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探究的实践与思考

  • 投稿以太
  • 更新时间2015-09-05
  • 阅读量900次
  • 评分4
  • 39
  • 0

贵州省贵阳市新世界国际学校 姜再平

【摘要】生物科学作为由众多生物学事实和理论组成的知识体系,是在人们不断探究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探究也是学生认识生命世界、学习生物课程的有效方法之一。学习生物科学,要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采用有效探究策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整个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促进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和创造才能的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中生物;探究实施;有效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21-0073-02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生物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尝试设计了多种多样的探究活动,开展探究性学习,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冷静下来反思会发现,实际教学中还存在许多对探究性学习片面甚至错误的认识,许多问题值得全面反思、认真分析并有效解决。

一、生物课堂探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无明确目的,盲目开展。

案例1:一次公开课上,在学习“食物链和食物网”一节时,教师首先在课件上展示了一个表格,呈现的是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鱼、大鱼和鹰等不同营养级生物及其体内的DDT含量,请学生小组讨论,解读表格数据,得出结论。活动开始,教师作旁白,说“浮游动物开始捕食浮游植物、小鱼捕食浮游动物、大鱼捕食小鱼……”随着教师的旁白,“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等依次将自己手中的铅笔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最后,讲台只留下一位扮演鹰的学生,手中拿着传递而来的几支铅笔,活动结束,教师总结说:“从这个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出,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DDT含量也越高。”

本节课的重点应该是“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生物富集现象只是说明物质和能量的传递随着食物链这个渠道进行,况且只要通过分析教师开始在课件中展出的数据,就可以轻松解决生物的富集问题,完全没必要再设计模拟探究活动,且不说活动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科学的地方,就这个活动的价值和意义而言,与“食物链分析”、“食物网分析”、“模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等探究活动相比,偏离了重点,是为了活动而活动,追求形式而已。这种盲目的、庸俗化的探究活动既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又降低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和真正探究的兴趣。

2.注重教材内容,忽略学生的生活实际。

案例2:一次听课活动中,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节,讨论到植物细胞的失水现象时,教师说:“把白菜剁碎做馅时,常要放一些盐,稍等一会儿就可以见到有水分渗出。大家有没有见到这个现象啊?”,学生齐声回答:“没有!”显然这个回答是超乎教师预期的。

案例3:在学习“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一节时,为说明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教师举了一个例子“某种染色剂能将玉米胚乳的颜色染成红色,但刚摘下的玉米种子却染不上色,将玉米种子煮熟后就可以染上色,这是为什么?”

反思:案例2中教师所介绍的这则资料来自教材,教材中的资源是否都合适,要视学生而定,案例中的学生是省城重点中学的学生,从小生活条件较为优越,他们亲手做包子、饺子的可能性是不大的,因此,教师在使用这则资料时,可以先介绍这个现象,然后探究“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而非对现象本身作过多讨论。案例3中,教师将一个本来较简单的知识复杂化了,要说明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生活中的例子是很多的,如选择“生苋菜浸泡在水中,水中并无特殊颜色,但是把苋菜炒熟了,汤的颜色是红色的,这是为什么呢?”这样可避免部分学生陷入“染色剂使胚乳染上色的原因?胚乳是什么?”等困惑中。

学科知识生活化的实例在高中生物俯拾皆是,平时教学中探究活动的组织,挖掘学科知识的生活内容,将抽象的教学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之上,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是十分重要的。

3.探究内容限于浅表,缺乏精心预设和智慧生成。

案例4:学习“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的“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究历程”部分内容时,教师让学生依次阅读教材,然后在课件上设置一个或几个问题,如“欧文顿的实验过程是怎样的?他的结论是什么?罗伯特森的实验过程是怎样的,他的结论是什么?”等,请学生阅读后讨论并回答以上问题。

反思:显然,这样的探究是停留于浅表的,学生只要阅读教材就可以说出答案,没有设身处地感受科学家的探索过程,也没有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这一节的教学中,笔者是这样处理的,将教材的每个实验修改为资料,展示在课件上,如“资料一、资料二……”,然后引导学生:“若你是欧文顿,你在实验中发现了这样的现象,将做出怎样的推想?生物膜中提取到的脂质在空气—水界面铺展成单分子层,面积刚好是细胞膜的两倍,据此可以做出什么样的推断?你能尝试制作出有关模型吗?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膜具有暗—亮—暗三层结构,将做出怎样的猜想?有没有其他可能?”等,通过有梯度的问题设置,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展开想象和讨论,逐渐引向主题“根据这些研究,请大家尝试制作生物膜的模型并展示和介绍”。

