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美术教育的拓展与延伸——2014上海市中小学美术学科场馆教育研讨会综述

  • 投稿heal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371次
  • 评分4
  • 94
  • 0

徐敏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

2014年6月4日下午,由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办、中华艺术宫协办的“学校教育的拓展与延伸.2014上海市中小学美术学科场馆教育研讨会”在中华艺术宫的多功能厅内举行。上海市教委和教研室的领导、部分中小学校的负责人,以及上海市各区县的中小学美术教师近200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目前,上海市有各类博物馆、美术馆100多家。早在十多年前,上海的一些中小学美术教师就开始利用上海的各类博物馆、美术馆资源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积累了不少的宝贵经验。2013年,上海市教委做出了“市教委与市文广局对接‘两馆’(中华艺术宫、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文教结合工作”的批示;2014年,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又推出了“2014年上海市基础教育场馆教育课程建设项目”,进一步激发了上海市中小学美术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的热情。 本次研讨会共有17所中小学校参与。这些学校通过主题演讲和展板展示的方式(图1、图2),将各自在场馆教育中所取得的经验与大家分享和交流。现将本次研讨会具体内容介绍如下。

一、利用场馆资源,形成特色课程

上海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达14万余件,其中尤以青铜器、陶瓷、书法、绘画为特色,许多学校就利用上海博物馆的这些资源开发出多种特色课程。研讨会上,黄浦区尚文中学的庄琪老师介绍了该校利用上海博物馆古代青铜馆的资源,针对四个不同年级所开发的青铜艺术系列学校特色课程。即六年级以《探索艺术根脉,认识青铜纹饰》为学习主题,使学生通过实地参观、查找资料,结合课堂学习,对中国古代青铜艺术发展过程、材质工艺、纹饰造型等方面形成初步的认识;七年级以《体悟青铜造型,创造剪纸作品》为主题,让学生体悟青铜艺术的造型与纹饰之美,并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纹饰,用剪纸形式剪出青铜纹样;八年级以《挖掘纹饰美感,制作金属浮雕》为主题,要求学生以金属薄片为材料,进行青铜纹样的浮雕制作;九年级则以《再现青铜艺术,制作陶泥器皿》为主题,让学生用陶泥模仿制作—件中国古代的青铜器作品。

徐汇区徐汇中学的陈春燕老师介绍了该校“博物馆之旅——漫游手记”的活动情况。他们利用上海博物馆古代陶瓷馆的资源,将美术教材中《亲近陶瓷艺术》单元进行拓展,组织学生对博物馆中的陶器、瓷器展品进行了“二次观摩”:第一次观摩,要求学生对陶瓷馆中展品做一个整体的浏览,并将搜集到的照片和文字在班级中进行展示和交流,使学生对中国古代陶瓷艺术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和初步的了解。第二次观摩,教师要求学生进一步观察自己感兴趣的馆藏展品,并将展品的造型、纹饰和色彩用笔进行描绘、记录,回校后,到四位美术教师组成的工作室,分别以拼贴、线描、泥塑、版画等形式进行创作。(图3至图5)

黄浦区曹光彪小学通过展板形式呈现了该校是如何利用上海博物馆的丰富馆藏资源,将语文、德育、信息、美术等学科进行整合,研究开发学校特色课程《走进上海博物馆》的。该课程围绕上海博物馆十个专题展馆展开,由各班自主选择每次参观的场馆。每完成一个专题馆的学习,都要求学生整理参观笔记、撰写探究报告,并用美术形式进行表现和展示。

中华艺术宫由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改建而成,宫中的“海上升明月——中国近现代美术的起源”展览,是我国第一个完整展示海派艺术,并以此为中心呈现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发展脉络的长期陈列展。研讨会上,浦东新区竹园小学的朱燕凡老师,介绍了该校利用这一展览资源而开发的学校特色课程《览中西美的历程,扮未来多彩世界》。其中设计了三个主题的课程模块,分别为“走进艺术殿堂”(一、二年级)、“走近艺术大师”(三、四年级)和“探寻艺术之旅”(五年级),每个主题的课程模块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图6)

黄浦区董家渡路第二小学的季蓓蕾老师,介绍了该校利用中华艺术宫中的“上海美术电影展”资源所开发的学校特色课程《走进中国动画片》。该校美术教师在组织学生参观“上海美术电影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展厅中电影作品的年代、表现形式和内容,制作完成了《上海美术电影展作品一览表》,并结合美术课设计制作了《上海美术电影展手绘导览图》。

上海的博物馆和美术馆,除市级层面以外,在一些区县也都建有各类博物馆和美术馆。为此,一些学校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的各类场馆资源开展美术教学活动。如黄浦区七色花小学,通过展板形式介绍了该校利用学校附近著名漫画家丰子恺的旧居“日月楼”资源,开发了学校特色课程《走近丰子恺儿童漫画》。该校邀请了丰子恺的外孙宋雪君教授来校做有关丰子恺的生平及其艺术特点的专题讲座,还多次举办丰子恺漫画展览,形成了这所学校赏漫画、画漫画的美术教育特色。 毗邻上海邮政博物馆的虹口区崇明路小学,在研讨会上,以展板形式介绍了该校利用上海邮政博物馆的资源,组织学生参观了解邮政历史、邮票来历及种类,并开发了校本课程《漫游方寸之间》,让学生在美术课上用绘画、剪贴、电脑等手段设计、制作邮票,形成了该校的美术特色课程。

杨浦区中原路小学的沈佳芸老师介绍了该校利用东华大学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资源开发了学校特色课程《儿童扎染》。该课程分三个模块:第一模块“传统工艺了不起”,让学生通过网络搜集中国纺织印染历史资料,初步了解中国印染工艺的悠久历史;第二模块“探寻纺织与扎染”,带领学生走进纺织博物馆,通过聆听讲解、动手体验等形式,从中感受中国传统印染工艺的特点;第三模块“我是扎染小当家”,通过在学校中建立“儿童扎染创意工坊”,为学生学习扎染技术提供了专门场所。

