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 投稿老鱼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277次
  • 评分4
  • 65
  • 0

杨军军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问题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然而,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通常是老师讲解定义公式,然后通过举例来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久而久之,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受到了制约,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缺乏创新能力,难以适应社会的要求。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必须要做到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人手。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很多学生认为,数学就是一些符号、公式的重复运用,枯燥乏味。新课改后,虽然新教材的内容更主张贴近学生的生活,但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关键的还是要教师转变授课方式,尽量让枯燥的内容和公式形象化,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教学加减法时,老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数字趣味游戏,或者营造生活情境来开展教学,让学生能够把抽象的公式、定义实物化,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增强学生的生活成就感的同时也能让学生更深刻的掌握数学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是知识的源泉。”小学阶段学生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且可塑性很强。因此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避免学生的思维固定在某个问题的结构和解法上。譬如教师在举例的时候,可以刻意隐藏题目的一个条件,通过让学生完善题目来实现主动思考的目的。例题:小明有5支铅笔,我有1支铅笔。这时教师把问题隐藏了,有的学生说题目是问小明比我多了几支铅笔,有的说是我比小明少了几支,还有的说是小明和我一共有几支铅笔,这些都可以作为题目的问题。如果题目问的是小明比我多几支铅笔,那答案是什么呢?相信大多数学生都会回答4,这时候突然有个学生说是o。当出现有异于标准答案的情形时,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说出思考的过程,当听到“因为小明是我的好朋友,他会和我一起分享的。”我们了解了,这就是小朋友天真可爱的一面。给学生一些表达的机会,这样才能拉近老师与学生间的距离,消除学生对老师的畏惧心理,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思维能力。

三、培养学生观察、归类比较的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同类知识归类比较的能力,可以促使学生对法则、公式、定律等需要理解记忆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而人的观察能力是随着其年龄、见识的增长而提高的,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很有限,观察往往不够仔细,教师要及时做好引导,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此外,在观察的时候要善于比较,要从多个角度来仔细观察,找出事物的共性和区别,从而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例如:在学习了“三角形的基本知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四边形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发现,不管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形,它们的内角和始终是180度,同样的,四边形的内角和始终是360度,发现了共同点,对多边形的知识就有了更深刻系统的理解。

四、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语言来表达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判断,这样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思维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对其他学生也有借鉴意义。例如:课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某个例题进行讲解,鼓励、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了解学生说的结果,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不仅有助于培养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采取多元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和分类归纳能力,才能为培养出适应社会的综合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启东市聚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