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美术教育的践行者——访浙江省特级教师周信达

  • 投稿闲愁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294次
  • 评分4
  • 25
  • 0

受访者:周信达

访问者:范艳

时间:2015年6月

受访者简介:

周信达,男,1976年出生,浙江宁波人,中学高级教师,宁波市名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现任宁波市鄞州区东湖小学校长。曾获浙江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浙江省第二十一届“春蚕奖”、2012浙江教育年度影响力人物等荣誉。曾在《中国美术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德育》等教育报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独立撰写专著《透析基础美术教育》和《校长6年》。

个人专业成长之路

范艳(以下简称范):周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百忙中接受本刊的采访。

周信达(以下简称周):范老师您好!能够得到贵刊的采访,我感到非常荣幸。十年前,贵刊发表了我的第一篇美术教学研究论文,当时我只有29岁,还在偏远的山区农村学校任教。对于一名年轻的农村美术教师来说,能在国家级美术教育权威期刊上发表文章是一种莫大的荣耀,更重要的是,这坚定了我投身于美术教学研究的信心和决心。十年来,我在各级教育刊物上发表20多篇论文,我的第—部专著《透析基础美术教育》也在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因此,我与贵刊相遇、相识是一种缘分。感谢贵刊在我专业成长道路上的激励和帮助。

范:每次听到美术教师对我们说“感谢”时,我们都深受鼓舞,在此也要谢谢老师们的支持。周老师,我了解到,您34岁就被评为浙江省美术特级教师,并且先后担任过两所小学的校长,因此,我很想知道您的专业成长经历。

周:说到专业成长,我很羡慕现在美术教师的成长环境。比如,每位教师都有5年为—轮的学分培训进修的机会;只要肯努力,就得到美术教研员的指导,可以参与优秀的名师团队;还有可以参加每2年或3年一届的教坛新秀、骨干名师评选。在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这样的条件是没有的。

1995年,我从宁波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鄞州区塘溪镇中心小学任教,当时只有19岁。我所在的学校处于偏远农村,20年前,交通十分不便。虽然在工作的前几年里,我和很多农村教师-样,在专业成长上很少受到关注,但是我明白,唯有坚持才能成长。由于上展示研讨课的机会不多,所以,我把工作重心放在带好学校美术兴趣小组上,几年下来,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1998年教师节前夕,经学校推荐,我获得了鄞州区优秀教师荣誉称号,这更加激发了我工作的积极性。在美术教学之余,我用阅读与思考来充实自己,用文字记录教学和管理的点点滴滴。

随着对美术教学理解的不断深入,我把遇到的问题转化为课题,进行“‘开放式’美术教学”“绘画疗法对儿童的心理干预”等课题的研究。在课题研究和美术教学实践中,我得到了浙江省特级教师、宁波市美术教研员骆建钧老师和鄞州区美术教研员陶育义老师的指导和关爱,加上我的前任校长张岳平老师对我在教学管理能力上的培养,使我在美术教学和学校管理上齐头并进,逐渐走上了专业成长的“快车道”。

范:如果用关键词来表达您的专业成长,您会选择哪几个词?

周:我觉得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表达:“读书”“团队”和“科研”。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个终身学习的过程,职业生涯的长度并不会必然地变为教师对教育理解的深度。这些年来,我通过阅读经典教育著作,使自己的知识面由窄变宽,思想变得丰盈。我要感谢团队带来的力量,在我参加的何福军老师的“共生”美术教育团队和我的特级教师工作室团队里,师徒们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使我的教学水平得到长足的发展,执教能力得到锤炼。我更要感谢教育科研,正是6年教科室主任的经历,使我的理论素养得到显著的提升,教学视野得到拓宽。

范:有人说,一个人的成长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所以想请您谈谈,哪几本书对您个人教学理念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周:第一本是尹少淳教授的《美术及其教育》。这本出版时间与我参加工作时间一样的美术教育专著,是我的美术教育工具书。我的很多观点,如“要留住美术教育的‘根”“‘警惕美术教育中‘癞蛤蟆的诅咒”“‘正视美术教学中的‘告诉”’等,都借鉴了这本书的思想,可以说,这本书是我进行美术教育研究的“巨人肩膀”。

