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法管理重在笃行

  • 投稿北冥
  • 更新时间2015-10-13
  • 阅读量571次
  • 评分4
  • 28
  • 0

面对新的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必须提升思想认识,做到知行合一。知是基础,行是重点,必须以知促行,深学笃行。

文 王晓玲 严芳

为提升施工技术水平,规范工程建设工法的管理,2014年7月,住建部新修订并印发了《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建质[2014] 103号),新办法明确其适用范围包括工法的开发、申报、评审和成果管理。

作为企业科技工作管理者,面对新的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必须提升思想认识,做到知行合一。知是基础,行是重点,必须以知促行,深学笃行。立足自主创新,做到有的放矢

新《办法》第10条要求申报企业应是开发应用工法的主要完成单位。这就与以往可以进行企业间合作、共同开发工法有所不同,更加强调企业自主创新:同时国家级工法的评审方式改为形式审查、专业组审查、评委会审核,形式审查和专业组审查采用网络评审方式,评委会审核采用会议评审方式。以上评审方式让国家级工法的创新性和技术水平受到专业人员认可,更加公开和透明。

随着多年工法工作的推进,工法数量多,涉及面广,有鉴于此,工法前期策划和选题重要性凸显。工法编制过程中,经常有人迷茫于选题,其实编制工法首先要知道“写什么”,编写工法的人一旦知道了“写什么”,就有了方向,加上一定的技术积累,剩下的事情就迎刃而解了。因此,选题非常重要和难得,成为一篇工法成功与否的制胜点和环节。工法的重点写什么内容,就是选择要论述的一个工艺过程,是确定工艺的对象及论述的范围,也就是工法的主要创新技术。

因此,根据经验,选题的方法如下:第一,于无声处觅选题:就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个新的工艺发生了, 个新的技术产生了,别人还没有意识到其中的重要性,还没有看出技术的创新点,你发现了,想透了,立即选题,试验,编制。第二,反弹琵琶出选题:这其实就是逆向思维的一个形象的说法。就是凡事都可以反过来想想,走与别人不同的路径,就是另辟蹊径的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强调个性特点,追求与众不同。第三,发散思维抓选题:发散思维抓选题常常会出现在谈话甚至争论的头脑风暴中,或是一件什么事情的激发,往往会冷不丁地跳出 个让人眼前一亮的选题,或者常常会完善、成型一个原先并不确定的选题。往往这个时候,需要年轻人“眼疾手快”地抓住主题,然后在富有经验的人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实现这个主题。

示范项目先行,注重推广应用

《办法》第7条规定.企业应当在工程建设中积极推广应用工法,推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提升工程施工的科技含量。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是指导开展工法工作的最好诠释。未经工程实践检验的科研成果,不属于工法的范畴。工法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适用性,能保证工程质量安全、提高施工效率和综合效益。其核心就是工艺方法,通过简单有效的方式来衬托工艺的特征,使工艺特点自然呈现在技术人员和操作者面前,因此每一工法都是来自于实践,经过实践检验;每一操作要点都是认真抽取的,有明确的使用方法和范围,可简化后续施工组织方案的编写与准备工作。工法与技术总结的最大不同在于技术总结是为后续技术实施做借鉴和参考依据。

企业应针对以上情况,从建筑业新技术示范工程和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等重点科研项目入手,将科技、创新和鲜活的管理理念贯穿于工程管理的全过程,使项目部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是建筑施工企业提升工作效率、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实施前应根据工程特点进行分析策划,在项目开始前就明确工法编制的目标,力争多进行技术改进,并及时立项;项目实施过程中,明确责任人,争取用先进工艺和技术保证高质量和高效率:项目给予年轻人积极探索的平台和资金保障;组织专家论证,寻求专业支持;在总结阶段,在安排相关技术人员总结技术报告时,就同时安排将关键技术编写成工法。这样在科技成果鉴定后,就可能会同时形成几项工法,这样开发出来的工法,才会有一定的技术内容和技术水准。例如我们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就不断鼓励项目部针对重点分项工程,在施工组织设计阶段就加入了自主创新策划,针对工程项目中的框架圆柱,采用新型的定型木模板,其特点是工厂订制、切割方便、拆装快捷;且有“质量轻、成本低、韧性好、耐冲击、强度高、防水性能好、保温性能好、耐腐蚀性能好、表面光滑”等优点。实施过程中多次请专家进行指导,在技术实施前进行试验、对比,后经过工程实际应用,总结成了圆形现浇混凝土柱定型分节木模施工法。

