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现状调查及其对策研究——以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 投稿水水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338次
  • 评分4
  • 37
  • 0

王芬1,曾倩1,尹宏生2

(1.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湖南衡阳,421005;2.衡阳市第八中学国际部,湖南衡阳,421008)

[摘要] 通过对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现状的调查,发现高职学生英汉语言应用能力参差不齐,互为影响,有内在的关联性。汉语能力强的学生其英语应用能力也相应较强,学生汉语运用的能力与英语运用的能力成正比,反之则不然。提高学生语言自主学习能力, 促进语文教学与英语教学的有机融合是适合培养高职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的教学新模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职学生;语言应用;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5)02?0117?04

[收稿日期] 2015-02-16;[修回日期] 2015-03-26

[基金项目] 2014 年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课题“基于地域经济发展需求的高职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培养模式研究”(2014BZZ002)

[作者简介] 王芬(1966-),女,湖南衡阳人,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文学翻译与英语教学研究

一、研究背景

高职院校不同于教学研究型的本科院校,其语言教学的目标是培育学生的语言才能和交际能力。高职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包括造就听、说、读、写的技能和相应的言语交际技能。《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2000)》明确提出了“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思想,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1]。因此,不管是语文教学还是英语教学,作为语言类的课程其指向大体相似,都是使语言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职业能力培养与综合素质培养相统一。

高职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大多存在基础差、兴趣低、目标不明确、缺乏自信等诸多问题。同样对语文学习,学生的兴趣也不高,而且水平参差不齐。一方面因为学生觉得教学内容没有新鲜感,缺乏新的刺激,难以对语言学习产生兴趣。另一方面,与文学课相比,语言课似乎更枯燥、单调,既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又没有感人的艺术形象,因而常出现难教、难学的尴尬局面,语言课不受学生欢迎。此外,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英汉语教学都是孤立的语言教学,没有像大学那样系统开设“英汉语言文化对比”课程,英汉语教师之间也缺少一定的联系,都是各自为政,其教学效果不容乐观。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个案研究寻找适合高职语言教学的新方法,探索适合高职学生语言学习的新模式,促进语文教学与英语教学的有机融合, 从而增强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有效提高语言教学的质量。

三、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是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2013 级学生,我们采取随机抽取的方式抽取了129名学生参加测试。其中,护理学院35 名学生,药学学院27 名学生,环境艺术学院学生28 名,园林学院22 名学生,商学院17 名学生。

(二)研究内容

本次测试分两个部分:口试与笔试。口试由用英语、汉语进行自我介绍(30 分)与图片阐述(70分)构成;笔试为当年的英语、语文期末考试卷(100分)。在测试中,我们采用了以实证为主的个案研究和问卷调查方法,并借助spss19 软件对所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如表1、2、3 所示。

从表3 的相关性分析中可以看出,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与汉语口头表达能力、语文考试成绩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英语口语成绩与英语考试成绩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语文口头表达能力与语文考试成绩的相关性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但是,语文口头表达能力与英语口语、英语成绩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理解为语文表达能力强,则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也强,且语文考试成绩同样也好;而英语口语成绩较好,但英语考试成绩未必也好。

四、对策分析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学生的英语学习与语文学习具有一定的联系。语文功底好,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其英语能力较强,而且人文素质较高、文学常识较丰富,与此同时英语成绩好的学生未必汉语应用能力强,且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也不一定强。因此,为深化高职学校英汉语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我们必须立足校情,寻找适合高职语言教学的新方法,探索适合高职学生语言学习的新模式,从而有效促进语文与英语教学的融合。

(一)改革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职业汉语能力与语言自主学习能力

汉语不仅是我们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工具,而且承载着民族的历史和民族的文化,是凝聚民族精神的纽带[2]。因此,在高等职业教育中,语文课是落实新世纪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最合适的载体,并在推进素质教育与母语教育的历程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英语学习受到高度的重视。与之相比,教育部门对作为母语的汉语学习却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导致汉语运用的文法错误不仅出现在中小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之中,甚至出现在大学生乃至硕士生、博士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之中,出现在学位论文、书籍、报纸、杂志之中。难怪一些语文教师批评说,现在已经几乎是“无错不成书”“无错不成报”“无错不成论文”了。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主要原因就是过于强调对语文知识的记忆而忽视了对实际语言交际能力的训练,过于强调语文知识的系统完整而忽视语言能力的培养,过于强调语法的分析而忽视语感的体验,过于强调对少数课文掰开揉碎的“精读”而忽视开拓学生的视野。因此,我们认为,语文教学改革应以培养实际语言应用能力为目的,与职业汉语考试挂钩,提高学生职业汉语能力[3]。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语言不是教会的而是习会的。在教学中,我们应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自主学习能力。

