《夸父追日》教学实录及评析

  • 投稿宁哲
  • 更新时间2016-03-14
  • 阅读量524次
  • 评分4
  • 11
  • 0
 一、课前导入 
  师: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让我们一起回忆学过的一些有趣的故事。(课件出示,生齐读。) 
  亡羊补牢、南辕北辙、七颗钻石。 
  师:你还知道哪些童话故事? 
  生:《白雪公主》《拇指姑娘》…… 
  师:童话故事总是包含着真善美,结局总是那么美好。再看神话故事。(课件出示,生齐读。) 
  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 
  二、揭示课题,认识“夸父”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神话故事。(范写“夸父”) 
  师:“夸”字上面的“大”要张开,一起来读。 
  (生齐读“夸父”) 
  师:夸父是谁? 
  生:是巨人。 
  师:书中哪里告诉我们他是巨人? 
  (生齐读课文第一句话) 
  师:课文里的巨人夸父到底是怎样的? 
  生: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 
  师:我也可以拿着手杖,迈开大步,夸父长的是我这样吗?好像不是,书上有讲到吗?好像没有。你们可以去想一下:夸父存在不存在? 
  生:不存在。 
  师:不存在,因为他是神话里面的一个神,是人们想象出来的。这个“夸”字,在古代和另外一个字的意思一样,前面加一个足字旁,这个字读—— 
  生:kuà。 
  师:对,其实“夸”和“跨”意思是一样的。再来想象一下,这个夸父长什么样子呢?这个戴眼镜的同学就是有学问,第一个举手回答问题。 
  生:他有一头长发,有一双很长很长的腿。 
  师:你为什么猜他有一双很长很长的腿? 
  生:因为腿长跑得快。 
  师:对,他腿长步子迈得大就跑得快,对吧?想象得多合理啊!你们已经认识夸父了。在课文中,夸父做了些什么呢? 
  生:夸父追日。 
  (师板书“追日”) 
  师:有没有人追过太阳? 
  生(齐):没有。 
  师:为什么没人追,理由大家都知道,但是夸父却追了,这件事让人觉得特别—— 
  生:奇怪。 
  师:是的,再来读读课题。你来读。 
  (生读) 
  三、互动讨论,建构任务 
  师:课文题目前面还有这么一个符号(板书“*”),聪明的孩子已经知道老师要提什么问题了。 
  生: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师:对于略读课文,我们该如何学习? 
  生:自己学。 
  师:对,自己尝试着学懂课文。那学习这篇课文时,你们都要做些什么事? 
  生:读课文。 
  师:对,“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板书“读课文”)除了读书,我们还要做什么呢? 
  生:针对这个题目,提几个问题。 
  师:对,要提出一些问题。这个孩子聪明,会提问的孩子才会学习。那你要提什么问题呢? 
  生:夸父为什么要追日? 
  师:问得好,夸父为什么要追日?来,我们把它写在黑板上。(板书“为什么追日”)还有其他问题吗? 
  生:追到没有? 
  师:“追到没有”是结果。(板书“追日的结果”)还可以提什么问题? 
  生:怎么追的? 
  师:对了。(边板书边说“怎么追的”)除了读书,提问题,还应该做什 么事? 
  生:还要给课文分段。 
  师:这些是你们平时读书养成的好习惯。分段,可以在读懂这些问题时顺便解决。还有什么任务是比较重要的?编者给咱们提供了帮助。课文前面有一个自学提示,自己默读一下,想想自己还需要做些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出来。 
  (生默读并画出问题,师出示阅读提示。) 
  师:不要整句整句地画,动动脑子,想一想该怎么画。会画,也是一种本领。 
  (生画完后纷纷举手。师指名说。) 
  生:“说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再交流一下从故事中想到些什么。” 
  师:画的是对的,可就担心你整句整句地画。谁画得不一样? 
  生: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中想到什么。 
  (师板书“主要讲了什么”“想到什么”) 
  师:这么有趣的神话故事,还要学着讲一讲。你回去,可以给你的爸爸妈妈讲一讲,给弟弟妹妹讲一讲。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们要特别注意这个神话故事的什么特点? 
  生:神奇。 
  师:对,把这个故事讲得很神奇。(板书“讲得神奇”)问题清楚了,下面,根据大家讨论的内容,我们先好好读读课文,要特别注意不懂的生字词和带注音的生字词,明白了吗? 
  (生齐读,师轻声读课文并巡视。) 
  四、学习词语,积累语言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这些词语都会读吗?自己读一读,遇见不会读的词语,可以问问同桌。 
  (生自由读课件出示的字词,师指名读,生齐读。) 
  虞渊、渭河、大泽、瀚海 
  伏下身子、向前一抛、颓然倒下、咕嘟咕嘟 
  一眨眼、霎时间 
  遗憾、长叹一声 
  师:老师让你们分四次读这些词语,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第一行都是讲水的。 
  师:第一行都是讲水的,有江,有河。很聪明的孩子。 
  生:第二行都是讲动作的。 
  师:都是讲动作的吗?“咕嘟咕嘟”是表示动作的词吗? 
  生:不是。 
  师:第二行前三个讲动作的词语,是讲谁这样做的? 
  生:夸父。 
  师:那“咕嘟咕嘟”是谁发出的声音?  生:夸父。 
  师:对,现在你知道了吗? 