坚持自主研发与成果转化并重。目前企业重成果研发和技术攻关,但工法成果是来自于项目并经项目应用的,相较其他科研成果更好推广应用。施工项目是科技创新的前沿核心,是技术来源的最基层,有着本土化的先天优势,同时只有将它“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最大化,有效地缩短工艺创新与实施之间存在的空间距离和技术距离,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的认知距离和效益距离,让工法转化为生产力,让创新技术落地,带来实际效果,才能真正地贴近项目,受到项目的欢迎,并不断扩大推广应用。精雕细琢,编写千锤百炼

工法的核心是工艺,而不是材料、设备,也不是组织管理,采用什么样的机械设备,如何去组织施工,以及保证质量、安全措施等,都是为了保证工艺这个核心的顺利实施。因此工法编写忌创新性不够突出:例如现在建筑新材料不时出现新产品,仅仅因使用了 个厂家生产的新材料,但工艺过程与原工艺没有差别或者只是微小改进,这样就无法总结成工法;工法编写切忌写成了操作手册或者技术总结,平铺直叙,创新性不突出:有的人可能是想保护核心技术秘密,写不透,这种情况建议申请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用法律维系,否则,就无法体现工艺的先进性。

好的工法,都采用事实说法,也就是白描或者叙述,不需要更多的评价,不需要华丽的辞藻,更不需要流露感情倾向,据事实说话,用原理呈现,要点来实现。因此,企业科技管理部门应积极组织技术人员参加工法培训,先学习课件、听录音,开阔眼界,将编制较好的工法放在信息化群里共享,有一定的模板做依据,再动笔编写工法,防止走弯路和耽误时间,提高能力。

同时国家级工法申报之前,必须对工法文本和申报书进行多次修改,经过反复试验,多次修改,才能提高工法的技术水平和编制质量,在工法编制过程中,项目部人员为具体实施人,掌握工法核心技术、最能胜任的技术骨干的为具体工法撰写人,字斟句酌地推敲;科技管理人员认真核查;公司、集团内部专家和技术骨干进行点对点地指导和修改,做到思路清晰,要点明确,可操作性强,特点突出和总结到位,采取多种措施保证和提高工法技术含量和编制质量。

建章立制,营造创新环境

企业领导把工法开发工作作为企业核心技术积累和提升企业形象的主要手段,是技术人员勇敢探索的最强后盾。新办法第六条规定企业应当建立工法管理制度,而且《办法》的二十四条明确规定了国家级工法证书的单位为该工法的所有权人。工法所有权人可以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有偿转让工法使用权,因此企业应建立一套实用的管理办法和制度,以保证企业的知识产权利益。同时实行负责制,集团公司、公司设立科技管理部门,并由专人负责;项目部设有专职科技管理人员的三级科技管理体系,重视工法开发管理工作,用制度保证。

通过召开工法评审会、技术工作会、工法演练会、技术交流会和工法业务培训会等,使工法管理工作日常化和群众化。坚持研发与培养人才并重,在企业和项目部内部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才培养和成长环境,培养企业青年科技人才的科学精神、团队精神、创造才能和创新意识,使其在具备丰富理论的基础和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具有强烈的创新欲望,具备对创新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

在企业工法管理办法中,不但要明确认定各级工法的奖励,还应增加对申报但未通过认定的主要编写人员,进行编写费用的补贴。同时针对大型和重点项目确定的科研项目,设立专人负责工法课题立项、工法研发费用管理、工法成果的组织申报,并在项目考核、公司年终考核时将工法指标纳入考核范围,将对工法的开发工作起到保证和促进作用。

工法开发管理工作是一个自下而上的科技创新工作,只要领导推动、制度激励、人才积极、项目推广就定能将工法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同时工法工作是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很好地解决企业在施工中的实际技术难题,促进企业的技术积累和技术跟踪,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高质量工法的企业,就拥有较高水平的施工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将有效地增强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作者单位:中国新兴(集团)总公司、中国新兴保信建设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