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与精致化思想教育

  • 投稿笨笨
  • 更新时间2015-10-24
  • 阅读量764次
  • 评分4
  • 22
  • 0

吴喜涛(广东金融学院)

当代大学生有着其日趋活跃的思想和独特的特点,这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整个社会进步的体现。传统的高校思想教育模式已然不能完全适应当代大学生的这种变化,为促进思想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高校需要密切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及实际情况,实行精致化思想教育,有针对性地通过一些具体的措施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精致化思想教育的内涵和实施必要性

(一)精致化思想教育的内涵

精致化,起初是一个管理学领域的概念,“即把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两种思想及其模式有机整合,把两者的优势因素融为一体,避免它们各自的片面性。”[1]与以往一味强调教育大方向的粗放化高校教育体制不同,精致化教育倡导“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融合,更加关注人的思想和心灵,充分调动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依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最大限度促进每一个大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二)实施精致化思想教育的必要性

1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敞开国门进行经济建设,经济飞速发展。与此同时,外来文化和观点各异的思想对我国原有的相对单纯朴实的传统主流思想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大学这座“象牙塔”成为人们接受、交流新思想的圣地。在大学,大学生可以不受限制地去接受、吸收、交流各种新思想。在此背景下,我国大部分高校仍然坚持传统教育模式,过分重视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未来职业道路的铺设等大的发展趋势和学校教育建设方向,较为功利化,逐渐忽视了现代学生思想特点的变化。正因为如此,我国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往往跟不上大学生思想变化的步伐,这一点在“90 后”大学生身上体现得格外明显。因此,实行精致化思想教育有利于改变高校传统的思想教育模式,让高校教育工作者了解“90 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并走进他们的生活,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并予以正确的思想引导,实现教学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这也是现代高校思想教育“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要求。

2 “以生为本”的要求

学生是教育的根本,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学校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多样性,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这是“以生为本”的概念。“管理者要让大学生在每一个学习和生活环节都体会到精致化理念的渗透,精益求精、至真至善、至美的管理境界是全方位育人不断追求的目标。”[2]但是,我国高校当前存在的传统思想教育模式并没有充分体现上述要求,只注重到表面的教学成绩而忽视了学生思想特点的变化,只注重部分优秀学生的思想建设而忽视了大部分学生思想建设,只注重表面的思想建设形式而忽视了本质的思想引导效果。精致化思想教育模式有利于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心理需求进行细致分析并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举措加以正确地引导,既保证了全体大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也最大限度满足了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3 高校思想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与高校传统的思想教育模式不同,精致化思想教育要求各大高校在进行思想教育时要细致地观察、了解大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上述理念要求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要改变以往传统思想教育模式和行为习惯,结合精致化思想教育的需求,对自身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与学生进行深入地互动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采取措施进行思想引导。在进行精致化思想教育的过程中,思想教育工作者的素质与能力会不断得到提升,高校的思想教育整体水平也会得到提高,有利于促进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二当代大学生的主要特点及成因

(一)当代大学生的主要特点

1 思想偏激

受到家庭成长环境、教育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以“90 后”青年为主体的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思想偏激、辨析能力较弱的特点。他们易于接受新思想但缺乏足够的自我辨析能力,容易被一些错误、消极、极端的思想所诱导,逐渐形成一种狭隘、偏激的思维方式,在此思维方式影响下,他们的思想往往会比较偏激。

2 集体意识薄弱

以“90 后”为主体的当代大学生由于生长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影响,他们拥有更强的自我意识和独特的主观思想。“在活动和交往中,他们渴望展示自我、表现自我,却缺乏团队合作意识,以个人价值为中心的消极价值取向突出,过分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集体归属感、荣誉感不强。”[3]

3 抗挫能力较差

在学业上他们倾向于专业技能的学习与知行统一,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如现在大学生存在的实习热、考证热等现象;在课余实践上,他们趋向于参加各式各样的学生组织与校园比赛,提高自身能力并获得足够的荣誉,为以后就业打下坚实基础。但是,由于缺乏社会阅历及抗压能力较弱,当代大学生在面对打击时过于消极悲观、妄自菲薄,不能很快地从失败中走出来,甚至从此一蹶不振。[4]

