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晋商文化看学徒制的发展

  • 投稿南木
  • 更新时间2015-09-22
  • 阅读量651次
  • 评分4
  • 48
  • 0

石璟瑶,郝艳梅

摘要:从我国学徒制发展的历史视角出发,首先对学徒制在我国的产生和完备做了整体的描述,并初步阐述了晋商文化与学徒制的发展。在介绍晋商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模式和其特点之后,对我国当今的职业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学徒制;职业教育;晋商文化

作者简介:石璟瑶,女,河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郝艳梅,女,河北师范大学高师培训中心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10-0063-03

师傅带徒弟的这种传教授业方式,在我国各行各业体现得极为彻底,在山西商人票号中也不例外。“学而优则商”的信念、“实践出人才”的培养方式,使晋商为其商号、票号,培养出一大批可为可用的人才。学徒制的良性发展,也是晋商文化铸就辉煌的奠基石。

一、学徒制与晋商文化

(一)我国学徒制的发展考略

在原始社会,由于分工较为简单,职业教育首先是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进行。之后,随着分工的逐渐复杂,以父母教自己孩子模仿学习基本生活技能成为学徒制的起源,《庄子.天道》中提到:“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从上文中可以看出,轮扁的技术比较精妙,轻易不能传给别人,如果传的话,也只是传给自己的儿子。之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随着生产力发展迅速,亲缘内的技艺传承已经不能满足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开始走向一种初级的形式,开始将技艺传授给家庭成员以外的人,但基本形式还是以“养父子”的形式进行。[1]

进入封建社会,我国的学徒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到唐代时,官营手工作坊的发展,促进了学徒制的完善。据《新唐书.百官志》记载:掌管百工技的少府监,每年十月,从刑部都官司的官奴婢和官户中挑选一部分人为工户,送到少府监学习细缕、车辂、乐器制造等精细手艺。这是当时一份较为完备的职业教育学徒制的计划和大纲,极大的促进了当时职业技术的发展。宋代时学徒制得到进一步发展,为高效培养学徒,宋代开始推行“法式”学徒培训法。明代中后期,为了维护维护自身利益,出现“行会”,随即出现了行会学徒制,没有经过学徒训练的人没有资格经营工商业。鸦片战争后,在清政府“振兴实业”的口号下,各地开展“工艺局(官办手工工厂)”,对传统的学徒培训进行改革,促进了当时学徒制的一时发达。[2]

(二)晋商文化与学徒制

“五千年华夏文明看陕西,五百年中国商业看晋商。”晋商始于隋唐,鼎盛于清朝时期,衰落与清末后期与民国时期。几百年的兴衰史,晋商的兴盛无可厚非地说,是依赖于大批的人才,晋商李宏龄曾说:“其成败得失,皆系乎人,人存则举,人亡则废。”而学徒制在其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商事尚无学堂,必须投入商号学习,故各种商号,皆收徒弟。”[3]晋商普遍采用学徒制,商号大部分职工从学徒做起。学徒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学习:(1)打杂伺候掌柜,通过平时表现判断其为人处事;(2)训练其基本技能,优秀的可让其去跑街;(3)掌柜口授掌握一定的业务能力。可见晋商对学徒的训练十分的严格和考究,且内容较为丰富,“业务上之统筹方法,计算上之经济技巧,无一不通。”此外,晋商强调对人才进行商业活动所需的才能,技艺的教学外,还实行严格的道德的培养和训练。晋商学徒制在当时已然明显习俗化和程式化。

二、晋商学徒制的人才培养与特点

晋商做为明朝中后期的重要商帮,其人才培养的模式和特点充分体现了当时学徒制发展的层次和特点。学徒制起源于奴隶社会,完善于封建社会,而晋商时期的学徒制,已渐趋成熟,代表着一种较为成熟的学徒制发展的典范。[4]

