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知识的出现创设一个合适的情境

  • 投稿天蝎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683次
  • 评分4
  • 32
  • 0

江苏无锡市蠡园中心小学(214000) 嵇宪长

[摘 要]数学是最讲道理的一门学科。在教学实践中,即使是数学名词、数学概念、数学规定等一些陈述性知识,教师也应该尽可能地创设适切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然地发现和生成这个知识,并和旧知融为一体,顺利地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关键词]知识 出现 创设 情境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5-014

为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有些数学知识因为自身的抽象性和复杂性,被分散编排在不同时段或学段。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对“分数”这一内容就采用了这样的编排方式。第一次的“分数”(三(上))对应的是“一个物体”,第二次的“分数”(三(下))对应的是“一个整体”,第三次的“分数”(五(上))对应的是“单位‘1’”。三者中,“一个整体”的概念在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实践中,为了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完成认知的挑战,实现既有观念的跨越,笔者创设如下的情境。

【案例】一个整体(三(下)认识分数)

师:请用分数表示下面的涂色部分。

生1:都可以用1/4表示。

师:这三个正方形大小不同,为什么都用1/4来表示它们的涂色部分呢?

生1:因为它们都是被平均分成四份,涂了这样的一份。

师:如果现在把这原来拼在一起的四个小正方形分开(教师随手把它们散开,如右图),这里的涂色部分能用分数表示吗?如果能,该用哪个分数表示?

生1:只要把分散的四个小正方形拼合到一起,变成一个大正方形,就和刚才的图一样了,因此也可以用1/4来表示。(边说边动手操作)

师:那如果这样排列呢?

师(进一步拉大正方形之间的距离,并把它们完全打乱排列在黑板上):如果这样呢?

生2:都可以。因为不管你怎样摆放,我们总可以把它们拼合到一起。

师:如果把它们搬到大屏幕上,被固定住了,现在没有办法用手操作把它们合起来,怎么办?(屏幕展示)

生3:可以在头脑中把它们合起来,就能想出是1/4了。

师:真厉害!(多媒体演示加圈和虚线)这个圈表示把四个小正方形合成一个整体,虚线表示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1/4(如右图)。

师:刚才我们把图形平均分,有的同学会在头脑中想象把它们拼起来,变成一个整体,得出分数。现在把图形换成具体的实物,应该怎么办?(出示图和文字)猴妈妈摘来了4个桃子,要平均分给四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几呢?

生4:我们可以先想象把这四个小桃子捏合成一个大桃子,然后这个大桃子被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1/4。

师:你想的可真有意思!捏合成一个大桃子,在数学中可以这样表示(出现“圈”)。现在这4个桃就合成一个整体,再把它们平均分成四份(出现虚线),每份是这些桃的1/4。

师:现在,让我们再来比较一下这两幅图,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

案例中,教者并没有让学生被动接受和机械记忆“一个整体”,而是巧妙地抓住知识发展的内在联系,从学生已经具备的相关知识经验(“一个图形的几分之一”)出发,把一个图形分化成几个图形,变“连续型”为“离散型”,让学生借助已有的认识分数方法,不断地对新情境进行思辨和变换,自然地生发出把几个小正方形拼合成一个大正方形的转化方法,实现了思维的跳跃和对接。接着,把黑板上可随意拖动的小方块转移到大屏幕上,变成了不可移动的图形。现实的情境逼迫学生在头脑中继续探求,利用想象把几个分散的图形拼合成一个整体,为“一个整体”的抽象表达和符号展现提供了绝佳依据和难得机会。将可以拼接的图形变换成物体(桃子),学生居然能在想象中把它们“捏合成一个大桃子”,这样的趣味回答有力地证明了前面依次铺垫、逐层递进的有效性,它标志着学生思维视角的成功转换和认识水平的切实提升。最后,把正方形图和桃子图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使新知和旧知融为一体,促进学生建构关于分数的整体认识,为学生的深度理解提供了可能。

(责编 金 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