第二本书是朱永新的《我的教育理想》。我是新教育的追随者,早在10年前,我就“购买”了“朱永新成功保险”。我投保的目的,是希望成为一名称职的教师。我努力把写作当成工作生活的常态,通过“吾日三省吾身”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让走过的日子留下一些深深浅浅的足迹。当然,我所追求的“成功”不只是出版书籍或者评上特级教师等。成功的内涵其实很丰富,它包括因为教师的成长而带来的学生的成长。但是,无论怎么说,用“写”的方式促进教师的成长与成功,无疑是极其重要的路径。写,它可以带动读、带动做;写,它可以升华经验,提炼思想;写,使教师成长,使教师成功。实践证明,教育随笔的确可以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早在2003年,我就开始写教育随笔,曾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学刊》上发表,写作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第三本书是阿莫纳什维利(前苏联)的《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孩子们,你们好!》《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样?》《孩子们,祝你们—路平安!》。《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真的令人感动,也使我产生了希望成为阿莫纳什维利那样的老师的志向。为师不忘童年梦,常与学生心比心,教师从事教育,要好好珍惜每—个日子,用心关爱每—个孩子。

范:在您过去的成长历程中,有什么让您印象深刻的事件?

周:有两个“9-23”必须提一下。第—个“9-23”,是在2008年。《浙江教育报》记者杨利民以《愿做山乡教育的“领头雁”——记浙江省第二十一届“春蚕奖”获得者周信达》为题,从“用日记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兴趣”“‘小三门’教师做起科研大学问”“为教师插上翱翔蓝天的翅膀”等三个方面,大篇幅报道了我的从教经历。

另—个难忘的“9-23”,是在2009年。由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主办、我校承办的“宁波市小学美术疑难问题研讨暨周信达老师教学成果推广会”,于这一年的9月23日举办。在推广会上,我向与会专家和美术同行们系统地展示了我的“开放式”美术教育研究成果。

范:您的经历说明,教师所在的学科与所处的环境并非个人专业成长中的决定因素。诚如您在《校长6年》一书中所言:学校的煤渣跑道和黄泥操场“晴天一身灰,雨天满脚泥”,但这种环境阻挡不了我积极投身教育改革的步伐。我相信很多美术教师了解您的经历后,一定会深受鼓舞。

周:我认为,学科不在于主副,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有所作为;成就的大小取决于教师是否竭尽所能。我们不要抱怨美术教师在学校没有地位。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只要用心做事,把教学工作的最优化作为工作的目标和追求,那么,教师所从事的职业就成为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舞台,教师的工作也从谋生的职业演绎成升华自我的事业。我记得有—个对“出路”的解释很有意思。什么叫“出路”?回答是“走出去就是路”!虽然身处农村,但是我的心已随着我探索的脚步飞出农村,步入更广阔的天地。我通过查阅教育报刊、期刊网等,了解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基础美术教育发展的方向;通过与经典为友、与大师对话,不断汲取理论养分;通过教学实践,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

在农村学校担任校长期间,我给教师们讲《把心开成一朵花》的故事:在澳大利亚西南部一片世界上条件最恶劣的沙漠里,居然有36000多种植物繁荣共生,按单位面积计算,物种的多样性要远远超过南美洲的热带雨林。这些植物开的花不仅硕大无比,而且艳丽异常。由于这里的昆虫和鸟类都非常稀少,几乎没有授粉者。在这种条件下,植物必须开出最大最艳丽的花朵,分泌出最多最芬芳的花蜜,才能吸引潜在的授粉者的注意,使自己繁衍生存下去。

我们能否像这些沙漠里的植物—样,不怨天尤人,不自暴自弃,把心开成一朵最大最美丽的花?把心开成一朵花,才有“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执著等待,才有“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默默积累。把心开成一朵最大最美丽的花,你会惊喜地发现,这样不仅可以惠人,而且可以悦己。我用这样的故事激励着自己,也激励着同事们。

范:您在美术教学领域不仅栽种出了美丽的花,而且结出了丰硕的果。请问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您可曾遇到过“瓶颈”呢?

周:教师从事的教学实践,本质上是一种复杂的认知过程。“瓶颈”现象的出现,是一种要求教师对掌握的知识与先前教学经验吐故纳新的信号,属于专业成长中的正常现象。

我在专业发展过程中,也曾多次遇到“瓶颈”。随着教龄的增长、教学经验的丰富,和许多美术教师一样,我也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满足感,对自己的美术教学经验过多地依赖,从而使其成为专业成长的绊脚石,对先进的美术教学理念产生抵触情绪。我曾在_段时间内急功近利,非常浮躁,教学和研究都沉不下心来。究其原因,主要是知识更新的速度太快,自己稍微一放松,自身的学识和修养就会跟不上教育发展的步伐。

范:突破这些“瓶颈”,您有哪些法宝?