地处七宝古镇的闵行区七宝明强小学,在皮影老艺人的帮助下,开发了学校特色课程《七宝娃玩皮影》。该校的陈萍老师详细介绍了他们利用古镇的皮影馆资源,编写了校本教材《七宝皮影进课堂》,将七宝皮影艺术引入课堂,使学生通过探究、体验、学习和比较,系统地了解七宝皮影的历史、造型特色和表演方式。该课程还通过“皮影探秘…‘玩玩小皮影”“皮影设计师”“上演皮影戏”“皮影也创新”等系列活动,让学生了解皮影绘制方法,学习编剧、角色分配与皮影表演技术,并将皮影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创造新的皮影表现形式。(图7至图9)

远离上海市中心的青浦区重固小学,利用当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泉山遗址”的资源,形成了与版画教学相结合的学校特色课程《走进福泉山》,让学生通过对“福泉山遗址”的实地考察,了解福泉山出土的古代陶器的名称、造型特点和图案特征,感受福泉山古陶器的艺术之美;在课堂教学中,将现代陶器作品与福泉山古陶器作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并通过“修补陶器”的小游戏,用自己的双手还原福泉山古陶器之美,体验创作的乐趣。

青浦区崧泽学校的杨卫新老师,介绍了该校创建的“江南民俗苑”小型博物馆,让学生不出校门就能体验到传统民间劳动工具的特点,了解当地的民俗民风,并在美术课上以“再现百姓生活”“再现百姓生产”的版画创作,开展民俗文化教育活动。(图10)

长宁区虹桥中学和闸北区第八中学,也通过展板形式,分别介绍了各自利用学校周边美术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经验。

二、依托场馆资源,开展民族文化教育

研讨会上,许多学校都介绍了如何利用博物馆与美术馆进行民族文化教育的经验。如黄浦区董家渡路第二小学的美术教师,利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电影展”中展示的《孙悟空大闹天空》《小蝌蚪找妈妈》《骄傲的将军》《九色鹿》和《葫芦娃》等经典国产动画片,让学生了解我国动漫艺术的特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杨浦区中原路小学,通过学一学、看一看、做一做的方式,让学生体验扎染工艺的特点,感受中国传统手工艺的艺术魅力。

徐汇区徐汇中学利用上海博物馆古代陶瓷馆的资源,以“漫游手记”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陶瓷艺术样式的演变、制作工艺和发展过程;以“陶瓷艺术”为主题,运用多样的艺术材料和艺术手法,加深对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美的了解。

黄浦区尚文中学则利用上海博物馆古代青铜馆的资源,在初中各年级的美术教学中,通过实地观察、师生交流、自主设计、欣赏评议等系列活动,了解青铜器的用途、造型和纹饰种类,感受青铜器作为实用器具和礼器所承载的文化积淀和艺术魅力。

闵行区七宝明强小学利用皮影馆资源,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民间皮影艺术的内涵,在了解家乡民族文化的历程中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普陀区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利用“善缘·唐卡秘境艺术中心”开展主题活动,通过唐卡艺术了解西藏文化,加深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尊重与理解。

三、活用场馆资源,创新参观形式

在本次研讨会中,许多学校还介绍了多种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的形式。如浦东新区福山外国语小学的汤春妹老师,介绍了学校通过“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学生参观中华艺术宫的情况。所谓“虚拟”,就是利用“数字美术馆”等网络平台,先上网浏览、搜索资料,了解中华艺术宫的基本情况和展品特点;而所谓“现实”,就是去中华艺术宫实地参观,感悟原作的魅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浦东新区进才小学的陆瑛老师,则介绍了该校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开展的场馆教育活动。该校与浦东喜玛拉雅美术馆签约合作,开展了“场馆艺术进校园——流动美术馆项目”主题活动。通过将喜玛拉雅美术馆的工作人员不定期地“请进来”,在校内做各种艺术专题讲座,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同时,与喜玛拉雅美术馆以及学校所在社区联合,让学生创作的“智慧树”系列装置作品“走出去”,以流动美术馆的形式,到所在社区进行展示,以此发挥学校与场馆、社区合作的教育功能。(图11至图13)

四、借助参观活动,培养多种能力

研讨会上,许多教师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感触:利用博物馆、美术馆进行教育活动,不仅仅是进行美术学习,更主要是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闸北区实验中学的虞胜莉老师,介绍了该校在组织学生参观中华艺术宫活动前,针对参观中可能会出现的种种不文明现象,设计了“大家来找碴”活动,让学生通过发现并指出不文明的参观行为,对参观中华艺术宫时的注意事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图14至图16)

长宁区虹桥中学在每次带领学生外出参观时,都要预先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去搜集资料,引导学生筛选信息,获取有用的信息;在交流汇报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资料进行概括、归纳、总结,让学生明白可以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对资料进行搜集、整理与交流,从而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提高信息处理的能力。

闵行区七宝明强小学在参观时,还设计了“学习单”。学生们依据“学习单”的要求,带着问题参观,使学生在参观过程中独立判断、独立选择,这有助于形成主动探索学习的意识。

徐汇区徐汇中学试图通过两次参观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自主性的探究和学习。

五、结语

两个多小时的研讨会很陕就结束了,但与会教师都意犹未尽,他们深刻地感受到,在博物馆、美术馆开展的美术教育,对美术教师的文化素养与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博场馆的教育功能,也离不开市教委领导和学校领导在政策、时间和经费上的支持,这是教育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有效保证。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