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威信从何而来(综合探究课)”教学实录

  • 投稿不懂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350次
  • 评分4
  • 75
  • 0

赵岚峰(北京一六一中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比较政府行使权力的表现和结果,懂得政府威信的含义、标志;感悟如何树立政府的威信。

2.能力目标:通过“加分减分”和“镜头评析”的活动,学生研讨政府施政的具体案例,自主评价政府的政策措施,理解现实的复杂性,懂得理性认识政治现象,学会全面分析现实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于我国政府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法治观念。

【教学重点】

如何树立政府威信。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客观评价政府行为,感悟政府威信。

【教学过程】

导入: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威信一词。到底什么是威信?

说文解字:

从字面上讲,威信,就是名望和信誉。我国古代圣贤也曾说过:“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

现代社会中,我们说“个人要守诚信;企业要有信誉;政府要有公信力”,民无信不立。可见,信誉、威信对一个国家来说多么重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指出,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不断“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可见,党和政府都十分关心政府威信的问题。

问:从现代政治学的角度来看,政府威信又指的是什么呢?

政府的威信就是指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威望和公信力。

前面我们学习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政府两大作用,威望多用于表示声誉和名望,而公信力从字面上看,应该和信誉、信用、信任有关。

教师:政府公信力体现了政府的信用能力,是指公民在何种程度上对政府行为持信任态度,是社会组织、民众对政府信誉的一种主观评价或价值判断。

简单说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以政府为主体,强调政府行为的客观效果;另一方面,以公民为主体,强调公众对政府行为的主观感受。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而公民对政府的信任程度越高,表明政府的工作愈加得到人民的认可。

那么,我国政府公信力表现如何呢?下面,我们就通过一则“社会观察”共同探究。

环节一:加分减分大调查

材料展示:政府公告与公众声音

某市政府公告

为促进我市经济发展,缓解城区交通压力,改善路面环境,市政府决定自2013年4月起,对城区20多条大路小道进行修整、拓宽、大修、新建。

针对这一工程,市政府特别提出要求:

对道路质量加强监督检查力度;

对招、投标工作严格把关;

保障建设维修资金专款专用;

道路建设维护要和绿化结合。

公众声音

甲:说的好听,修路不就是要政绩么!

乙:这一动工,不知会修到什么时候……到时处处施

工,肯定堵车,到底是“便民”还是“堵民”啊?!

丙:还监管呢,不“豆腐渣”就不错了。

丁:上次修路专门在半夜施工,吵得我们一家没法入睡。打市长热线含糊其辞,找环保局问了三次一点都不耐烦……

政府为这一项修整工作做了很充分的准备,但公众的声音,却有些不一样。

探究一:修路本来是一件利民的好事,为什么一些人却反而有怨言?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探究成果。)

生1:当地政府的公信力不好,可能以前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大家就不相信了;

生2:可能是政府和民众的沟通不够,没把事情说清楚;

生3:民众对于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看得不够清楚,政府工作可能也有问题……

教师点评:利国利民的好事却未必能得到公众的认可,说明当地政府的威信有待提高。其中的原因,可能是类似的问题长期积累,导致公众的不信任;还有一些地方政府,虽然有认真的工作态度,但由于缺乏与民众的有效沟通,导致这种情况出现;此外,公众的权益意识提高了,对政府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重要原因。

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认可和接受,是区别政府有无威信的标志。

探究二:政府的威信很重要,同学们能否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列举出政府做的哪些事能为人民信任政府加分,哪些会减分?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探究成果:

为政府威信加分的做法有:发展公租房;三公经费公开;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公布官员财产;棚户区改造;治理环境污染;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等等。

会给政府威信减分的做法有:政策不透明;暴力执法;有官架子;数据不真实;面子工程;食品安全问题。

教师追问:给政府威信加分的做法有什么共同点?给政府威信减分的做法有什么共同点?学生讨论。

教师点评:通过同学们的探究讨论,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能够惠民、利民,注重办实事,讲实效的行政行为,就会赢得人民的信任与支持,就会有助于树立政府的威信。反之,就会损害政府的威信。

政府如何树立威信呢?下面,我们就从政府治理大气污染的过程中分析感悟如何树立政府的威信。

环节二:加分减分深追踪——

材料展示:“从蓝天工程到PM2.5的治理”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北京大气能见度降低,灰色天空和白色天空高频率出现,形成一个“灰蒙蒙”的大锅盖倒扣在上空。为找到大气能见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寻求大气污染控制的有效措施,1998年8月,原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与北京市环境保护局下达了《北京市“蓝天工程”能见度影响因素和改善途径研究》课题。

北京蓝天工程启动以来政府都做了什么?成果怎样?

播放视频资料:北京蓝天工程启动以来政府举措

小卢的“北京蓝天视觉日记”:生活在北京的姑娘小卢和她的朋友一起,决定在闲暇之余拍拍北京的蓝天。她记录了2009年6月到2010年6月一年间的每一个蓝天,并以题为“北京蓝天视觉日记”的博文形式发布在网上,希望和大家共享北京湛蓝的天空。

北京的蓝天数的确增加了!民众看到的蓝天越多,就越认可这一阶段政府在治理大气环境中所做的努力。能经得起实践、群众、历史检验的业绩,有助于政府树立威信。

教师点评:城市的蓝天数增加了,公众看到了实际效果,承认并认可政府努力的业绩。政府要树立威信,必须有良好的业绩。业绩靠什么提升呢?靠的是政府脚踏实地履行职责,尽心尽意为人民服务。

蓝天数增加了,公众就满意了吗?

