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乡稻草龙》教学案例

  • 投稿唐宝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648次
  • 评分4
  • 92
  • 0

陈伟骏 广西桂林市龙胜县实验中学

作者简介:陈伟骏,男.中学一级教师,广西桂林市龙胜县实验中学,邮编:541700。

教学内容分析

《侗乡稻草龙》是我校根据本地侗族稻草龙的编制工艺和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自主开发的一节校本美术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该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稻草龙编制方法的学习,了解中国龙文化和侗族稻草龙的文化内涵,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激发对民间美术的热爱与传承之情,培养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学过一些简单的手工制作,但对本地区的传统文化和民间美术的了解不多,对民间编制工艺的接触更少。这节课是现场比赛课,授课对象为沈阳的中学生,他们都是第一次接触侗族稻草龙文化和学习稻草龙的编制工艺,对制作材料、编制方法很陌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本课是手工制作课,内容新奇,稻草龙的造型十分精致、美观,因此,学生对学习内容会很感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了解我国的龙文化、侗族稻草龙的由来和相关的文化知识,能说出稻草龙的造型特点;学会用稻草等线状材料,通过折、捆、抽、拉、扳等编制手法,制作简易的稻草龙。

过程与方法:通过“猜谜语”“析造型”“学方法”“求创新”的学习过程,以学习、分析、操作、创新、合作等方法,完成简易的稻草龙的编制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编制侗族稻草龙的乐趣,感受中国龙文化和侗族稻草龙的艺术魅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态度;了解侗族稻草龙编制工艺的实用价值,激发对民间美术的热爱与传承之情,培养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中国龙文化和侗族稻草龙的相关知识,学习简易的稻草龙的编制方法。

难点:编制方法的运用和造型的创新表现。

教具准备

教师:稻草龙模型、糯谷草、多媒体课件等。

学生:糯谷草、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谜导入

教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请看大屏幕,你们猜一猜谜底是什么?(课件出示谜面:一画鹿角二虾目,三画狗鼻四牛嘴,五画狮鬃六鱼鳞,七画蛇身八火炎,九画鸡脚画 罢?)

学生甲:蛇。

教师提示:我们中华民族最信仰什么啊?

学生齐答:龙。

教师:对!这个谜语其实是一个口口相传的画龙口诀。从口诀中,我们知道了龙是多种动物精华部分的结合体。除了造型特征外,同学们对龙还有其他的了解吗?谁来说一说自己对龙的认识?

学生乙:龙是我们崇拜的对象,是十二生肖之一。

教师请其他学生对这名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然后以掌声表示肯定。

教师继续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对龙的认识,但是学生显得有些拘谨,答不出来。

教师对学生进行鼓励,并提出要求:同学们可能一时想不起来,没关系,老师希望你们课后多去了解关于龙的知识,能对中国龙有更多的认识……

教师小结,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图腾,是民族的象征,我们都自称是龙的传人。同学们,我们应该传承龙的精神,从大的方面来讲,就是要热爱祖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从小的方面来说,就是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心同学、爱护学校……大家能做到吗?

学生声音宏亮地回答:能。

【设计意图】以猜谜导入,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龙的造型特征;通过对龙文化的介绍,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了解舞龙习俗

教9币介绍:正因为我们对龙非常崇拜,龙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在我国民间就产生了很多与龙有关的民俗活动。其中,舞龙(图1、图2)就是一项重要的活动。舞龙作为我国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娱活动,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各地人们舞的龙,它在外形和制作材料方面都各不一样。人们在保持龙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了各自的创新,形成了各地的特色。

【设计意图】让学生简单了解民间的龙文化和各地龙的造型的不同特点,为侗族稻草龙的导入做铺垫。

3.介绍侗族稻草龙、出示课题

教师:在老师的家乡广西桂林市龙胜县的侗族地区,人们舞的龙也非常有特色,我们—起来看一看。

教师播放《稻草龙》视频,展示侗族民间艺人舞龙的场景,然后提问:侗族人舞的龙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呢?