(一)人才培养

1.学徒入门前的考察。民间流传的一本无名抄本的开头这样描述晋商学徒:“终日在家胡乱打算,一心只想入典当。央朋友,求举荐,书札往来六七通。事未成,常想忘,逐日常把音信盼。”这则记录体现当时人们渴望进入商号做学徒及通过考察进入商号的不易。“央朋友、求举荐”是当时晋商学徒入门的一个特征,任何一个人想进入商号,都需要一名有名望、有信誉的人保举,如学徒在之后出事或被辞号,被保举人都要负连带责任。[5]此外,还要对学徒家庭做一定的了解,其家庭主要成员不能有品德恶劣者。之后,还要对学徒进行一个简单的个人素质测试,即认字、写字、打算盘、谈话等基本的能力。要求学徒的年龄一般为十五岁到二十岁。

2.学徒“请进”后的培养。学徒入门前的考察基本合格后,会选一个号的日子让其进号,称为“请进”。在“请进”后,会对其进行严格的训练,如日常礼仪、商业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的训练。学徒在这一过程中,可谓劳心劳力。在晋商《生意论》中这样记载:凡学生意之人,清晨早起在诸人之前,夜晚睡觉在诸人以后。临事不用人唤,食在人后,做在人先。洒扫必须洁净,勿惜翎毛以避灰尘。学徒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学会察言观色,用心揣摩掌柜的脾性,投其所好。对其进行基本的商业技能训练包括写字、珠算、写信等,在蒙古、俄罗斯等地的学徒,还要学习其语言。专业技能的训练根据行业的不同各有区别,在票号和钱庄,主要学习辨别银钱成色。

3.学徒的出班考核。学徒出班,意味着学徒生涯的结束,可以执掌事务。但是其考核却是极其严格的,不仅要经过基本的商业技能考核,还需要经过各种业务实践和道德考核。黄鉴晖《山西票号史料》曾记录:练习成熟,再测验其做事能力与道德,如远则易欺,远使以观其志;近则易狎,近使以观其敬;烦则难理,烦使以观其能;卒则难办,卒间以观其智;急则易爽,急期以观其信;财则易贪,委财以观其仁;危则易变,告危以观其节;久则易情,班期二年以观其则;杂处易淫,派往繁华以观其色。经过这样的考核之后,决定其是否合格,否则学徒永远都只能是一个小角色,甚至被辞号。

(二)晋商学徒制的特点

1.师徒关系。学徒制发展开始,师徒关系只限于父子之间,之后,发展为在养父子之间,可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可见当时的师徒关系是极为亲密的,到了明朝中后期,晋商学徒制时期,这种师徒的关系夹杂了商业化的色彩,掌柜是学徒的师傅,伺候掌柜是学徒的分内事,但也是让学徒最发怵的事。可见,当时的师徒关系更重要的是掌柜和伙计的关系,已不复昔日的亲密。

2.学习模式。学徒主要是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边看、边干、边学的。主要模式为,师傅干,徒弟在一旁看,过一段时间基本熟悉后,做一些辅助工作,在熟练之后,就可以独自出师了。晋商学徒制基本上也是这种模式。其次,还强调偷学和勤练,万事讲求“快”、“准”,如珠算要在晚上练习,且管账先生在对账时,会故意把数字念得很快,以考察学生的反应和珠算能力。

3.职业道德。晋商特别注重对学徒进行道德训练。在张正明的《晋商兴衰史》中记录:“培养学徒要中信义、除虚伪、节情欲、敦品行、贵忠诚、鄙利己、奉博爱、薄嫉恨、幸辛苦、戒奢华,并派往繁华商阜,以观其色。”要求学生要讲求信义,做人真诚,克制自己的贪欲,培养良好的品行,做一个利人利己博爱的人。在学徒学完基本的技能之后,掌柜会对其进行道德测验,如扔一个钱袋在学徒的工作范围,看其反映,如其处理不慎,则会被辞号;如会把学徒派往比较繁华的商铺,看其为人处事。