展示图片,PM2.5污染下的城市。

探究三:根据政府在PM2.5事件的解决过程中的四个镜头,评析政府行为。

镜头一

·2011年公众开始关注PM2.5

·由于数据计算的方法不同,同一天北京市环保局“轻度污染”。同日,美国大使馆(环保局)“非常不健康”、“危险”级别

·官方回复:对比监测数据暂不公布

镜头二

·2010年10月环保部就《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草案向全社会征求意见。

·标准研制单位研究了各方意见后对标准草案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2011年11月中旬环保部就《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向全社会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

·公众普遍赞成将PM2.5和8小时臭氧浓度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

镜头三

·2011年12月30日 标准增设PM2.5

·2012年1月21日 北京首发数据每小时更新

·2月29日 国务院通过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3月5日 列入政府工作报告

镜头四

·“蓝天数”被“浓度值”取代

·2012年北京空气质量检测数据:

可吸入颗粒物PM10下降4.4%

二氧化氮下降5.5%

二氧化硫下降1.5%

·2013年将新增监测臭氧、一氧化碳和细颗粒物PM2.5

教师引导:

镜头一:民众会产生疑问,PM10与PM2.5的统计方法,不同在哪?

对比监测数据暂不公布会有什么不良后果?

资源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第六条 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府信息。行政机关发现影响或者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扰乱社会管理秩序的虚假或者不完整信息的,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发布准确的政府信息予以澄清。

李克强在政府廉政会议上指出:我们要主动及时地公开,向群众“说真话、交实底”!

点评:只有信息公开,才能充分确保公众知情权。不及时公开信息,不利于政府树立威信,是减分行为。

镜头二:

从“暂不公布”到“环保部先后两次就《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向全社会征求意见。”政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PM2.5事关民众健康,作为人民的政府,必须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尊重民意。

如何使政府决策体现民意呢?——通过各种渠道民主、科学决策。实现政府决策与民意的良性互动,这也是我国民主政治进步的重要体现。

点评:这是为政府树立威信的加分行为。

镜头三:

从政府的这些举措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点评:“增设”“首发”——政府强有力的执行力,政府执行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政府威信;“每小时更新”——体现政府更加注重信息公开;“国务院”“列入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政府下决心解决好这件事。可见,这是为政府树立威信的加分行为。

镜头四:

“新增数值、蓝天数被浓度值取代”体现了政府更加“尊重民意,不断完善管理、优化服务”的决心。

展示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统计数据,数据显示,虽然政府在此次关于PM2.5环境治理过程中仍有做得不到位、不完善的地方,但是民众普遍还是认可政府决策能力的。

教师小结:政府要树立威信,必须做到——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完善社会管理、优化公共服务、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

政府工作设计得再好,关键也要靠具体的每一个公职人员来践行。政府工作人员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政府形象。

在我国,无论是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公职人员还是通过选拔或任命而任职的公职人员,都是受人民之托担任公职的。

我国还通过法律和道德的形式约束公职人员的行为,确保人民公仆为人民。

所以,政府要树立威信,政府的工作人员要重品行、做表率,牢记权为民所赋,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环节三:加分减分再反思

回过头来我们在看大家刚才列举的“加分”“减分”行为,我们发现,同样一件事做法不同,可能会给政府威信加分,也可能会给政府威信减分。结合刚才总结的观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学生分析,回答。

教师点评:“加分”是因为政府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到位了。“减分”行为的产生是因为政府在本职工作中有错位、不到位的现象出现。克服了这些“错位”“不到位”的问题,我们相信,政府威信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具体说来,政府的工作都包括哪些?共同回顾第二单元有关政府的知识。

展示第二单元 关于政府的知识

综合前面我们的分析,政府只有认真履行好职责,赢得人民的认可与支持,才能树立威信。

当然,政府威信的树立需要政府不断提高行政能力,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同时,也需要每一个公民的支持与帮助。希望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树立起公民意识,尽我所能地为政府建言献策,监督政府行为,使我们的政府更加完善。

【教学反思】

1.关注探究的基本方法。在本课的学生活动设计中主要关注以下几点:第一,探究活动成系列,逐层递进;第二,明确设置探究活动的主题、时间限制、成果展示方式;第三,用好学生探究资源,在问题的提出、争辩、解决过程中引导学生反思政府行为,提升对政府的认识和分析探讨问题的能力。把结论还原为问题,体验发现的过程,激活学生的思维;提供变化的条件和情境,体会变化的复杂性,促使知识和方法的迁移。

2.处理好综合探究与单元教学的关系。从内容上看,对政府威信的综合探究是对整个单元知识和方法的总结,基于对政府的整体认识,探讨如何树立政府威信,从而提升对政府行为的认识。因此,它既是新授课,又包含对整个单元的反思与综合。

(责任编辑:王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