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备课

  • 投稿赵小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881次
  • 评分4
  • 38
  • 0

备课是教师根据相关课程标准、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设计教学方案,以使教学目标顺利完成,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的活动。备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教师为上课做的准备工作,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先决条件。常言说得好:“堂上一节课,堂前万滴汗。”道出了备课的辛苦。如何备好课,为上课打好基础?笔者经过多年探索,认为备课应该做到:

一、心中有准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依据。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是教师备课的指导性文件,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参照。备课时要先领会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明确教学的指导思想,课程目标,学段目标,把握每一个年级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弄清该学科的教学目标,了解该学科的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必须克服只看教材不钻研课程标准的错误倾向。

二、胸中有书

教师要在上课前对教科书(教材)了然于胸,也就是要做到胸中有书。教科书是课堂教学的物质载体,教科书具有简明、规范、概括的特点,而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在教科书中不易体现,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了解知识的产生背景、发展过程,再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做适当处理,使其在梯度上和知识结构上能够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钻研教科书,要求熟练地掌握教科书的全部内容和组织结构,分清重点章节和非重点章节,熟悉各章节的重点、难点、疑点。钻研教科书可以分三步走,即“熟”、“透”、“化”三个阶段。所谓“熟”,指掌握教材的基本结构,弄懂整个教材的知识体系;所谓“透”,指吃透教材的范围和深度,对教材知识融会贯通,把他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所谓“化”,就是教师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合在一起,达到“此处无书又处处有书”的境界。

三、目中有人

学生即是教学的对象,更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是构成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之一,教师要备好课,要做到“目中有人”,即熟悉了解学生。教师必须要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了解哪些是学习新知识的支撑点,作为支撑点的基础知识中,哪些是学生基本掌握的,不能掌握的原因何在。要备好课,要了解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备课中要充分考虑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兴趣、动机、态度以及平时的学习习惯。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思想状况,个性特点、身体状况等,只有了解学生,才能备好课,才能科学而客观地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广度和速度。了解学生的途径很多,如平时多深入学生中,注意观察,研究学生档案材料和平时成绩,进行家访、开座谈会、做差别谈话等,还可以运用一些心理测试技术,获得一些较准确的智力、个性等方面的材料。“目中有人”的基本要求是:全、准、深。首先是把握全面的情况,其次是了解的信息准确无误,最后是了解的深入、深刻,抓住了学生发展的本质,核心。“目中有人”是备课系统的调节控制中心,是把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体现,只有做到“目中有人”,才能更好地落实因材施教。

四、腹中有料

教师在备课时要利用课程计划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和场所。主要包括各种实践活动材料、录像带、多媒体光盘、计算机软件及网络、图书馆,以及报刊、电视广播、少年宫、博物馆等。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让学生参与活动,应充分利用和开发实物材料和设备,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上的智力资源,备好课,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五、手中有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在备课时要着重考虑教学方法,选择的教学方法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使学生容易接受。选择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教材本身的特点,学生的实际状况(包括生理、心理、认知等),学校条件(包括社会条件、自然环境、物资设备等)和教师自身条件(包括业务水平、实际经验、个性特点等),教学时限,预计取得的效果等选择能优化教学过程、发展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教法选择要求恰当、高效、巧妙,富有艺术性和创造性。

六、脑中有路

教师在以上的基础上,思考教学思路,设计教学方案。通常要写出三种教学计划,以便顺利地实施教学。一是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二是课题(单元)教学计划,三是课时计划(教案)。一般按“由大到小”、“由粗到细”的程序进行,所谓“由大到小”是就范围而言的,即先进行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再进行课题(单元)教学计划,最后进行课时计划(教案)。所谓“由粗到细”是就深度而言的,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可以粗些,课题(单元)教学计划可以细致些,课时计划(教案)要求更详尽,更具操作性。

七、教中有情

教学是一个师生身心互动交往的复杂过程,教师以何种心态投入教学,效果截然不同,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掌握学生认知心理、情感变化,适时与学生互动交流,以满腔热情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融入学生学习中,做学生课堂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备课是对教学的预期、规划和准备,是上好课的前提。俗话说,“预则立,不预则废”,“有备无患”,教学前进行科学高效的备课,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更好地上好课,才能使教师逐渐形成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成为研究型教师,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使学生茁壮成长,所谓教学相长也就是这个道理。

(作者单位:辽东学院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