4.实践锻炼。晋商除了注重基本技能和道德教育外,还特别注重用实践考验人才。优秀的学徒在进过一段实践的学习后,会让其“跑街”,去打听行情,了解商业动态,学徒生涯结束后,还好进行帮帐的工作,积累经验,然后才会派往各号进行实践锻炼。[6]学徒在到达各个分号后,要在实际的处理业务中灵活的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干中学,在干中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然后经过长时间的实践锻炼,由一名伙计逐渐成长为一名具有很强交际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大掌柜。

三、从晋商学徒制看职业教育的发展

晋商学徒制可以说代表了我国学徒制发展的一个较为成熟的范式。晋商的成功和发展,与其学徒制的成熟和完备是脱离不开的,从其入学考察、组织规模、学习模式、道德教育、实践锻炼的形式中,都有很多当今职业教育可以借鉴的地方。

(一)“学而优则商”的观念

当今的职业教育已经进入一个僵局,大多数家长和学生渴望自己进入普通教育、高等教育进行继续学习和深造,这是由于“学而优则仕”观念长期影响的结果。然而,在晋商时代,山西商人认为,聪明、优秀的人应该经商,“学而优则商”是其基本理念。这为其学徒制的发展,票号优秀人才的选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今的职业教育想要发展,转变和端正观念势在必行,必须让社会大众意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且职业教育必须注重质量,招生不能盲目,结业不能马虎,保证培养的每个人才在将来的岗位上都是有用之才,可造之士,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生转变社会大众对职业教育的看法和观念。

(二)以实践内容为中心的教学

如今,大部分职业学校强调实践技能,对校企合作、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尤为重视。但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仍然摆脱不了普通教育的学习模式,学校教育与企业所需人才大为脱节。在职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实践显得尤为重要,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当今社会是不可或缺的,必要的理论知识是其社交和进行可持续学习、并且系统学习专业知识所不可或缺的,但是我们要主要的是,不要让实践知识理论化,“纸上谈兵”终究不可靠,实训基地的建设不是摆设,而是要把其真正的用到实处。让学生多动手,勤动脑,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渗透理论知识,做学生在做中学,边做边学,并且要定期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岗位,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感受知识、加深知识、运用知识。

(三)企业招工重技术

首先要强调,职业学校培养学生,要本着严格要求的心态。给予合格的、能适应岗位工作的学生颁发毕业证,对于不合格的学习,允许其继续学习以致合格或推荐其学习适合其发展的专业。招生要有门禁,毕业要严格要求,这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另一方面,企业在招工时,要重视学生的技术,工人持证上岗。在《乔家大院》中,麻油店的学徒二狗子是顾大掌柜的小舅子,没当过学徒直接安排到店里,被乔致庸发现后,赶出商号,并对顾大掌柜“任用私人、违反店规”处罚。[7]可见当时已经重视到了学徒的重要作用。员工必须经过专业的学习,取得相应的毕业证书和资格证书,企业才能给予其上岗资格。

(四)严格的道德教育

“干一行,爱一行。”要想在一个工作岗位上有所建树,光有熟练的技术是不够的,还强调其高尚的职业道德。在职业教育中,我们尤其不能忽视德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要做好一份工作,先要学会做好人,一个勤勤恳恳、踏实努力的员工,在任何工作岗位上都能有所建树。晋商的成功,同其对学徒进行的严格的道德教育是分不开关系的,只有员工品德高尚,敬业守岗,才能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做好做精。聚少成多,如果所有的员工都能是爱岗敬业的员工,那么企业也必将会有好的发展。所以,职业教育应严格要求学生,避免忽略学生的道德教育。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刘晓.我国学徒制发展的历史考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1(9):74.

[2]徐东,张继华,郭道瑞.我国古代职业教育的发展[J].职教论坛,2006(11):62.

[3]彭译益.中国近代工商行会史料集(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95:527.

[4]陈文.中国式艺徒制[J].职业技术教育,2002(10):26-27.

[5]殷俊玲.晋商学徒制习俗礼仪初考[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8):76.

[6]申小玉.论晋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传播学视野中的晋商文化[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7]袁栋洋.《乔家大院》与晋商文化初探[J].作家杂志,2012(12):189-190.

[责任编辑 金莲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