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设计

  • 投稿菲斯
  • 更新时间2015-09-22
  • 阅读量823次
  • 评分4
  • 64
  • 0

孙文英

摘要:职业教育更加适用信息化,在中职专业教师省级培训调研基础上,基于信息化发展和使用水平处于中等程度的中职学校教师,开展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小型培训设计,包括前期准备、内容设计、方式方法、授课教师和考核评价。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设计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省重点项目牵动计划“黑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QDB1211006)

作者简介:孙文英,女,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与成人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11-0058-02

一、职业教育更加适用信息化

现代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势如破竹。伴随教育信息化浪潮,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纷至沓来,令人应接不暇。它们给教育注入新的生命活力,也带来前所少有的革命性影响。各种类型教育,概莫能外,作为一种特殊的类型教育,职业教育更加适用信息化,二者颇具契合。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特征、职业教育课程特点,以及职业教育的受惠对象等,都可以看出这一点。信息化在中等职业教育中表现出独特特点,即“非”系统、“星”知识、“显”原理、“仿”技能和“活”资源,并对中等职业教育程与教学产生深刻影响。[1]

职业教育信息化能力,包括多方面内涵,这种能力的提升也包括多种类型和层次,这些诸多不在本文探讨之列,笔者基于信息化发展和使用水平处于中等程度的中等职业学校,针对其教师开展“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小型培训设计。

二、中职专业教师省级培训调研的主要结论

笔者曾对中职专业教师省级培训展开问卷调查,走访了部分中职学校和中职教师培训基地,召开多方座谈。综合各方意见,经过分析提炼,得到了关于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方法、培训教师以及培训考核评价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调研结论简述如下。(1)关于培训时间。意见集中在时间过长、中间无休息、占用假期和过于紧张(需要指出,当时的培训时间是假期连续20天)。这些意见的产生,既有培训时间长的事实因素,也有培训倦怠的心理因素。相应建议为缩短时间、非假期、增强趣味性和提高效率;[2](2)关于培训内容。意见可概括为两点:即内容不够精深,缺乏针对性和时代性;理多实少,与专业和生产实践结合不紧密。相应的建议体现了各专业的不同特点以及由这些不同特点决定的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上的差异,但共同青睐于着力实训实操的培训;(3)关于培训方式方法及考核评价等。意见集中在培训方式单一和培训考核评价简单机械,相应建议为增加实践方式,减少理论讲解,培训方式灵活多样,培训评价方式适切合理,培训前期充分准备,对授课教师,各专业教师们共同期待专业领域真正名师和行家里手的高质量授课。

这些调研结论,为开展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设计

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的目的,是使参培教师对信息化及其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高认识,同时学习、了解知识,掌握相应技能,为日常教学工作更深入有效地运用信息化,奠定基础。培训时间5~7日。

(一)培训前期准备:充分调研,严密组织,精心设计

任何培训的成功都不可能仓促而就,都需要经过认真思考和大量前期准备。其中包括,进行充分的现状及需求调研、严密组织和精心设计。需求调研可以多种形式,问卷、访谈,以及日常的观察、积累等等。培训也需要严密组织和精心设计,包括时间、内容、方式方法以及考核评价等的整体设计。配备教学和生活班主任,大型培训甚至可能需要配备多名秘书,并全程陪伴。学习环境、住宿条件、饮食等等,培训涉及的方方面面都需经过周密思考和精细准备,充分实现培训的高质量和人性化管理。教学和生活班主任的工作自培训筹备开始,贯穿培训全程,有的还要延续到培训结束后。培训前期,梳理参培教师应做的相应准备,并告知和敦促;培训期间,随时帮助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培训后,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后续跟踪服务。

(二)培训内容设计:突出主题,理实结合,循序渐进

根据目前信息化发展和使用中等程度中职学校和教师现状,内容设计应突出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培训主题,可由彼此关联、互为支撑的三部分内容构成,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循序渐进。培训的整体设计,应贴近职业教育,突出职教特色,宜用案例支撑,所举案例应较多来自职业院校。针对每个内容,既有宏观政策引领,又有具体发展描述,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1)总体介绍。介绍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相关政策解读,以及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能力需要的相关理论基础;(2)精品课程研发。包括基于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教学设计、网络精品课程的研发与应用、中职学校精品课程观摩;(3)微课设计与制作。包括微课发展与应用简介,微课设计与制作的原则、技术、开发工具及流程;案例解析,微课设计与制作实践。需要指出,每一部分内容都是由理论知识的讲解介绍开始,逐步深入到具体的实践操作,内容设计逻辑性要强,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三)培训方式方法设计:灵活多样,小组合作,动手实践

结合具体的内容特点和人员构成,应设置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既有专家讲座,也有学员互动参与和动手实践;既有优秀成果介绍展示,也有中职学校现场观摩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小组合作、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由于参培教师来自同所学校,彼此的特点、专长都比较熟悉,因此,在分组上能较好地实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使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得以较大限度的发挥,促进培训的优质高效。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的运用,既增强了培训的趣味性,提升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又因培训效率的提高,而缩短了培训时间,解决了教师不满培训时间过长的问题。

(四)授课教师:专业敬业,突显个性,风格各异

教师在教学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于成功教学的重要意义,无需多言,授课教师是培训成功的又一重要因素。培训教师应兼具专业和敬业,使参培教师从他们的授课中,感受到深厚的专业功底和敬业精神。教师的教学,应不限于单纯的讲授,结合具体的知识内容,穿插大量的一线实例,使得所传讲的内容活泼生动、真实可感。不但如此,信息化为教师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授课教师的风格可以多样,各具特色,各展所长。既可以眼光独具、高瞻远瞩,也可以注重应用、讲求实效;既可以活力四射、慷慨激昂,又可以春风化雨、娓娓道来;或理性沉稳,或热烈澎湃,带给参培教师既有丰厚的信息化知识和技能,也有信息化时代鲜明的个性特色。

(五)考核评价:努力创新,注重过程,学用结合

培训考核评价,是培训系统很重要的环节,也是很难设计的,如手段传统,方法单一,模式僵化等。在培训的实际实施过程中,因各方面原因的限制,很难实现真正的突破。一些关于考核评价的策略,难以在实际中运用,因此造成了一些时候理念先进、但实际不相符的两张皮现象。

笔者所探讨培训的考核评价,宜采用小组合作,制作微课,并现场展示、汇报交流的形式。这种考核评价方式贯穿培训始终,在培训开始前的准备阶段,就告知参培教师,使之有技术和心理上的准备;培训进程中,就需要做相应的工作。既能把学到的知识和技术运用在具体实践中,从而掌握真正的技能,又促使在合作中,互帮互学,增进了解,收获友谊,使得培训效益最优、效果最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亢利平.职业课程信息化对课程教学改革的影响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2):82-83.

[2]孙文英.中职学校专业教师省级培训调研启示[J].成人教育,2014(7):75-77.

[责任编辑李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