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题讲解,教师莫唱“独角戏”

  • 投稿浣浣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435次
  • 评分4
  • 17
  • 0

江苏赣榆区海头中心小学(222114) 祁艳波

例题讲解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最基本形式。教师将例题解题分步骤列举出来,学生则从教师的详细讲解中获得感知和启迪。教师举一,希望学生能够反三,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但现实中,很多教师讲解例题时在唱“独角戏”。虽然讲得头头是道,但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够听得懂。讲与听不能有机融合,学生参与度很低,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数学教师要走出“独角戏”,需要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当好“配角”,师生合作才能有效完成例题讲解。

一、定向提问

教师讲解例题大多喜欢泛问泛答。在教师看来,这样讲解例题师生充分互动,应该不算是教师唱“独角戏”了。课堂气氛热烈是好现象,但要一分为二来分析。有些课堂师生互动指数确实很高,课例讲解效果也很好;有些课堂气氛热烈,但学生大多是凑热闹,这样的课例讲解就难言效果几何了。特别是教师喜欢问“对不对”“是不是”,很多学生并不知教师讲什么,也跟着喊“对”“是”,教师被表象蒙蔽还不自知,这其实是另类的“独角戏”。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时,教师挑选这样一道例题:16个梨,每盘放3个,可以放几盘?还剩几个?教师在黑板上画了16个梨,开始讲解。

师:谁愿意来分一分这16个梨呢?(学生来分梨)一共放几盘?还剩几个?

生:一共放5盘,还剩1个。

师:很好,分是分好了,那如何列式计算呢?

生:16÷3=5还余1。

师:余下的这个1如何标记呢?

生:16÷3=5……1

师:如果梨子变成26个、37个,又该如何列式计算呢?

生:26÷3=8……2 37÷3=12……1

师:同学们再想想,为什么余数比除数小呢?

生:因为余数比除数大的话,还能够继续分。

在这个例题讲解中,教师没有一句“是不是”“对不对”的泛问,而是采用定向选择、多项选择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教师点拨引导线路笔直,学生自然融进例题讲解中,并跟随教师引导顺利打开思维,学习效果一目了然。

二、选好配角,师生共同演绎例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解例题,不仅要通俗易懂,还要注意讲解过程的生动传神,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自然接受。小学生都比较好动,课堂教学要激活课堂气氛,教师需要在讲解中多运用一些灵巧的方法。比如用师生表演的方式,对例题进行生动演绎,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学效果自然效果非凡。特别是小学低年级数学,很多内容都和生活密切联系,如果教师能够将数学例题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学生接受到的信息就是立体的、活生生的,强化感知,提升数学素质。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认识几百几十”时,教师给每个学生发一张小纸片,每张纸片写一个数字:1~9。教师找两个学生上前,每人给一张大纸,一个写着“百”、一个写着“十”。教师给学生展示这两个字,并简单交代操作方法。教师随意叫两个学生带着纸条上台,用手举着纸条,分别站在前面两个学生的右面,大声读出自己所持纸条上的数字,然后四个学生从右面开始读自己手中纸条上的数字,其他同学也跟着读一遍。一轮一轮进行,“几百几十”之声不绝于耳。为了让学生对几百几十有更清晰的认知,教师还时不时将四个学生从当中分开,提问学生几百几十的含义,课堂内热闹起来。

这个例题可谓是教师的独创,一张纸片、一个数字,就能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在数字组合实践中,对几百几十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同样是这几个数字,如果放在课本上,教师怎么讲解,学生都不会太激动和兴奋。一旦将这些数字立起来,让学生搬上讲台,学生就会产生特别的感受,好像自己在扮演什么重要角色。通过游戏操作,教师没不过多讲解内容,就可让学生动手又动脑,而且理解更到位,认知更深刻。

三、效果验证,辐射范围深度提升

教师讲解例题的目的是希望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学生能不能顺利接受教师传递过来的信息,能不能做到触类旁通,还需要进行课堂教学验证。一般情况下,教师讲完课例,便由学生做相关练习,巩固所学。但情况往往和我们想象的并不吻合,一些学生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并不能完全把握教师讲解的要领。

如,在学习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加、减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时,教师讲了两道例题,学生都反映掌握了解题思路,教师开始效果验证:

师:一班45人,二班43人,三班比一班少5人,三个班总共多少人?说说计算步骤。

生1:先算出三班人数,用45-5=40,然后将一班、二班、三班人数加起来。

生2:直接将三个班加起来,三班用45-5代替。

师:不错。燕妮,假如我前天给你32元,昨天又给你14元,今天你还我8元,你还欠我多少钱?

燕妮:32+14-8=38。老师,我欠你38元。

教师在例题讲解之后增加一个验证环节,用抽查的方式现场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实践证明,这种验证很有必要,特别是对中下游学生进行验证,可以提升课堂教学达成度。

总之,例题的讲解要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为前提,让学生主动参与才是我们教学的追求。改变例题讲解操作模式,让学生参与到例题解读之中,采用丰富多彩的展示方式,将课例做成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升课堂教学气氛,还能够有效开发学生情智。

(责编 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