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时政热点 激发课堂正能量——钓鱼岛事件三次走进我的课堂

  • 投稿菜花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770次
  • 评分4
  • 50
  • 0

袁春华

2010年9月,因中日撞船事件而引发的钓鱼岛事件至今尚未平息,它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公民的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对于这一事件,政治教师不仅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感,密切关注事件动态,还应将钓鱼岛事件贯穿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呼吁学生理性爱国,积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钓鱼岛事件启示一:蓄积正能量,坚持独立自主,提高综合国力。

在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教学中,我引入了钓鱼岛事件这一热点问题,分析其对中日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作为全球第二大、第三大经济体,中国和日本的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中日两国一旦发生对峙、矛盾升级,不仅会影响到中日两国的经济发展,也必然会影响亚洲乃至全球经济的发展。钓鱼岛事件中,中国国内掀起了抵制日货的浪潮,日本的商品和服务在华遇冷。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存在的核心技术实力落后、民族企业缺乏应有的担当等问题。因此,我们要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鼓励民族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降低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度。与此同时,中国还应加快扩大内需的步伐,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钓鱼岛事件启示二:激发正能量,理性爱国,正确行使权利与义务。

在政治生活第一单元“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及第四单元“当代国际关系”的教学中,我又将钓鱼岛事件这一热点问题引入,借此分析我国公民应如何参与政治生活以及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和我国的外交政策等问题。钓鱼岛事件发生后,面对日本政府方面的挑衅行为,我国公民义愤填膺,许多公民走上街头举行爱国游行示威活动,表达爱国诉求。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义务,但是公民在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时,必须采取合法的方式,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因此,公民在参加示威游行时,必须按照集会游行示威的法律规定进行,不能扰乱社会秩序以及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作为青年学生,要树立崇高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同祖国、民族的兴衰荣辱联系在一起;坚决同一切分裂破坏祖国领土完整和侵犯我国主权的言行做斗争;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等。在“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教学中我以“爱国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但我们要做理性的爱国者.应把满腔爱国热情转化为实际行动,让爱国不只是一句口号!”这样一段陈述结尾,并与学生共勉,呼吁学生有序参与政治生活,让学生的爱国情感再一次得到升华。

钓鱼岛事件启示三:传递正能量,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在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民族精神”的教学中,钓鱼岛事件再次进入我的课堂。课前我播放了《我们的钓鱼岛》MV,并抓住了学生情感升华的契机,引导学生思考作为青年学生应怎样弘扬民族精神。新时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主心骨”,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汲取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的进行西化和分化的图谋;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既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作为一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我们肩负着帮助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使命,我们要善于捕捉时政热点,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以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并将学生的爱国热情落实到平时的学习生活中。

(作者单位:江苏海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