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开展课堂教学观察

  • 投稿shya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992次
  • 评分4
  • 72
  • 0

王思令

摘 要:有效开展课堂教学观察,对于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有效的教学观察可以从“观察教师的教、观察学生的学和观察课堂”三个维度进行。只有明确了教学观察的具体方向和具体方法,才能对别人的课堂教学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肯定其优点、指出其不足,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改进提供必要的依据和支撑。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观察 改进教学

王思令,男,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中学高级教师,南京市高中政治学科带头人。

目前,有不少学校正在积极开展课堂教学观察研究,这对于促进听评课方式的改变,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确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一节思想政治课,究竟需要听课者从哪些方面进行教学观察,并能依据观察的结果对本节课进行恰当地定性分析,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改进提供必要的依据和支撑,这是值得我们政治教师思考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结合自己多年来听评课的经历和体会,笔者认为大体可从“观察教师的教、观察学生的学、观察课堂”三个维度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观察。

1.观察教师的“教”。要观察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是否“有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给学生注入无限的学习动力。如果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新颖独特,扣人心弦、引人人胜,且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相吻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富有吸引力,让学生主动参与,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将大有裨益。这种能“激趣”的情境化教学就是一种好的课堂教学。

要观察教师处理的教学内容是否“精当”。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完整、巧妙,详略安排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顺利达成。站在听课者的角度,需要我们观察教师的教学思路是否清晰?重点、难点定位是否准确?教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是否有效?如果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能做到统筹兼顾,既突出重点,又化难为易,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就能顺利达成,这节课自然算得上是节好课。

要观察教师开发利用的教学资源是否“真切”。新课程倡导“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既要能挖掘教材内涵而又不拘泥于教材,又要能创造性运用教材、整合教材,具备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意识和能力。思想政治课教学,需要教师能结合现实生活与学生实际,适时补充国内外时事,补充有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内容进行教学。例如,在讲解“政府接受监督”时,可适时补充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以此说明我们党和国家对于反腐倡廉的高度重视;在讲到“宏观调控”时,可适时介绍我国实行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讲到“国际关系”时,可适时介绍国际社会的热点问题以及我国举办或参加的一些国际重大会议,尤其是要分析我国与一些大国及周边国家的相互关系。让时事走进课堂,不仅能激发学生关注国内外大事的热情,也表明我们政治教师对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一种决心和积极态度。

要观察教师设计的教学问题是否“适中”。教学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切不可过于容易或过难。如果过于简单,学生不感兴趣,觉得没有解答的必要;难度过大,学生又无法回答,这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都极为不利。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目前的智力水平和能力要求,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蹦一蹦能够得着”;另外,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让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所顿悟,得到启迪,问题一旦解决让学生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心中豁然开朗,并能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新课程倡导教学活动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因此,教师应依据学生已有知识储备、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来例举。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开展问题探究,这既符合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当然,课堂提问的方式不能一味搞成对错判断,有些问题特别是“怎么做”这类问题,可以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辨析,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确是非,在辨析中识别真伪,在比较中把握优劣。例如,在讲到“公民应如何负责地行使监督权”时,可以设计一个讨论题,让学生通过合法与非法方式的优劣对比,选择出正确的、合法的方式负责地行使监督权,这种问答方式比“直接告知”,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要观察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采用多媒体开展情境教学,直观、生动、形象,有利于增强教学趣味性,增加信息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采用问题教学法,由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分析、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方法,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合作精神能得到强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采用研究性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课时,如能做到讲练结合,则能起到温故知新、及时巩固的功效。单一的教学方法往往使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方法的选用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等多种因素来确定,理应丰富多彩,最重要的是教学方法的选择要能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2.观察学生的“学”。要观察学生的精神状态是否“饱满”。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力直接关系着学习效益的好坏和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学生是不是积极主动进行学习,学生在课堂上的精神状态是我们观察一节课是否有效乃至高效的一个重要尺度。上课时,学生如果能聚精会神倾听教师讲课,主动配合教师,积极思考,深入探询,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大胆提出质疑,发表不同意见,准确而全面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讲到重难点时,学生能及时做好笔记,做好归纳、总结工作,并适时加强记忆,学生如此的课堂表现堪称优异,教师如此的课堂教学也应称得上是堂好课。

要观察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科学”。如果采用自主学习方式,需要关注的是学生对自主学习目标是否明确?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怎样?学生能否快速准确回答教师针对教材和创设的情境提出的相关问题?如果采取小组合作和探究式学习方式,需要关注的是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是否敢于担当?是否主动与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独到见解、另辟蹊径。小组合作学习,既需要学生明确各自承担的学习和研究任务,又需要组内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成果共享。

3.观察课堂。要观察教学过程是否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师生双边互动、共同成长的一段生命旅程。教学相长,说的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传统教学,由于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强调教师的“教”,教学双边互动变成了教师的一家之言、包办代替,“一言堂”、“满堂灌”成了课堂教学的固定模式,教学过程成了教师对学生的知识“灌输”,学生被变成了知识的容器,失去了生命活力。新课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转变,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积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大胆质疑,踊跃发言;教师是否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进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或观点,给予学生更多的赞许和肯定等充满人文关怀的评价;学生是否积极响应教师的课堂教学与提问,积极思考并主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这些都是我们考量一节课好坏的重要方面。教学过程中是否引发师生互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否在师生互动中得到充分发挥,不仅是我们评价课堂教学好坏的重要标准,也是衡量课堂教学效益是否高效的一个重要依据。教师应有计划地根据学科特点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课堂上教师有没有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没有适时地给予学生学法上的指导?教师是否在学生生疑点、难解点、易混点、易错点加以适当点拨,是否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理应成为课堂教学观察的一个重要视角。教学本来是为了促进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成长、得到发展,教学必须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如果我们眼里只有个别好的学生,忽视其他学生的进步要求,这种做法既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与党的教育方针也是背道而驰的。

要观察教学目标的达成是否“高效”。衡量一节课是否达标、是否完成了预期任务,要看学生是否掌握了这节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看每个学生能力和情感的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深度和熟练程度,对学生思维的开发程度和情感的影响力度,都反映了一节课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一节课听下来,最终我们要观察教师这节课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否明晰?三维目标在这节课是否已经达成或者已经达成到什么程度?因此,一节课听下来,我们不仅要看学生是否已经理解和掌握了基础知识,是否能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解答各类试题,还要看学生思维发展的广度和宽度,要看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更要看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否受到了积极影响,是否对学生的道德提升和人格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从中领悟出做人做事的道理,形成良好的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三维目标达成度的高低,是我们观察和评价课堂教学是否有效、高效的最为重要的标准。

当然,教师教学态度是否沉稳,学生的学习情绪是否愉快,教师和学生的言行是否得体,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是否浅显易懂、富有感染力,教师对教学秩序的管理是否到位,课堂教学过程是否流畅,现代信息技术使用是否娴熟等,也是我们课堂教学观察的重要方面。总之,只要我们政治教师做一个有心人,在听课过程中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就一定会有所收获,对改进和提高课堂教学也一定会有所帮助。

(责任编辑: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