(二)加强英汉语教师间的联系,充分发挥汉语对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促进语文教学与英语教学的有机融合,提高教学质量

所有语言都是思维的外壳,是知识信息的载体[4],是人类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表达感情的工具。不管是英语还是汉语,都属于语言的范畴,因此也就具有相似性,主要体现在这两种语言的信息传递、文化交流等方面。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汉语教学对英语教学有着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讲解翻译时,汉语好的学生更容易进行语言间的对比及理解,而且加强中文阅读是提高英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仔细研究这两种语言所特有的必然联系,对语言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应充分发挥汉语教育对英语教学的正迁移作用。采取相应措施促进英语教师与语文教师的联系,使之共同探讨这两种语言教学的共同点及差异性,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从本质上促进这两种教学的有机融合。

(三)积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

语言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们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技能。虽然因遗传基因或脑部构造异常而存在着语能优势或语能残缺。但实践证明语言能力主要还是依赖在后天的语言训练和语言交流中得到强化和提升。

自世界大学城推广以来,空间教学打破了现有教学的时空限制与方法限制。通过空间将课堂与外面的精彩世界连在一起,使学习资源无限扩展,利用现代技术,不仅能增加课堂容量,更能加快课堂的节奏,避免枯燥无味的语言学习。利用网络图片及电影资源,让声音和图像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语言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充分利用丰富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在他的《语言论》一书中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4]。Nida 指出,“要掌握两种语言,就必须掌握两种文化”[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把人们联系在一起的纽带。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每种语言都有其自身的表达方式,语言与文化共存。语言交流所涉及的不仅仅是一系列的语法规则及词条,而且还涉及到语言使用的社会文化及风俗习惯。例如:一句完全符合语言规则的话,用在不恰当的场合,说得不合说话人的身份,或者违反当地的社会风俗习惯,就达不到交际的目的,有时甚至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我们应为学生创设活动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园课外文化活动,带领或指导他们参与语言教学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除了培养他们运用英汉语清楚地表达思想的能力,还要有计划、有步骤地介绍有关中国传统及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学会得体地交际。所以,在教学中,重视语言的社会功能,强调在交际中使用语言,有效地克服了以往模式中那种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人为兼并的缺点。更重要的一点是将文化视为行为的处理方法使教师不仅注意如何教,更关注学生如何学,如何用。有关文化的知识不再被认为必须依赖教师的灌输而获得。与此相反,是取决于学生自己如何在交际实践中悟出[6]。

因此,不论高职语文教学还是英语教学,既要向学生传授人文知识,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又要结合专业发展的需求,选择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丰富的的课外活动,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职业能力。

(五)采用多种评价手段,促进语言教学与语言能力测试接轨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高职院校的学生对英语测试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汉语。一般高职学生都会参加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甚至有大部分学生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还有少数参加六级考试以证明其英语水平。相对于汉语测试,只有部分学生参加普通话测试,参加职业汉语能力测试的学生寥寥无几。其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学生觉得汉语能力的测试不重要,认为自己会说流利的汉语,难道还通不过这种测试吗?另一方面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致使学生汉语应用能力每况愈下成了不争的事实。

为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采用多种评价手段,使评价方式同教学目的相适应,评价内容能体现知识与能力两方面的要求。做到形成性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师评与学评相结合,课堂学习评价(理论、语言实践)与课业活动评价相结合,鼓励学生参加国家举办的多种语言能力考试,并将其分数纳入学业考核,促进语言教学与语言能力测试接轨。

成功源于语言。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和职业教育奠基人黄炎培先生说过:“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7]因此,语文与英语课程教学应该而且能够在高等职业教育环境下为学生的“有业”和“乐业”发挥积极的作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朱竞.汉语的危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北京华美杰尔教育研究所.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大纲[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4] 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M].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5] Nida E.A. Language and Translating[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6] 陈申.西方语言文化教学的演变与发展——兼议对世界汉语教学的影响[J].世界汉语教学,1999(1):10-19.

[7] 李清华.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试析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 前沿,2008(7):153-155.

[编辑:何彩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