学生回答:稻草。

教师介绍:是的,侗乡的龙就是用老师手上的这种草编制的。这种草叫糯谷草,也就是糯米的稻杆,是稻草的一种,所以,我们把侗族人编的这种龙叫做稻草龙。(图3、图4)

教师:侗族人为什么要用稻草来编制草龙呢?这与稻谷作物的生产密切相关。在古代,侗族人民难以抵抗自然灾害的威胁,只能把希望寄托于能掌握风雨而又十分威灵的传说中的龙身上,于是,他们用稻草制作成龙的模样在田间地头舞动,认为这样可以驱走虫害,带来丰收。虽然侗乡的龙是用稻草编制的(图5),但是同学们可不要小看了它,它已经被列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啦!现在,稻草龙主要用于祈福和节日庆典等文化活动的表演。它因为造型精美、工艺精湛、形态生动,在各种场合展示时,深得人们喜爱,甚至还被一些文化机构收藏。(图6)

教师:看到这么精美的稻草龙,同学们想不想也来学一学这门手艺?

学生兴致盎然地回答:想!

教9币: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稻草龙的编制方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介绍侗族稻草龙的历史和精湛的工艺,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敬佩之情和学习制作的兴趣。

二、教授新知

1.了解稻草龙的结构特征

教师:为了让大家在制作时更得心应手,发挥出自己的创造力,我们在学习编制之前,先了解一下稻草龙的结构特征。稻草龙是由龙头、龙身、龙尾三个部分组成的。(图7)编制一条大型稻草龙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所以,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编制的稻草龙原型是这样的。(图8为教师边讲解边展示浓缩版稻草龙造型实物)

学生发出“哇”的赞叹声。

教师:这是老师将大型稻草龙浓缩提炼做成的。刚才同学们发出的赞叹声,说明了你们对老师编制的这条稻草龙的喜爱和肯定。虽然这条稻草龙很小,但也花了老师好几天的时间来完成,因此,这节课我们只能学习编制最能体现龙的特征的部分—一龙头。

教师展示简易的龙头造型实物。因为单独的龙头和完整的龙在造型的精致、美观上有一些差距,学生的学习热情受到影响。

教师结合图片引导分析龙头结构(图9),强调学习编制龙头造型的重要性:同学们,你们可不要小看了这个龙头造型。若是学会编这个龙头,你就学会了整条稻草龙的编制。

教师将龙头基础部分和龙鳞实物做对比,引导学生理解编制的方法:两者的形状是一样的,只是形状的大小和材料的数量不同。

教师:我们编的这个龙头造型,也可以当作一条完整的龙来看待。

教师拿起龙头造型用手比划,学生自然地跟着说出了相应的构成部分,学习兴趣又被调动起来,很想马上动手体验一下。

【设计意图】有序降低稻草龙的制作难度,让制作技术的学习可以在课堂中实现,使学生获得更多体验,同时以对比、说明的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2.编制前的准备

教师请各组学生检查一下相关材料和工具(图10),然后介绍制作的步骤和方法:①编制龙的上、下颌(图11);②将上、下颌合并——龙头雏形(图12);③创意做出龙头的完整造型;在编制过程中,要用到捆、折、扳、抽、拉、剪等基本的编制手法,也可以自创编制方法。

【设计意图】请学生检查学具的准备情况,让学生对编制的步骤和手法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为下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3.学习编制

(1)编制龙头造型的上、下颌

教师强调:这一步至关重要,它关系到整条龙的完成程度,同学们一定要认真看、仔细学。

通过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颌的上半部分的形状,并让他们思考:如何编制才能使其逐渐变宽?

播放编制演示视频,引导学生解决两个问题:①运用了哪两种编制手法?②每次增添稻草的根数有什么变化?

