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论文案例共享(共2篇)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0-05-14
  • 阅读量231次
  • 评分0
  • 0
  • 0

  导读:美术教学论文应该如何写作?相信大多数第一次写作论文的作者来说,应该都是不怎么清楚自己要写什么内容的吧,所以而已会感到特别的迷茫无措,本论文分类为教育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美术教学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第1篇:民间美术资源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摘要】美术作为一种艺术形态,在初中教育中的融入,是培养学生良好文化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新课改下的初中课程体系,对美术课程有了新要求、新部署,进一步强调美术教育教学的重要性。本文从初中美术教学现状出发,立足民间美术资源,分析了初中美术课堂应用民间美术资源的意义,并阐述了新课改下如何实现民间美术资源应用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美术民间美术资源意义应用策略


  前言:初中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品德、形成良好文化素养的重要时机。在初中课程体系中,美术作为重要的艺术课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完善初中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当前,深化初中美术教育,将民间美术资源融入美术教学之中,是对传统美术教育的有益创新,为美术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库”,充分体现了民间美术资源的应用价值。因此,本文以初中美术教学发展为导向,就如何实现民间美术资源的有效应用,做了如下具体阐述。


  一、应用意义


  美术作为初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库,能够优化传统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教学形态。民间美术资源的形式及内容多样化,能够成为课堂教学资源的有益补充,充分体现了民间美术资源的应用价值。


  (一)民间美术资源有助于完善教学资源库


  初中生学习美术,是培养美术素养,养成良好艺术品性的重要途径。传统美术课堂以教材资源为主,单一的资源导入难以满足中学生多元化的美术学习需求。特别是民间丰富的美术资源,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大。为此,将民间美术资源融入到课堂教学,有助于完善教学资源库,为学生了解历史文化、欣赏美术作品的艺术形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民间优秀美术资源的导入中,初中美术教学资源库不断丰富,从贴近生活的传统美术物品,到教材著名美术作品欣赏,多层次、多领域、多视角的美术学习,符合新课改下初中美术教育教学的目标要求,也体现了民间美术资源的应用价值。


  (二)民间美术资源有助于延拓学生的艺术面


  美术教育是初中生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拘囿于教材的美术教育,难以形成开阔的艺术视野,也弱化了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将民间美术资源融入课堂,能够在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文化中,更好地感受美术艺术,进而更好地延拓学生的艺术面。并且,民间美术资源来自于生活,可以通过搭建“课外”美术讲堂,让学生在民间美术元素的制造中,更好感受美术文化魅力。因此,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应突破传统僵化的教学思维,要在民间美术资源的融入中,不断地推进美术形式既内容的拓展,让学生能够从更多地维度空間感受美术的艺术之美。


  二、应用策略


  美术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态,将民间美术资源融入其中,能够让传统美术课堂更加丰富多彩,也是对民间优秀文化艺术的传承。因此,初中美术课堂在民间美术资源的应用中,通过民间美术资源的有机融入,在民间美术资源的实践中,更好地感受传统民间文化,也丰富美术学习内容。因此,具体而言,民间美术资源的实践应用,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开发民间美术资源,实现课内外融通


  民间美术资源源自于生活,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在美术课堂之上,教师要从生活出发,通过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促进课内外融通,是促进有效美术教学的重要途径。例如,剪纸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其所承载的美术艺术元素,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重要体现。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将剪纸美术融入到课堂之上,让学生从民间传统文化中,感受到美术别样的艺术文化呈现,同时也当学生在民间美术中培养审美能力。从剪纸艺术欣赏到剪纸艺术背景了解,民间美术资源在美术课堂得到不断放大,并且将学生从枯燥的教材美术资源中释放出来,更加自由的拥抱来自生活、来自文化及自然的美术元素,这是美术教育的升华。


  (二)坚持以“以生为本”,构建实践教学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坚持“生本”理念,在民间美术资源的导入中,构建互动探究性实践课堂,能够助力学生深入学习。在民间美术资源的构建中,教师要从学习层面出发,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将传统优秀的民间美术资源融入至课堂之中。例如,学校所处地区盛产瓷器,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将瓷器工艺品放到课堂,让学生欣赏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同时在校外与瓷器作坊合作,让学生动手制作瓷器,让学生在实践中,大胆想象、自由发挥,将学生对美术的认知与感悟,大胆地在创作中体现,这是美术教育的重要出发点,也是深化美术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生处于个性发展的新时期,美术教育教学的科学构建,要从传统“被忽视”的教学态度中转变出来,实现美术教学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创新发展。在本文研究中得出,民间美术资源作为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在初中美术课堂上的应用,应着力于教与学两个维度的生成,在“生本”理念的实践中,深化民间美术资源开发,在实践教学等方面,促进初中美术教学有效生成。


