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践,凸显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的特色亮点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9-11-20
  • 阅读量208次
  • 评分0
  • 0
  • 0

  【摘要】湖州市高度重视特殊教育事业,构建了由“行政支持和专业团队支持,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参与和学校参与”的区域管理网络,在实验区建设中,积极发挥科研引领作用,打造“送教上门”本土特色,并开展以“融合”为目标的“卫星班”创建工作,凸显了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亮点。


  【关键词】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管理网络;卫星班


  作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湖州市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多部门领导为组员的特殊教育工作小组,重点在医教结合、送教上门等方面创新实践,积极构建区域特殊教育改革发展支持体系,围绕“推进医教结合、深化课程改革、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全面发展”的目标,以实施《湖州市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方案》为中心,开展各项工作。


  一、构建“支持与参与”管理网络


  2015年7月,湖州市出台了《湖州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5—2017年)》,提出了全市特殊教育事业的目标与任务、措施与项目,进一步明确教育、编办、发改委、财政、民政、人社、卫生计生、建设、残联等九个部门的职责,为全面深化特殊教育改革、促进特殊教育事业全面健康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其中“特殊教育四送合一、医教结合实验项目”是三年着力推进的项目之一。湖州市要求整合教育、残联、卫生计生、民政等部门资源,协调推进“四送合一”项目建设,即教育部门组织“送教上门”、残联组织“送康复上门”、卫生计生部门组织“送医上门”、民政部门组织“送温暖上门”。组织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医教结合实验,整合卫生计生、教育资源,探索医教结合特殊教育模式,为残疾儿童少年早期干预、早期康复服务。


  为加快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建设,2015年8月,湖州市教育局联合市卫计局、市残联、市民政局制定了《湖州市“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实施方案》,就实验区六大项目实施作了具体部署。


  为了有效推进残障儿童随班就读工作,湖州市于2014年启动资源教室建、管、用、评四环节实施工程项目,经市教育局和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审核后,确定湖州市凤凰小学等19所学校为市随班就读试点学校,吴荷瑛等19人为首席资源教师,陈正红等10人为特殊教育专家指导团队成员,定期指导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工作。


  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依托市特殊教育实验学校、市教育康复学校组建康复巡回指导教师团队,由物理治疗师(脑瘫康复训练)、语言治疗师、动作治疗师、游戏治疗师等组成。主要协助特教学校送教教师和随班就读资源教师对特殊教育需要学生进行各项专业评估,定期到现场指导教师开展送教上门、随班就读工作,指导送教教师和随班就读资源教师如何积累个案的各种资料,开发适合学生的个别化教育课程,进行有针对性康复训练。


  湖州市现已逐步构建了由行政支持、专业团队支持、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参与、普通学校参与的区域管理网络。


  二、积极发挥科研引领作用


  湖州市特殊教育发展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促教学。通过科研课题研究,进一步提高全市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开展浙江省教学研究系统立项课题“对随班就读学生有效实施个别化教育的实践研究”,指导吴兴区、南浔区资源教师为随班就读学生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实施个别化教育。其中南浔区采用随班就读“双轨制”,即:常态课中,教师、同学双关注;补救课中,学校、家庭双服务;培养方向中,文化知识、兴趣特长双重视。从而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为全市随班就读工作的深入推进,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湖州市积极开展“医教结合”研究,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市教育康复学校、市特殊教育实验学校分别成功申报有关省级立项课题。目前,湖州市已形成了两种模式:一是依托高校专家指导的医教结合模式。如湖州市教育康复学校参与了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组织的全国特教师资培训基地建设项目,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通过线上YY语音、线下康复云在线观看视频教学,学习言语、听觉、语言、认知、情绪行为、学习、运动等七大板块理论知识,并通过“智慧康复”,实现教学资源多点共享,实现“云教育”“云康复”和“云教学”。另一种模式是特殊教育学校与医院的合作。如湖州市特殊教育实验学校与市第一人民医院合作建立了“医教结合”实验基地,将康复医学和特殊教育有效整合,从而相互补充、各施所长。


  三、打造“送教上门”本土特色


  湖州市遵循“家庭自愿、定期入户、送教上门、免费教育”的原则,为无法到校上课的重度、多重障碍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实施送教上门服务,确保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


  德清县积极组织协调、深入推进“送教四合一服务共同体”建设:教育系统负责“送教上门”、卫生计生系统实施“送医上门”、残联开展“送康复上门”、社会家庭组织“送温暖上门”。


  安吉县积极探索医教结合背景下的“132”远程送教服务模式,助力重度障碍儿童发展。“一”指“一个核心”,即远程送教服务以重度障碍儿童生活需求为核心。“三”指“三种形式”,即以同步课堂、视频录播、入户指导三种形式为不同障碍程度、不同家庭背景的重度障碍儿童提供远程送教服务。同步课堂指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让重度残障儿童与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一起上课,教师通过视频与在家中的重度障碍儿童互动。因为有视频和麦克风,学生可以回答教师在课堂中即时提出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即时评价。这种远程服务形式适用于下肢瘫痪而认知情况较好的儿童。视频录播让家长通过反复播放视频对脑瘫儿童进行反复训练,保证了训练的量;量变必然产生质变,提高远程送教服务的效果。入户指导是指根据就近、方便、适宜的原则,招募一批有责任心、有爱心和耐心的志愿者,让志愿者和送教上门对象结对,通过对志愿者的培训,让志愿者了解结对对象的基本情况和需要的服务,每周定时到结对对象家中提供志愿服务。“二”是指“二维评价”,即服务对象满意度评价和服务对象生活目标达成评价。


  四、大力推进以“融合”为目标的卫星班建设


  南浔区教育局依托市特殊教育实验学校在长超小学建立了首个卫星班,协同开展特殊学生的义务教育卫星班+融合实验。由特殊教育实验学校派专职教师任教,长超小学教师共同管理的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可以为卫星班的儿童提供专业的支持服务,而且也能让孩子在融合的教育环境中接受普通教育,还能为普通学校增添一份包容与关怀。


  面对残疾类型多样化、教育教学专业化、供给方式多元化、教育资源融合化等新趋势,今后,我们必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投入、更有效的举措,深入推进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工作,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进程中,推动特殊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努力与其他类型教育同步实现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