4 好奇心较强

伴随着社会开放程度日趋提高,形式各异的多元文化与多元价值观不断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于刚刚摆脱传统应试教育和父母传统思想观念约束的大学生而言,他们对新奇事物充满着较强的好奇心,接受能力较强。在多元文化与价值观的影响下,他们开始尝试发表自己对于社会的独特看法并质疑原来所接受的传统思想和思维方式,对于打破传统的行为和思维有着独特的推崇感。

(二)当代大学生特点产生的原因

1 科技日新月异

信息化社会与科技传媒的快速发展让当代大学生能及时而大量地获取信息,例如:通过QQ、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当代大学生能够便捷接受到各种新信息新思想,自身的视野能够得到不断地扩展。但由于网络信息的复杂性和过滤处理较差,大学生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消极思想的冲击,这对他们的思想辨析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 成长环境的影响

受计划生育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由于父母的宠爱和迁就以及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兄弟姐妹的陪伴,他们逐渐形成了自我为中心的性格,集体意识较为薄弱。除此之外,我国当前的应试教育体系过多地让学生感受到了升学的竞争压力和个人成绩的重要性,却忽视了团队意识的培养。

3 社会竞争加剧

社会竞争的加剧,使得当代大学生不得不面对毕业就等于失业的风险。就业的压力让他们很自然地形成了较强的竞争意识。再者,学校过多地注重对大学生理论知识和就业技能的培养,在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资源投入较少,这不利于他们以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学习方面的挫折和压力。

4 社会开放度提高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思想愈趋开放,尤其是处于思想交流环境较为宽松的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他们的思想更为活跃。在拥有较强科学依据的进步新思想的不断冲击下,缺乏科学基础的传统守旧的观念不断被弱化,当代大学生作为新生主力军,更为明显地想挣脱传统思想的束缚,吸收进步新思想。

三精致化思想教育的实施

(一)位于知识传输一线的教师应该采取的措施

1 扩宽信息关注面

科技的发展为大学生接触外部信息提供了丰富便捷的渠道,在很大程度上扩宽了大学生们的视野,但是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仍然相对较弱,容易被社会极端舆论所误导。大学教师由于自身的职业和偏好,往往更愿意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和信息,这使得大学教师在一些新事物的认识上可能比大学生更加陌生,无法详细解读学生关注的焦点话题,这种资讯了解度的差异导致师生之间共同的话题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信服度降低。精致化教育要求教育工作者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特点与关注焦点,增进师生互动,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

2 创新授课模式

受家庭成长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以“90 后”为主体的大学生虽然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但是以自我为中心,强调个人利益,集体意识薄弱。精致化教育要求教育工作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针对性地采取具体措施对学生加以正确地引导。因此,教师应该清晰认识到“90 后”大学生的这一突出特点,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创新授课模式,提供更为合适的课堂互动平台,更多地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团队协作意识。例如:采用小组协作的方式完成课堂任务,小组成员经过随机抽选组成,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能力进行分工协作,提前了解并整理与课堂任务相关的资料,在课堂上为老师和其他同学讲解。通过小组协作的过程,小组成员不仅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能够体验到团队合作所带来的效益,有利于促进自身的团队协作意识的提升。

3 适时进行心理引导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大环境和未来就业压力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务实精神,但是由于背负了过多的压力而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排解,在遭遇一些挫折和打击后,他们往往会变得比较消极。教师作为大学生知识技能的直接传授者,拥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历。精致化教育要求思想教育工作者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引导学生心灵健康成长。因此,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教师可以结合他们自身的社会实践经历,为大学生进行更为生动的讲解,帮助这些务实的大学生更为高效地汲取知识,与此同时,这些实践经历也可以为一些背负着压力而又迷茫困惑的大学生解惑,降低他们对未来的压力预期,提振他们的自信心。对于一些背负沉重心理负担而过度悲观的大学生,教师在课堂或课后可以适时对其进行心理引导,帮助他们恢复自信。

(二)以辅导员队伍为基础的管理者应该采取的措施

1 扩宽师生交流渠道

辅导员是学生管理的基层工作者,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力量。在当前的思想教育过程中,由于客观因素和自身精力的限制,辅导员与学生的交流渠道相对较少,主要是通过学生干部的工作报告来对其他学生进行间接的了解。大学生往往较少有机会与辅导员进行直接交流,久而久之,不少大学生将辅导员定义成一个严谨而高不可攀的管理者,不太愿意与辅导员敞开心扉进行交流。“精致化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教育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各种资源加强对学生思想变化的关注。辅导员应该与时俱进,积极扩宽师生交流平台,利用网络载体,增强德育工作的可接受性。”[5]例如使用腾讯QQ、微信、微博等学生常用交流平台或者举办一些座谈会,便捷地关注学生的动态,进行师生互动,正确引导学生。与此同时,对学生容易接触到的具备误导性的信息,辅导员可以通过这些交流平台进行正确客观的解读和点评,避免学生受到极端思想的影响。