  第2篇:游戏化教学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摘要:游戏化教学作为一种新的幼儿教学模式,一直备受推崇,因为它将教学内容生活化、游戏化,深受幼儿喜爱,对幼儿活动参与度的提升和学习积极性的调动都有很大促进。在游戏中,幼儿增加了感知体验,丰富了视觉经验,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创意表达,深化主题教学活动中的认知学习,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等的培养,实现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目标,因此,本文对游戏化教学在幼儿美术教育过程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幼儿美术;应用


  在幼儿的学习生活中,游戏是最基础也最受幼儿喜爱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能够展示自己的能力,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游戏对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在一般的美术教学中,由于教师主导思想的影响,大部分幼儿都处于被动的状态,学习和成长的积极性都不高。而将美术教育游戏化,能够凸显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幼儿以自己的理解去进行美术练习,通过脑、手、眼等多种感官,去获得审美感知,并进行个性创作。


  一、浅谈美术教学游戏化的价值体现


  (一)能够吸引幼儿对美术产生兴趣


  游戏能够带给幼儿愉悦的情感体验,这是被教育研究者以及幼儿教师所确定的事实。因此,将美术教学游戏化,便能够营造欢乐的游戏氛围,使幼儿在美术学习中得到愉悦的情感反馈,被乐观的情绪所感染。在游戏化的美术教学中,幼儿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能够得到充分的激发,幼儿也能够自由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与想象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教师便能够自然而然地引导幼儿对美术产生兴趣,并慢慢地爱上美术这一门艺术。


  (二)能够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要在幼儿阶段美术课程中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幼儿的个性审美能力,而不是按部就班地教导幼儿美术技巧。将美术教育游戏化,便是将生活和美术进行无缝对接,使幼儿能够在游戏化的课程中自由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这样的美术教学能够引导幼儿掌握发现生活中“美”的能力,并将自己的个性逐渐升华为独特的审美意识与创造美的能力。


  (三)能够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


  将美术教育游戏化,就是将美术课程的教育目的与游戏的教育目的融合在一起,让幼儿得到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游戏中,教师可以通过游戏中的对错与规则教导幼儿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规范,例如,不能抢夺其他幼儿的画笔与颜料。而游戏化的美术教育不拘一格,可以使幼儿自由发挥,幼儿在自由探索的过程中,便能够得到肢体的协调发展。游戏活动与美术教育本身也是对幼儿智力的开发,在游戏的刺激下,幼儿的智力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增长。


  二、使用丰富有趣的材料开展游戏化美术教学


  要开展有效的游戏化美术教学,教师首先需要准备丰富有趣的游戏材料。材料是美术教育的基本内容,对美术教育的教学质量有重要的影响。在准备材料时,教师应当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量选择新奇、富有变化性、幼儿能够直接使用或者制作的事物。并且,美术材料应当不拘一格,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的身心特点自行开发选择美术材料、丰富美术材料并创设情境使教学生活化、游戏化。


  (一)依据教学内容,准备专业的美术材料


  专业的美术材料是大多数美术教育活动都需要使用的,对幼儿而言,专业便代表着特殊、新奇,能够极大地刺激幼儿的使用欲望。因此,在游戏化的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依据教学的内容以及需要使用的其他材料,为幼儿准备不同的美术材料。例如,常规的美术材料有水彩画笔、橡皮泥,而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课程,为幼儿准备水粉画笔、蜡笔、水溶性炫彩棒等材料,而画纸也可以准备白纸、沙皮纸、宣纸、刮画纸等材料。其中利用橡皮泥制作糖葫芦、棒棒糖、涮羊肉中的羊肉卷,制作的黑白圍棋既逼真还可以玩,真正实现了教学的生活化和游戏化。


  (二)拓展幼儿思维,准备自然与生活中的材料


  幼儿美术课程并不是专业的美术课程,游戏化的美术教学更是如此。所以,教师可以为幼儿准备自然与生活中材料,使用这些材料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并引导幼儿发现自然与生活中隐藏的美好事物。例如,树叶、枯枝、美丽的小石子、小贝壳等自然材料,或者弹珠、积木、毛线等生活中的材料。在“树叶变变变”主题活动中,利用树叶编柳叶帽、串菜卷等,这些材料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唾手可得的事物,幼儿平时并不会想到使用这些事物进行创作。当教师示意幼儿使用这些材料进行创作时,幼儿的创作欲望与想象力、实践能力便能够得到充分的激发。