笔者对这节课探究活动的设计,得到听课专家和教师的肯定,认为对科学史教学的设计颇有新意,真正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营造了探究氛围,学生产生了许多新的想法,课堂中充满了智慧。可见,只要相信学生,精心预设,合理引导,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想象空间,就能实现智慧生成的有效探究。

4.活动过程被教师取代,学生被动参与。

案例5: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活动中,教师先介绍实验的原理和实验材料、实验器具,然后分析每一步要如何设计,为什么要这么设计,并在课件上把实验步骤显示出来。最后得出实验现象,请学生探究“上述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反思:该探究活动基本上是教师在完成,学生没有自主参考和思考的空间,如“怎么设计实验探究温度等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和因变量各是什么?设计几个实验组?如何控制变量?如何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等问题,都是教师在逐步分析,学生只能聆听教师的讲解,然后根据教师的要求,比较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在这个案例中,学生缺乏实质性参与,处于跟着教师走的被动状态,探究活动和合作学习的价值没有真正体现出来。

二、生物课堂中有效探究的实施策略

1.确定“核心”知识,凸显探究价值。实际教学中,是不是所有知识都需要探究?答案是明确的,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要探究,不能什么都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因为学习的间接经验是很重要的,也是重要的途径。那么,什么样的知识需要探究呢?这是实施探究教学首先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高中生物教学中值得探究的知识,应该是课程标准要求的核心知识、重点知识,如核心概念、重要结构、关键生理过程、基本规律、基本原理、必要的技能等。此外还需要结合学生和资源的因素,考虑这个知识能不能进行探究,过易和过难的知识不宜探究,资源不具备的也不能探究。

2.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培养良好的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教学环节,重在有效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的因素有:

(1)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以讲解代探究,以练习代活动,但是也要把握好探究的“度”。

(2)突出以“问题”为中心,合理引导。在新课导入,探究活动的引导、分析的引导、结论形成的引导都要进行设计,以合理的问题设置为主要方式,引导学生有效探究。

(3)突出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提高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复习—引入—讲授—巩固—作业”的模式转变为“情景—问题—探究—反思—拓展”的模式,使学生初步体验到一个充满观察、实验、探究、猜测、分析、类比、归纳的探究过程,真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运用多种途径进行探究。充分挖掘课程资源,首先是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课程资源,认真领会教材中提供的各种资源呈现的意图,分析该资源在教学中的价值,结合学生和教学实际分析是否使用及如何使用。此外,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书籍等多种途径搜集更多的课程资源进行探究,也可利用模型、周围环境等条件开展探究。

4.注重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进行“生活化”探究。把课堂上的探究活动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教学根植于学生生活的世界,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捕捉生活中的学科知识,挖掘学科知识中的生活内容,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获得有活力的学科知识、技能和方法。主要措施有:

(1)运用教材中的生活化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激情。

(3)巧用生活化比喻,使难懂的知识通俗化。

(4)运用所学知识服务生活,使知识在应用升华。

5.调整评价方式,形成探究风气。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究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以促使学生保持足够的探究热情,进而产生强大的内在动力。在探究活动中,教师的评价应该是多层次、多角度的。

(1)激励性评价。当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或取得一定进展时,即使这种进展微不足道,教师也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2)期望性评价。当学生的探究活动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还要及时肯定他们的工作,并满怀期待地鼓励他们,相信他们能够解决问题。

(3)延迟性评价。当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产生了不同于教师或有异于教材的想法,即使学生的探究是不规范、不严谨甚至是不科学的,只要不造成严重的后果,教师就不应立即制止,急于指正。学生从自己的失败中分析原因,远比教师直接告之答案要深刻,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

探究活动的方式是多样的,有效性也是多方面的。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既要关注探究内容的有效性,又要着眼探究方式的有效性。既要注意课堂探究过程的有效性,更要注重探究价值的有效性。归根到底,使学生有所进步和发展是评价探究有效性的最重要指标。提高探究有效性是一个不断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要注重科学理论的指导,避免盲目性;要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增强针对性;要深入挖掘探究内容,增强创造性。只要在教学中多思考、多探索这些问题,就能逐渐实现探究性学习的真正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孙锡英.高中生物课程中对生物科学史料进行探究性教学的思考与实践[D].苏州:苏州大学,2012.

[2]李伟.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中学生物学,2010,(12).

(编辑: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