周:实践证明,如果没有理论的指引和支撑,教师要实现高位突破几乎是不可能的。为了突破“瓶颈”,我不断地“亲近”理论,旨在追寻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在理论的指引下,我结合美术教学实际,提出了“开放式”美术教育的观点,这使我的美术教育研究逐渐有了自己的特点,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开放式”美术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范:“开放式”美术教育是您一直以来所倡导的,能否为我们具体介绍一下?

周:所谓“开放式”美术教育,是指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以立体开放的资源为源泉,以“审美·立美”为主线,紧密联系美术教学实际,提出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时空、学习器官、教学评价等6大“开放”。“开放式”美术教育旨在为学生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达到培养和增强学生的鉴赏能力、美感体验、审美修养、审美情操的目的。“开放式”美术教育以“开放—审美”教学模式为架构,将美术教学的程序分为创境激趣、开放审美、体验理解、讨论探究、激励创新等5个步骤,并形成了—套较为科学的学法指导策略和教学评价体系。

日记画,是我倡导的“开放式”美术教育的主要成果之一。我提炼出的“低年级学生用彩笔涂画日记画,中年级学生用线描勾画日记画,高年级学生用水墨表现日记画”的教学体系,符合不同年龄、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日记画为新课程提倡的学科整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使美术教学由传统的封闭性走向了开放式,使美术学科融入到更大的学科群中,帮助学生发展综合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此项研究的成果《日记画:打通学科界限的绿色通道》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辑的《小学各科教与学》全文转载,我在《透析基础美术教育》一书中对日记画也有详细介绍。

范:您是如何将日记画作为“开放式”美术教青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的呢?

周:我想从“日记画的内容选择”“日记画的创作要求”和“日记画的展示形式”这几方面来进行介绍。

一是日记画在内容的选择上体现开放性。①拓展文本的学习内容。如,学生学习了《春天的花》—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春天百花盛开、花朵争奇斗艳的美丽景色,用线条和文字表达对春天各种各样的花的所见、所闻、所感。②引导学生选择内容。如,学生在经历了秋游活动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以“秋游”为主题的日记画。③学生自主建构创作内容。如,学生可以画—天中感受最深刻的见闻,也可以画听到的故事,还可以画美梦和联想等。

二是日记画在创作要求上体现规定性。①要有—个深刻的主题,一幅日记画只表达—个主题。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取舍,把感受最深的东西表现出来。如果学生在一天的学习生活中有许多感想,那么,可以分成几幅来画,如,以连环画的形式来表现。②要选择最重要的题材。这个重要题材,是指最能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题材,上至国家大事,下至家庭生活细节,都可以画。③要有科学的训练方法。教师要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如,对处在涂鸦期的儿童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掌握他们的语言能力尚处于口头表达阶段,作画时天性支配着他们,放手让他们“用我手画我想”。④要有相对统一的模式。在格式上,要求画面上有与之相对应的文字说明;在语言文字上,参照日记的格式,可以叙事、议论或抒情,也可写成诗歌、儿歌或打油诗;在篇幅上力求多样化,可以是单幅画面,也可以是连环画;在表现方式上,可以是速写,也可以是彩笔画、蜡笔水彩画、水墨画等,画面大小不限。

三是日记画在展示形式上体现多元性。①课堂展示。利用美术课,按照学生的学号顺序逐一进行展示。②校园展示。利用学校的宣传窗、走廊等场所进行展示。③网上展示。利用信息技术,在学校的校园网上进行展示。④个人展示。通过举办个人画展进行展示。

日记画教学,使美术与语文、信息技术等学科合理而科学地整合在—起。实践证明,通过日记画这—载体,能有效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真、善、美,提升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绘画技能和综合素养。

范:您曾戏称美术教师是您的“自留地”,而校长是您的“规划田”。您已经做了九年的校长,现在是否依然在“自留地”上耕耘呢?

周:当校长以来,我没有因校务繁忙而放弃美术教学。虽然我目前的工作状态像是一只不停旋转的陀螺,但是我还年轻,精力比较充沛,可以应对各种学校事务。我在保证“规划田”亩产争创新高的同时,用心经营着我的“自留地”。我认为,小学校长不教书,教育思想的血脉就会遭遇梗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校长的教育思想从哪里来?我认为,除了理论学习,更主要的是来源于课堂和学生。因此,做一名好校长和做一名好教师并不冲突,而后者更能促进教育思想的进步。

范:您最近在教学方面进行怎样的探索与实践呢?