2 拓宽学生锻炼平台

精致化教育要求关注学生的主体性与多样性,注重大部分学生的需求,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能力。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渴望通过学生组织、校园比赛、校外实践等平台来发挥自身的特长,提升自身的能力,但是集体意识相对薄弱。辅导员作为学生管理的基层工作者,往往也兼任各种学生组织的指导教师或负责人,并且拥有一定的校外资源。因此,辅导员可以利用这一优势,一方面适度扩大学生组织的枝干部门或者创建更多新的学生组织,使更多的大学生能够进入学生组织这个重要的锻炼平台;另一方面,通过支持校内比赛或者提供校外实践机会积极地拓宽大学生的锻炼平台。

3 关注学生内心世界

由于家庭成长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90 后”大学生具备较强的竞争意识和务实精神,但抗压能力相对较弱,容易陷入悲观情绪当中;他们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对于传统保守的旧事物相对比较抵触。辅导员应该意识到大学生这一特点,做到以生为本,提高对大学生思想、心理变化的关注度,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心理变化的原因,通过网络交流、电话、面谈等方式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灵引导,帮助学生甩掉不必要的心理包袱并摆脱消极情绪的影响,使他们能够勇敢地去重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避免学生的思想在日趋累积的心理压力的影响下走向极端的恶性循环,这也是精致化思想教育对学生心灵状态高度重视的体现。

(三)高校学生工作高层管理者应采取的措施

1 完善课程设置

高校学生工作高层管理者是高校教育模式的最终决定者和制定者,他们的决策对高校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精致化思想教育的要求,高层管理者应该充分利用他们的权力进行正确地决策,增加相关课程的设置和比重,例如学业规划、就业规划、心理健康等类别的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帮助学生对学业生涯和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正确的认识和规划,同时也能更为清晰地认识自身的内心世界并学会自我调节,有利于解决大学生的困惑和迷茫,并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

2 加强思政教育队伍的培训力度

精致化教育工作体现了一种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对教育工作者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层管理者应该加强对思想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思想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只有不断加强思想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力度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能够适应精致化思想教育模式的要求,并始终能够准确掌握学生日益变化的思想特点,从而进行正确有效的精致化思想教育并提高精致化思想教育的质量。与此同时,这也将促进高校精致化思想教育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3 建立公平的绩效评估体制

精致化教育强调思想教育效益与质量同步提高,高层管理者应该结合实际与时俱进,进行机制体制创新,建立一套公平高效的思想教育评估机制。有效合理的思想教育评估机制不仅是精致化思想教育成果的评估前提,也是精致化思想教育能否科学有效进行的重要影响因素。建立合理有效的思想教育评估机制,能够公平地对不同思想教育工作者的成果进行评估,在教育工作者中形成一种奖励优秀、学习优秀、宣扬优秀的氛围,不断提高精致化思想教育的质量,并促进精致化思想教育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4 推进精致化校园文化建设

“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重点培养,提高其综合竞争力,需要不断地加强与改进校园文化建设,从而营造出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良好氛围。”[6] 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能够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一些优秀的思想理念在无形中注入他们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当中,正确引导思他们的思想。高层管理者应该认识到优秀校园文化的重要性,采取各种实质性举措加强优秀校园文化的建设,使高校形成一种属于自身的独特的优秀校园文化氛围。

综上所述,“90 后”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高校需要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反思过去传统的思想教育模式,进行精致化的思想教育,有针对性地采用具体的手段对大学生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此同时,这也将促进高校思想教育的持续有效开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稳步向前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王铁军.精致化:学校管理的新理念、新策略[J].江苏教育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2]龚文华. 高校学生工作精致化管理模式研究[J].河南教育(中旬),2011(8).

[3]韩栋.90 后大学生特点与教育管理方法探析[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0(6).

[4]林良盛“. 90 后”大学生特点及其教育引导对策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5]王丽.90 后大学生特点及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新对策[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4).

[6]王筱棠.基于精致化管理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兰州学刊,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