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 投稿答完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740次
  • 评分4
  • 41
  • 0

浙江慈溪市第三实验小学(315300) 周武胜 罗忠强

具备初步的数学语言理解、转化和表达能力,是一个人具备一定数学素养的基本标志,也是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之一。

综观现在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数学语言的规范表达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师的关注度明显下降,学生语言表达习惯不好、表达意识不强、不够规范、口语化、生活化等。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和学科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加强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思维过程和结果的能力培养,引导学生熟练地用富含“数学味”的语言进行提问和交流,将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升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力。

一、数学语言表达要求

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应该包括以下四点:完整准确、清晰有条理、熟练流畅、有数学味。

1.完整准确

语言表达要完整准确,这对任何学科的教学都是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因此教师首先得关注训练学生完整准确地表述自己的想法、思考过程、结果等。

如二年级上册“直角的认识”教学中,让学生从生活中找直角。刚开始学生都是这样说的:数学课本有直角,玻璃窗有直角,课桌上有直角……这说明学生已认识直角,但表达不规范、不准确。这时教师及时提醒:“你们能不能说得更清晰、更完整一点吗?如我们可以说数学课本面上的角是直角(边说边指划),能不能学着老师再说一遍?”这时候,学生的表达就会比较完整、准确了。

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对于不完整的回答,要及时加以提醒,让他们重新完整地说一遍。如在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教学中,根据教材提供的有关信息,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再解答。当提问“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时,学生响亮地回答:“13。”进一步引导:“你们能说得完整一点吗?哪个国家比哪个国家多多少枚呢?”学生马上纠正过来,完整地说:“美国比俄罗斯多13枚金牌。”

2.清晰、有条理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会训练学生用清晰而有条理的语言讲出自己的思路、过程和结果,从而加深方法的掌握、技能的提高。这不仅能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更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有序性。

如一年级上册“20以内进位加法(口算)”教学中,基本方法是“凑十”思想,学生口算时有一个比较规范的思考过程,教学初时必须让学生有条理地叙述,再逐步内化、简化思维过程,这样才能熟练口算。如“9+4”的口算过程,可以结合实物操作或演示,让学生清楚、有条理地表述:先把4分成1和3,9+1等于10,10+3等于13,所以9+4=13。从个别学生说到小组说、集体说,再比赛说,让学生在反复说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3.熟练流畅

训练学生语言的流畅性,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帮助学生对临时遇到的问题进行正确判断,迅速作出决策。

教学时尽量给予充分的思考时间,训练学生连贯地说,避免断断续续、颠来倒去,或重复不清。对于比较长的语言表达,可以采用教师示范、学生跟说、同桌互说、集体说、小组说、指名说等形式,让学生熟练流畅地表达。

4.有数学味

数学语言自然还要有数学味,必须把生活语言转化成数学味的语言。如某一天去散步,要经过构成三角形的两条路时,让学生选择:抄近路该走哪一条?为什么?学生很明确地选择了沿着斜边走,理由是另一条路远,有一个转弯。显然学生是知道结果,有点感觉,但不能规范地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又如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认识”教学中,初步认识时,学生用自己的生活语言说:“正方形是方方的,四条边一样长;长方形是长长的,两条边长,两条边短。”进一步学习后,教师应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叙述:正方形和长方形都有四个直角,正方形四条边长度相等,长方形相对的两条边长度相等。

二、数学语言能力培养策略

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训练学生把话说规范的习惯,将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训练重新纳入课堂教学活动中,采取多种策略,让学生按“想说——可说——会说——说好”的流程进行学习。

1.确立意识,加强示范

学生数学语言储备主要来源于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学生语言表达不规范,主要问题还是出在教师身上。教师思想不重视,意识不强,对学生发言和作业中出现的不规范语言不能及时发现、纠正,自身课堂教学语言不规范,随意性大、口语化,以至于传递给学生的信息也是模糊的、不严密的,这些必定会影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数学语言的规范、严谨和科学。如对数学的概念、性质、公式、运算定律、法则及解题思路、推导过程等的表述要规范,以帮助学生获得准确而清晰的数学知识。这是一种良好的示范作用,学生通过模仿,接受信号,进行同化,逐渐形成自己的数学语言。

2.营造氛围,激发“说”趣

要提高学生说的能力,首先得激发学生“说”的兴趣,挖掘“说”的动力,使他们想说、要说、爱说,这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前提。