  生:是和夸父有关的。 
  师:第三行词语是讲什么 
  的呢? 
  生:讲时间。 
  师:这些词语不仅是讲时间的,而且都表示时间又短又快。你能说出其他类似的词语吗? 
  生:一下子、一转眼…… 
  (师板书) 
  师:这样的词语有很多,多得老师都写不下了。那最后一行的词语讲什么呢? 
  生:都是表示很遗憾的词。 
  师:是的,第一个就是遗憾。你能做个动作或表情吗?(生表演)我看到了,那个小家伙低头叹了一口气。“长叹一声”就是表示—— 
  生:很遗憾。 
  师:对了,学习词语时,我们不仅可以给词语分类,还可以将具有相同意思的词放在一起,这样便于我们理解、积累。 
  五、拓展古文,整体把握 
  师:很好,我们将不懂的字词解决了,将课文也读过了,但是仅仅读一遍是不够的。下面,我们该解决哪个问题了? 
  生:课文讲了什么事? 
  师:别急着说,想清楚再回答。先同桌间相互说一下。 
  (生与同桌互讲“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讲了一件什么事?把你刚才和同桌的交流跟大家说说。 
  生:讲了一件夸父追日的事。 
  师:不要讲了“一件”,就是讲了“夸父追日”。 
  生:讲了夸父追日的事。 
  师:这样讲对不对? 
  生:对。 
  师:他很聪明,利用课文题目概括主要内容,是一种好方法。但是这些问题也得解决呀。(指向板书“为什么逐日”“怎么追日”“结果如何”)把这些问题放进去,自己再试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说给你的同桌听,看看谁说 
  得好。 
  (生与同桌再次合作练习“讲了一件什么事”,师巡视。) 
  生:起因是夸父不喜欢黑暗,喜欢光明。 
  师:请去掉“起因”两个字,把起因、经过和结果连起来讲 
  一讲。 
  生:夸父不喜欢黑暗,喜欢光明,所以去追太阳。夸父拿着手杖,迈着大步向前奔跑,结果他没有追到太阳。 
  师:结果就是这样了吗? 
  生:还变成了大山。 
  师:对,变成了大山,讲得还可以。你来试试。 
  生:因为夸父不喜欢黑暗,喜欢光明,他想把太阳固定在山顶,所以把…… 
  师:不要用“因为、所以”,把它们都去掉。 
  生:夸父提起长腿,往太阳那边跑去,到达虞渊的时候,口渴了想喝水,他把黄河和渭河里的水都喝光了。他快到瀚海的时候,倒了下来。第二天早晨,他变成了一座大山。 
  师:噢。我知道了夸父为什么追太阳。(课件出示填空句式)夸父喜欢光明,可是追着追着—— 
  生:口渴了。 
  师:对,最后,他居然就把自己给—— 
  生:渴死了。 
  师:渴死了,然后就倒下变成了—— 
  生:一座大山。 
  师:他的手杖—— 
  生:变成了桃林。 
  师:对呀,根据老师的帮助说说看,这个时候你一定能说得更好。谁再来说说? 
  生:这个神话故事主要讲了夸父喜欢光明,就去追赶太阳,后来就倒下来变成了一座大山,他的手杖变成了鲜果累累的桃林。 
  师:挺好!大家自己再说说。 
  (生自主练习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故事讲清楚了。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这个任务。(逐一擦掉黑板上的问题)其实,古人也写过和你们讲的一样简单的《夸父追日》,你们自己读读。(板书小古文《夸父追日》,生自由练习读小古文。) 
  师:请一位小天才读一读。 
  生:“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师:知道每句话讲什么吗?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试 
  试看。 
  生:夸父追日,然后—— 
  师:哪句话告诉你追日? 
  生:第一句,“夸父与日逐走”。 
  师:很好,请继续。 
  生:“入日”,就是追到太阳的时候。“渴,欲得饮”,就是很渴,很想喝水。“饮于河渭”,就是喝了黄河和渭河里的水。 
  师:这小家伙聪明!课文中有“渭河”这个词,在古文里,这个词语的意思和现在不一样,反过来,“河渭”,意思也和现在不一样了。这里的“河”就是指—— 
  生:黄河。 
  师:“渭”就是指—— 
  生:渭河。 
  师:在古文里,单独出现一个“河”字,一般代表黄河,那如果单独出现一个“江”字,一般就是指—— 
  生:长江。 
  师:是的,接着往下说。 
  生:“河渭不足”,就是黄河和渭河里的水不够解渴。“北饮大泽”,就是去喝大泽里的水。“未至”,就是还没有到达。 
  师:“至”就是“到”的意思。 
  生:“道渴而死”,就是在路上因为口渴而死去。 
  师:哪个字是表示在路上的意思? 
  生:“道”字。“弃其杖,化为邓林”,就是扔掉的拐杖,化成了桃林。 
  师:哪个词是指桃林? 
  生:邓林。 
  师:你以前见过这个词吗?怎么会知道它是指桃林? 
  生:没见过,但课文中说夸父的手杖,第二天变成了鲜果累累的桃林。 
  师:很会学习,这个词没学过,但是书上说是桃林,你就猜出“邓林”是桃林的意思。我们给他鼓掌。 
  (生掌声响起) 
  六、感受语言的“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