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急性心肌梗死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

  • 投稿不懂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699次
  • 评分4
  • 22
  • 0

朱连秀

辽宁抚顺市第二医院,辽宁抚顺 113001

[摘要] 目的 对急性心肌梗死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自2008年5月—2012年5月期间入住我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76例,按照疾病转归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其中存活组104例,死亡组72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并将可能影响心肌梗死患者治疗预后因素引入Logistic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显示,抽烟、心衰竭、年龄和胸痛至溶栓时间是急性心肌梗死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其OR值增大会导致危险相关性也伴随着增加。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众多,应针对具体的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以使患者预后得到有效改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心肌梗死;治疗;因素

[中图分类号] R5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3(a)-0170-02

AMI,即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心肌严重缺血导致部分心肌急性坏死,是导致冠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成因之一。目前,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的提高,AMI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患者临床表现为胸痛、胸骨后剧烈疼痛、心率失常、心功能失常、心肌技术性损伤等,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病痛,使患者生活受到巨大影响。根据心肌梗死的发病机理,患者需要尽早开展血管治疗,结合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等药物治疗,使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得到降低,但急性心肌梗死治疗预后影响因素研究较少,需要对其进一步研究。本文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和实践,通过对2008年5月—2012年5月期间176例入住我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对行业的相关工作人员有所帮助,具体的操作流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自2008年5月—2012年5月期间入住我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76例,男性患者104例,女性患者72例,年龄在54~76岁,平均年龄(63.5±7.9)岁,伴ST段抬高128例,非ST段抬高48例。

1.2 治疗标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诊断标准,通常是以WHO作为诊断的标准:患者有明显的胸痛胸闷症状,左肩背左上肢放射性疼痛;通过心电图显示,两个相邻导联的ST段抬高大于0.1mV都在两个以上;心肌酶谱CK很高。

溶栓治疗入选标准:发病时间>6 h,发病的年龄段<70岁,将有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有凝血功能障碍或活动性内出血患者,且入选经患者本人或家属同意。

1.3 病症解决方法

本次试验中,有176例患者进行了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其中,符合溶栓治疗标准的患者,采取溶栓治疗方案,在溶栓之前给患者300mg阿司匹林配合300mg氯吡格雷片嚼服,取4000u低分子肝素针与皮下注射,瑞替普酶10MU+1OMU分两次静脉注射,每次取本品10MU溶于10 mL注射用水中,缓慢推注2 min以上,两次间隔为30 min。溶栓后12 h于患者脐周皮下注射100U/kg的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持续7 d左右,进行的同时医生要对患者的体征、18导联心电图、心肌酶谱进行检测,没有采取溶栓治疗方案的患者,根据常规病症治疗的方法,采用硝酸类药物、阿司匹林、转化酶抑制等药物治疗。

1.4 病症分析

在该实验中,将176例病症患者随机分为存活组合死亡组,存活组114例,死亡组62例,回顾性分析存活组和死亡组病症患者的个人资料,生活习惯,治疗方法,溶栓时间,合并症以及并发症的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本组实验的数据统计采用spss 17.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均数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到Logistic回归分析方案中,计算OR值和95%可信区间,其中检验标准为α=0.05。

2 结果

根据上述实验的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吸烟史、前壁心梗、心力衰竭、溶栓时间等几项因素)的分析,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的统计结果显示如表1所示。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预后影响因素众多,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治疗预后的众多因素中,年龄是最主要的因素,这一点已得到国内外较为普遍的认同。相关研究表明,吸烟史是急性心肌梗死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戒烟有助于减少冠状动脉痉挛,降低心肌梗死病死率,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糖尿病患者由于脂类代谢紊乱,易导致冠心病的诱发,而在本项研究中,显示结果显示,高血糖是该病症的唯一危险性因素,并不是糖尿病,其次,本实验的研究还显示,高血糖、高血脂等综合病症极有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之一,但对急性心肌梗死治疗预后影响不大。

另外,研究结果也显示,溶栓治疗对降低病死率作用不大,急性心肌梗死治疗预后与溶栓后血管再通率和溶栓时间有很大的关系,相反,对于心力衰竭者,合理的溶栓治疗方案并不能控制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也有可能是器官灌注压力过低,导致溶栓药物进不到血栓部位。总而言之,该病症的影响因素众多,应针对具体的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以使患者预后得到有效改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李小平,祖文刚,陈妍,等.2004—2010年保定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点分析[J]. 职业与健康,2012(8):996-998.

[2] 胡早秀,于建云,李桢.甲基苯丙胺的毒性及危害[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5(4):228-230.

[3] 顾永群.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因素分析[J].中国基层医学,2009,16(9):1637.

[4] 王正,沈娟,宋庆桥.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2):216-219.

[5] 徐毅,罗卓卡,黄霏霏,等.正性肌力药物作用靶点的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2(3):268-272.

[6] 张志华,叶爽,秦玲.冠心病的社区综合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1):357-358.

[7] Norhammar A,Tenerz A,Nilsson G,et al.Glucose metabolism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no previous diagnosis of diabetes mellitus: a prospective study[J].The Lancet,2012.

[8] Shal‘ nova SA,Martsevich SIu,Deev AD, et al.First results of open randomized clinical study of Acridilol in combination therapy of patients with arterial hypertension and obesity or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Open Multicenter Clinical Study ACCORD)[J]. Kardiologiia,2008.

[9] Prediction of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using a score that includes glucose as a risk factor. The DECODE Study[J]. Diabetologia, 2004 (12).

[10] Thygesen K,Alpert JS,White HD,et al.Universal definition ofmyocardial infarction[J].Eur Heart J,2009,20(8):959-969.

[11] Prakash C. Deedwania MD. Mechanisms of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the metabolic syndrome[J]. Current Diabetes Reports,2003 (4).

[12] Dr. A. Ceriello. Coagulation activation in diabetes mellitus: the role of hyperglycaemia and therapeutic prospects[J]. Diabetologia,1993 (11).

(收稿日期:2013-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