为此,教师要积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消除学生怕批评、怕人取笑、恐惧不安等不良心理,给学生以充分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耐心倾听学生回答,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以激励学生喜欢“说”、有信心“说”。如经常使用诸如“不要急,慢慢说。”“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朋友听?”“你说得太好了,和老师想的完全一样!”“你讲得比老师还要好,真了不起!”等激励性语言,以及一些奖励手段。

3.感知意义,注意积累

要使学生敢说,而且会说,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学生只有对数学语言的意义了如指掌,运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说起来才会规范流畅。因此教师在规范教学语言同时,还要要求学生上课时认真听讲,准确理解数学概念的意义,知道数学规律的描述方式,掌握算法的叙述过程……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不断积累数学语言,熟悉数学语言的使用环境,从而为学生发展语言能力提供坚实基础。

例如在低年级的“求和”问题解决中,让学生回答“为什么用加法算”的问题时,学生通常会用生活语言简单地回答“因为是求一共有多少”。这种说法在具体情景下是正确的,但如果不加引导,就会使学生养成望文生义的思维习惯,见“一共、多”字就加,见“还剩、少”字就减,不利于正确理解和表达,不利于后续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始学习时,结合具体生活实例,使学生在具体表象中正确理解加法的含义,在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的过程中逐步抽象出数学语言,让学生规范地表达出“因为它是表示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所以要用加法计算”。

4.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在学生想说、要说的基础上,还要有材料让学生可说。人教版教材在培养学生“说”的方面很重视,做了精心的编排。如经常出现“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你是怎样算的?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等内容,为训练学生规范表达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教师要好好利用,积极创设语言情境,密切联系生活材料,在课堂教学中让生活情境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巧妙加以指点,帮助学生把思维内部的无声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化“意会”为“言传”。

如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情境图,先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找到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等问题,训练学生看懂图意,准确表达图意,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又如有些练习题中的素材,要让学生先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解答后再把自己的方法、想法告诉其他同学等。

5.多法并用,加强训练

语言能力培养,说到底还是要加强训练,让学生“多说”“会说”。可采用模仿、复述、操作、讨论、纠错、比赛等方法,切实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比如开始时可以运用模仿、复述的方式,有意识地教给学生表达的方法,提供一些表达句式,如“因为……所以……”“先算……再算……最后算……”等,让学生学会表达的基本套路,再引导学生有条理地叙述思维过程,简明扼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是教师自己的示范、引导,也可以培养一些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使他们成为其他学生模仿的对象,对其他学生起到引领示范作用。“他说得真好,谁能像他一样说一遍吗?”在复述、模仿的基础上,让学生再加上自己的想法,使表达更趋完善,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就慢慢学会了语言表达。

另外,还可以通过实践操作、借助直观,让学生学会数学语言。如教学“12-9”时,可让学生边动手摆弄小棒边理解过程:先拿出12根小棒(1捆加2根),拆一捆,即从10根中拿去9根,剩下1根与原来的2根合在一起为3根,然后抽象出口算过程,让学生完整表达:把12分成10和2,先算10减9等于1,再算1加2等于3,所以12-9=3。通过操作与表达的结合,既满足了他们好动的特点,又为理解口算方法积累了感性认识,也有利于学生规范口头表达口算的过程。

6.提供机会,感受成功

数学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靠理解,熟练性靠使用。课堂上,可供表达的因素很多,要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去探索、去讨论、去表达,把“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做”“你还有不同的想法吗”等问题贯穿教学始终,尽量多给学生提供“说”的机会,提供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思考、解题过程的机会,让学生自由发挥,畅所欲言,采用集体说、小组说、同桌互说、独自说等形式,让学生感受说的乐趣,提高说的能力。另外,由于小学生的学习动力比较感性、单纯,也许是教师的一句表扬,也许是同学们的一次鼓掌,都能给他们带来动力。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还要积极运用赏识教育理论,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引进竞争机制,给学生多提供说的机会,以促进他们主动参与意识的增强。

7.时时关注,不断强化

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落脚点还是在每一节课上。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课课、处处加以培养,引导学生用语言规范地描述概念、规律、性质及运算顺序,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清楚地表达解题过程,对于学生表达中的不规范行为,要及时纠错,随时提高。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让学生逐步养成规范表达的习惯。

俗话说“字无百日功,言需千日熟”。数学语言的训练是教学工作中一项长期的任务,只要我们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采用多种有效方法,坚持不懈,强化训练,时时处处关注,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责编 金 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