  (三)激发幼儿创造力,引导开发特殊材料


  在游戏化的美术课堂中,能够被使用的不仅是专业的美术材料和自然、生活中的材料,教师也可以引导幼儿使用一些特殊的材料。例如,幼儿的双手,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幼儿的双手不可避免地会沾上各色的颜料,教师便可以引导幼儿直接在手上涂抹安全的颜料,然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用自己以及小伙伴的双手进行涂抹或绘画。例如,幼儿画出一棵大树,然后在指头上涂抹棕色的颜料,在树干上印上指纹,用指纹模拟大树粗糙树皮上的纹路。


  三、选择科学的教学方式开展游戏化美术教学


  (一)将教学全过程游戏化,培养幼儿综合能力


  游戏化美术教育并不只是将美术教学过程游戏化,教师还可以将美术教学之后的整理活动也游戏化,使用不同的游戏组合成整体美术教学,促使幼儿的素质能够得到全面的培养。例如,教师应当注意到,幼儿本身的生活自理能力不强,在游戏化的美术教学中,幼儿固然能够自由发挥,但也会将课堂和美术材料弄得混乱无比。在教学之后的整理过程中,幼儿便容易将美术材料混搭,这不利于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容易使幼儿养成粗心大意、生活事物混乱的坏习惯。因此,教师可以将整理活动设计成一个互相监督的小游戏,游戏名可以美化为“送××宝宝回家”,然后教师为幼儿发放12色卡,组织幼儿依据色卡,将蜡笔、水彩颜料等材料放入相应的盒子中,并让幼儿之间相互检查,防止将“宝宝”送错了家。通过这样的小游戏,教师可以达到多重教育目的。如让幼儿对“颜色”有了更多认识,能够拥有区分色彩的意识,以及培养幼儿整理物品的能力。


  (二)设计创新独特的游戏内容,发展幼儿美术创造力


  幼儿教师需要学习和掌握有效的教学方式,并将这些方式与游戏设计相融合,以此实现优质的游戏化美术教学。例如,情景教学法和体验式教学法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有效方法,教师在设计游戏化美术教学时,可以将游戏与这些教学方法相融合,以此提升美术教育的有效性。以情景教学法为例,教师在准备《摩登土著人》的教学时,首先通过讲故事、多媒体设备展示图片和音乐的组合方式,为幼儿营造相应的情景。教师营造的土著人生活的情景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兴趣,随后教师为学生展示扮演土著人的过程,如戴上装饰、在脸上涂抹油彩。然后教师开始游戏,教师将幼儿分成两个部落,让部落中的人互相装扮,最后比一比哪个部落的幼儿装扮更漂亮,那么哪个部落就更加强大。通过情景展示、教师展示、游戏设置,幼儿便会在拥有直接感性经验的条件下,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使用安全的油彩在同一部落的小伙伴脸上创作。


  四、合理评价幼儿在游戏化美术教学中的行为及作品


  (一)教师进行鼓励式评价,培养幼儿美术自信心


  在游戏化的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对幼儿行为以及作品的鼓励式评价,通过教师“权威性”的鼓励评价,幼儿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并且得到学习上的鼓励。而教师也能在观察和评价过程中,发现幼儿遇见的困难,并帮助幼儿解决困难。在游戏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幼儿中巡视,对幼儿的某个行为进行鼓励和表演,如幼儿在玩具小车的轮胎上涂上颜料,然后用轮胎在纸上碾压出一条小路。教师见到后便可以说:“宝宝你真棒,想到这样的方法画出好看的小路,不过宝宝你画完之后要记得把轮胎上的颜料擦干净哦。”除了幼儿的创新性举动外,教师还可以从幼儿的主动性、持久性、趣味性、合作性等众多方面进行评价。总而言之,在游戏化课堂中,教师需要擅长在幼儿的一举一动中发现闪光点,对幼儿进行鼓励,使幼儿在教学中能够得到自信心、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引导幼儿进行自评和互评,萌发幼儿感受美、评价美的能力。


  在游戏化的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将自评和互评加入游戏之中,通过游戏的引导,让幼儿学会用美术语言如暖色、冷色、点线面等专业术语表达。例如,在教学活动后期,幼儿们都完成了自己的作品。教师说:“宝宝们,我们现在来玩一个游戏,游戏内容就是说一说自己或者其他小伙伴作品好在哪里,或者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创作出作品的。”在幼儿回答时,教师要按幼儿的意愿进行补充说明或引导,如这幅画的色彩怎么样?你看了有什么感觉?画面上画了什么,在干什么?他们在什么地方?他们快乐吗?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将幼儿美术教育游戏化并不是简单的教学改革,而是需要在教学前的材料准备阶段、教学过程、教学结束后的整理阶段、评价阶段等众多教学环节中进行改革和创新,通过主题教学活动的设计,整合各领域相关内容,促进幼儿深度学习,幼儿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操作实践,在思维品质、感知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方面都得到了提升。


  作者簡介:郭志平,山西省大同市,山西省大同市幼儿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