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渗透分析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1-02-25
  • 阅读量24次
  • 评分0
  • 0
  • 0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传承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最主要的渠道。笔者通过阐述传统文化中德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简要分析传统文化对小学德育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管理中的实践措施,与教育同仁分享交流。


  关键词:小学德育;传统文化;素质


  小学教育是青少年教育中关键的一环,它事关学生在中学和大学阶段的发展,尤其是在道德素养方面的培养,更是直接影响着青少年今后价值观的形成。所以重视小学德育管理势在必行,本文以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渗透为切入点进行分析。


  一、中国传统文化德育思想的特点


  随着封建经济和制度的不断完善,传统文化的德育教育已经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并在不断变化发展中出现与之相适应的德育思想。如《大学》中“欲治其国,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还有“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德育的主要代表。要让学生实现以上的德育思想,就要从小抓起,如此看来,德育必须从中小学生的一点一滴抓起。


  二、重视传统文化对小学德育的重要意义


  常言道:“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是完成社会主义宏大梦想的中流砥柱。小学教育是培养青少年优秀品德最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是初步形成对道德问题的基本认识和判断,但仍需引导的阶段。因此,做好青少年的教育要从孩童时期抓起。一方面,青少年道德意识的好坏决定其自身以后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意识也决定整个中华民族未来的走向,所以必须受到重视。因此,抓紧小学德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迫在眉睫。


  三、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管理中的实践措施


  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有关切实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中提出: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活动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继续推进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可见,将中国传统纳入小学德育教学是时代赋予的要求,更是小学德育培养有素质人才的社会价值。因此,教育界要十分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发展学生德育这一载体的作用。


  (一)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让传统文化渗透于各科教学中


  学生品德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知识储备,而这些知识主要来源于各科教学。各科教学是德育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是间接德育的形式。各科教学本身便具有育人的责任,不仅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与能力,更是要学生在能力发展的基础上,品德水平有所提升。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各科教学环节,教师结合课堂表现和相关内容,用相关的的优秀传统文化容,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可以有效的发挥课堂德育在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的作用,可以实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育人目标的双重效果。但是发挥各科教学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的作用,要防止全面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的趋势,即避免造成各科因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德育,而忽视了各科教学的任务。如果所讲内容涉及不到相关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则该堂课教学可以不涉及,避免形式主义。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充分体现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教师问答或设置特定情景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需要注意的是,任课教师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德育中,要讲究方式、方法。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选取适当的方法。针对小学低年龄段的孩子,应采用讲故事和做游戏等吸引学生的方式,来进行优秀传统文化和德育教育。要巧用教学方法让学生知晓教师引用优秀传统文化所要说明的哲理,进而达到道德教育的效果。


  (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让传统文化在活动中开花


  由于传统文化极具时代特色,在现代环境的背景下容易引起学生的迷惑心理,因此学习传统的历史文化要放在一定的环境渲染下进行,教师要不断变化教学方式,适应不同教学内容的需要。例如,我们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文化遗址以及探访革命前辈活动的场所,让学生亲身体会历史的变迁。学校常常组织绘画、歌唱、书法等比赛等活动,使学生一方面可以培养自己的特长才艺,一方面能增加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深入了解。除此之外,学校每周有一个师生共同期待的时刻,那就是在每周一升旗仪式上,除了常规庄严的升旗仪式外专门设置了优秀传统的展示环节,其内容都是学生美言美行优良习惯的传播和中华诗词歌赋的展演,每周一个班,每班一个主题。长此以往,学生的个性特长有了一个充分展示的平台,班级的特色在这儿也得到大家的关注。通过些活动,学生了解了传统节假日的来源和传统习俗以及相关活动的信息;学会了更多传统文化知识,学生的爱国意识也潜移默化地得以提升。


  总之,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通过在小学生的德育管理中渗透传统文化,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共同努力,并在实践中一步一个脚印地将其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