周:这几年,我主要是在“开放式”美术教育理念的指引下,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不断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争取“让美术课堂尽享好莱坞式的视听盛宴、编辑部式的商讨氛围,使课堂充满博物馆的丰厚内涵,并拥有茶艺馆的宽松自在”。近年来,我陆续执教了《色彩游戏》《走近沙耆》《生长的植物》《彩蝶飞飞》《飞流直下三千尺》《塔》《图形的联想》等公开课。

范:这些课基本上都是美术教科书上的内容,很多美术教师都上过。您的课有什么不一样的特色呢?

周:以《彩蝶飞飞》一课为例,我尽可能地挖掘当地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在教学中渗透地理、人文等知识,使课堂达到“理念开放”“内容开放”和“方式开放”。在课上,我让孩子们了解到鄞州区的地图就像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为他们介绍世界著名昆虫学家、鄞州区的名人—一“蝶神”周尧,以及位于东钱湖畔的周尧昆虫博物馆。在学生用对称的方式画蝴蝶的过程中,我播放《梁祝·化蝶》小提琴协奏曲……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仅掌握了画蝴蝶的方法,而且了解到宁波市有—个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的传说,认识了著名昆虫学家周尧,知道了“蝶舞鄞州”,从而使本课的三维目标得到很好的落实。当然,任何课都是不完美的;关键是一堂课要有特色和亮点。

力推学校美术教育发展的校长

范:塘溪镇中心小学和东湖小学的美术特色教育都开展得有声有色,您在任校长期间,是如何推动这两所学校的美术教育发展的?

周:在塘溪镇中心小学工作期间,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动学校美术教育的发展。

首先是将当地文化教育资源运用到美术教育中。塘溪镇钟灵毓秀、名人辈出,近现代曾涌现出“书坛泰斗”沙孟海、“东方的梵高”沙耆、“克隆先驱”童第周、“蝶神”周尧等文化名人。因此,学校开展“名人教育”研究,通过开设“沙孟海书法班”和“沙耆绘画班”,并组织学生到沙孟海书学院和沙耆故居采风,引导学生追寻名人的成长足迹,以名人为榜样,学习书画艺术。

其次是与学校的美术教师周亚军合作进行“‘开放式’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经过几年辛勤工作,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周亚军老师还被评为鄞州区名教师,学校也被浙江省教科院授予浙江省教育科研“百强学校”荣誉称号。

第三是通过承办活动,扩大学校美术教育的影响力。2012年5月8日至10日,“浙江省小学美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研讨暨周信达教学展示活动”在我校举行。活动中,我做了《“开放式”美术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专题报告,并展示了《色彩游戏》一课;周亚军老师展示了《中国水墨人物画-对话》—课。二人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个不同的层面,向来自全省的200名美术骨干教师和美术教研员,展现“开放式”美术教育理念。首都师范大学尹少淳教授说:“教育不分城乡,在如此偏远的农村学校也同样可以造就特级教师。只要我们不放弃信仰,怀抱梦想,同样可以在农村教育上大有作为。”宁波市美术教研员骆建钧做了《周信达“开放式”美术教学的启示》专题讲座。这次活动作为2012年浙江省“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比暨‘造型·表现’教学观摩研讨会”的抽签预备会议,对全省的“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学起到了示范作用。

2012年8月,我从塘溪镇中心小学调巨0东湖小学。东湖小学是一所年轻的城区学校,创办才5年,教师们普遍较年轻。针对这一状况,我主要从两方面来推动学校美术教育的发展。一方面,我利用东湖小学地处鄞州区中心城区、交通便利的优势,承办各种美术活动。例如:2012年12月承办“四川·浙江”基础美术教育交流研讨活动,2014年1 1月和2015年5月两次承办浙江省小学美术学科带头人培训实践任务;学校每个月承办一次我领衔的特级教师工作室活动。一系列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给学校的美术教师提供了学习和展示的机会。另一方面,我校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成长需要,开设了50余个个性化课程超市,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有层次、可选择的课程体系。其中的美术课程种类繁多,如,国画、陶艺、儿童画、水粉、素描、水墨画、数字油画、折纸、种子贴画等,让学生每周自主选择两门课程进行学习。另外,由于我校美术教师的专业起点各不相同,因此,我针对他们的特长进行“私人定制”。如,胡艳老师的陶艺课程,葛袁美老师的水墨人物画课程,李程老师的色彩、素描课程,沈薇薇、应丽娜老师的儿童画课程等。努力使每一位美术教师都找准教学研究的方向,确定一个特色发展项目进行研究与实践。

巧把真经度与人

范:除了教学与管理工作之外,您还有一个“周信达特级教师工作室”,以“师徒结对”的形式指导其他美术教师的专业成长。您能否具体谈一谈这个工作室的教师培养工作是如何展开的?