看完视频,教师请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学生齐答:运用了折、捆的方法,每次加的稻草逐渐增多。

教师补充:对,运用了先折、后捆的编制方法;共加横向稻草6次,每次增加的草的根数逐渐增多。下面请小组内学生分工合作,一名学生负责保管、分发材料,另两名学生—个做上颌,—个做下颌。

教师引导学生按步骤编制第一步至第五步(图13至图17)后,学生自主完成后续步骤的制作。(图18至图21)在学生制作过程中,重复播放编制方法演示视频,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处理存在问题……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组合作默契。

(2)合并上、下颌,组成龙头雏形

教师:通过上一步的学习,同学们基本上已经把龙的上、下颌编制完成,有个别组还没达到重复加横向稻草6次的要求。不过这不会影响后面的编制,只是制成的龙头会稍小一点。

教师请学生将制作好的上、下颌合并、捆紧,并提醒,在捆时将下颌略向里收一些。

(3)创意做出龙头造型

教师:糯谷草具有很强的柔韧性和可塑性,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采用不同的编制手法,对龙头进行创意性编制,让龙头的造型更加美观。

教师结合图片,引导学生学习创意步骤。第一步,由教师演示,抓住下颌的适当位置,用力向下扳,再将下颌的前面部分向上扳。第二步,请一名学生到讲台前扳上颌部分,学生不敢用力,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用力扳。第三步由师生合作完成,用一根稻草从龙头的第四节处捆紧。第四步,教9币演示将捆紧部位向前抽、拉。第五步,教师点明,只要加上龙眼、龙须、龙角和龙舌,就可以完成龙头造型了。(图22)

教师请学生观看创意编制方法演示视频,然后提出制作要求:各小组在老师制作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编制出夸张、有趣、有创意的龙头造型。

学生制作,教师循环播放创意编制方法演示视频,并巡视指导。(图23)

【设计意图】将编制方法分步骤逐层教学,每一步出示范图,设计相关问题,教师演示及播放演示视频,引导学生解决本步骤的技术要点,使编制难度降低,从而提高课堂实效。

三、展示体验

教师邀请1至2个小组展示本组制作的龙头,说一说作品的独特创意之处。

展示作品的学生显得有些缺乏自信。教师请其他学生说一说这件作品的特点。

学生齐答:下巴很大。

教师:很不错,这样显得很大气。

教师对另一组学生的作品进行鼓励性点评:这条龙的眼睛是蓝色的,也很有创意……

教师小结:刚才在展示时,同学们可能觉得自己做的没有老师做的那么精致、好看,所以有些不好意思。其实,你们第一次学习制作,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做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更何况每件作品还都包含着自己的创意呢。以后你们多加练习,一定会比老师做得更好、更有创意。

教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稻草龙,跟着老师—起体验舞龙的乐趣吧。

教师播放舞龙音乐,师生体验舞龙的乐趣。

【设计意图】不仅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更注重对学生参与课堂学习过程的表现和制作创意进行评价,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感。通过学生自己的介绍、互评,锻炼其表达能力。舞龙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四、拓展延伸

教师:稻草,在一些人眼里是价值很低的东西,但是侗族的民间艺人却用它制作出精美的稻草龙。不仅如此,他们还用稻草编制出很多其他的形象,如草狮、鱼……(图24至26)这些都是变废为宝最直接的例子。

教师: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形象是不是只能用稻草来编制呢?还可以用哪些材料来代替它?

学生踊跃回答:毛线、狗尾巴草、铁丝……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所提到的材料后小结:呈线状的、不太软(如毛线)或太硬、太粗(如钢筋)的、有柔韧性的、可用手直接塑形的材料,都可替代稻草用来编制。因此,没有糯谷草,你们也可以用其他材料学习稻草龙的编制。当然,除了线状材料外,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可以成为我们变废为宝的材料,这有待于同学们今后的发现和创造。

【设计意图】提示学生,制作材料不是唯一的,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技能是有用的,让教材内容突破地域界限,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同时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民族文化传承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五、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侗族稻草龙的编制方法,也了解了它的文化内涵。其实,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间艺术,老师希望同学们在课外以图像、声音、影视、实物等方法,搜集本民族的一种艺术形式,深入了解它的历史文化,并与同学们共同交流分享。

最后,老师送同学们一副对联:天涯何处无芳草,艺术创造出真龙。请你们记住这副对联上下联的末字——草、龙,也记住这节课。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