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德育与教学融合的可行性研究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1-01-20
  • 阅读量85次
  • 评分0
  • 0
  • 0

  中国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德育在中国扎了根,它凝聚了中国上下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精神,集聚了中华民族的优秀灵魂。因此,传承中华名族的优秀传统,让优秀的文化在人民中更好的传承下去,发扬下去,是我国在小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不容忽视。因此在现在的教学教育中对小学生进行传统的德育教学,将国家的优良传统发扬下去,教育出拥有优秀中华民族的优秀人才。


  在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中,有关对教育这一方面谈到:五年来,教育系统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途径、载体,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德育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体现出德育教学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国家对德育教育的重视。


  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思想最为纯洁的时期,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启蒙教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阶段,他们的心智还发育还不完全,对世界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很多因素都可能改变他们的道德观念,改变他们以后的人生。在塑造小学生人格的关键时刻,德育教育万万不可忽视。只要树立了正确的道德观,他们将会受用一生。所以,这个阶段,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引导这些懵懂无知的小朋友建立起正确的道德意识、道德理解、道德判断及道德品质等是极其必须的。


  小学生是一支潜力股,是祖国的希望。?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和全球化,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将小学生作为一支重要的生力军来传中华古国的优秀传统。小学生是一群具有很大潜力的群体,他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对祖国的灵魂的传承具有极大的意义。因此,将中国的德育教育实现现代化,让中国的德育教育


  与世界接轨,是当前德育教育的头等大事。


  也正是这些特质德育教学在小学阶段的开展是极其重要并且能够取得飞跃的成果。那么德育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开展需要哪些条件呢?是否教师单方面的讲授、灌输就足够呢?答案是,当然不行,不可。


  正所谓“身正为师,学高为范”作为一名教师教授学生的前提是自身要有良好的品德,才能够以德服人,以理服人。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而思想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充分利用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和灌输。如何加强学校各学科的德育渗透,是当前教改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全社会普遍重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氛围下,学校作为专职教育单位,“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是我们的共识。加强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为了推动“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这一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各学科渗透德育”,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使学校传统美德特色教育在学科渗透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各校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中,注重经验总结、方法、交流。学校中心搭建平台,学校在教学工作中选拔出学科渗透教学能手,结合学校学生实际、专业特点、学科特色,提供一个研讨机会。通过此次活动提出符合学校特色、结合学生实际、行之有效的学科渗透德育工作的好办法,以点带面,以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各学科各显神通,德育进课堂形成大气候。“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提出以来,各科教师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各自形成了一套渗透德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语文教师结合教学的思想内涵,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激发学生情感,创设情境等方法感染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心,教会学生做人。数学课上教师通过向学生传授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在数学发展史上的灿烂历史,使学生在学习中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在教学中通过“提出问题一解决问题”的模式,培养学生沉着坚毅的品格和不怕困难、不怕艰苦的心理品质。科学实验课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道德素质,创设愉快氛围,使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深入人心,及时总结,充分交流,提升德育工作水平。使学生在学校能时时处处受到传统美德精神的熏陶,从课堂中得到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的双赢。


  今后,更加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专业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使德育渗透科学化、经常化、系列化,来指导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更上一层楼。


  建设教育强国,时不我待,任重道远。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齐心协力,开拓创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