周:我们工作室设立于2012年5月,现有签订师徒结对协议的成员19名。鄞州区教育局每年核拨工作经费2万元支持工作室开展活动。

我们签订师徒结对协议后做的第—件事就是“自我反思和导师诊断,帮助成员寻找教学特色”。对于从事基础教育的美术教师来说,对所有美术门类都精通的全才几乎没有;在美术教学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研究水平也各有千秋。因此,只有做自己专业上最擅长的事才能走向成功。我让成员们进行自我反思,导师参与诊断,目的就是使他们了解自己,并且逐渐找到适合自己成长的“最近发展区”,这样量身定制出来的个人专业成长计划才会更切合实际、更具操作性。

工作室成员的个人专业成长计划制定后,我们就围绕“开放式”美术教育这一研究主线,通过公开教学、组织研讨、现场指导、专题研究、观摩考察等方式对工作室成员进行培养。我们知道,提升美术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因此,我们工作室从开设以来就重视课堂教学研究,把提升工作室成员驾驭课堂的能力放在首要位置。我们关注课堂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从课堂教学到对教学案例的反思提炼,再到把教学案例转化为论文,这是接地气的真研究,对于一线美术教师来说是非常实用的。

工作室活动开展至今,很多成员通过课堂教学研究,逐渐有了自己的教学特色。近三年来,我们工作室在宁波市开过21节公开课。如2014年4月24日,我们工作室承办了“浙江省美术特级教师周信达名师工作室教学成果展示暨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卓越美术教师培养研训活动”,给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0多名“准美术教师”开过5节公开课,得到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邱兴雄院长、李力加教授等专家的好评。我们还在“‘浙派名师’暨全国小学美术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艺术展”、“‘干课万人’海峡两岸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研讨观摩会”上执教公开课。2014年6月,由工作室成员朱双阳老师执教的《有趣的脸》和方璐莎老师执教的根据国标教材《小小设计师》一课改编的《红帮小裁缝》教学资料、教学实录被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收录。

又如,在农村学校工作的郑军老师,就地取材开发了《彩泥卵石》一课,2012年12月14日在“‘四川·浙江’基础美术教育交流研讨暨宁波市基础美术教育参观与教研活动”中执教,受到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钱初熹教授、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陶旭泉教授的高度评价,并被推荐为宁波市的精品课;张挺峰老师执教的《江南民居》一课,2014年11月5日在宁波市教育局组织的“第三届基础教育教学展示活动(美术学科)”中展示。

再如,周红霞老师执教的《神奇的大嘴》,在宁波市儿童版画教学研讨活动中展示,裘申魏、徐燕娜、闻留写三位老师分别执教的《喜气洋洋——十里红妆》《线条的魅力》《潺潺的小溪流》在浙江省小学美术学科带头人培训班实践培训活动中展示;俞文琴老师执教的《家乡的桥》代表工作室送教到象山海岛;张丽丽老师执教的《指印的联想》和叶璐老师执教的《印印画画》,在宁波市小学美术特级、名师带徒暨小学美术作业“六环递进”专题教学研讨会上展示。叶璐老师还擅长篆刻,去年加入了中国书法家协会,成为了一名小有名气的女篆刻家。

范:您的工作室真可谓成绩斐然啊!通过这次访谈,我感受到您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您勤奋地阅读、思考和实践,还因为您拥有敢于开拓、勇于创新的自信与勇气。

周:您过誉了。20年的工作经历,对于我来说,只是我教育生涯的二分之一。所有荣誉已成浮云,唯有不断前行才能做最好的自己。漫漫前路有无限风光,等待我去欣赏和担当;长长征途更有几多风霜,需要我去经历和闯荡。我将继续努力,行进在美术教学与学校管理的路上,我坚信,收获总与辛劳紧紧相依!

范: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祝您在今后的工作与研究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周:非常感谢!也祝贵刊越办越好!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