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

  • 投稿Trix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374次
  • 评分4
  • 80
  • 0

邹立明(山东省烟台市轻工业学校)

现代学习理论十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研究表明:在智力因素基本相同的学生中,学习成绩的优劣往往由非智力因素决定。非智力因素能加强或抑制智力活动的速度和效率,最大限度地加速或延缓智力活动的进程。在思想政治课学习中,非智力因素尤为重要,可以说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爱不爱学、能否学好的问题。因此,在思想政治课学习方法指导中,更应该指导学生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注重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情感因素及其培养。情感是人们根据某种价值标准去评判某种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学生的学习总是在一定情感支配下进行的,情感作为一种内在的动机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情感不仅能激活学生听课的情绪,而且能增强说理性。“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以情带理,可以收到感人至深、发人深思的效果。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情感呢?

培养真实自然的情感。政治教师应追求“真在内而神动于外”的境界,用发之于内的真实情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只有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跟着教师一起认识和思考问题,才会相信和认同教师所讲的道理。

培养合理适度的情感。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学生学习行为的积极性是与他的需要密切联系的。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心理,调动学习积极性,是上好政治课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了解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有何要求,在情感上关心什么、希望什么,把握学生的情感脉络,根据教材内容,有的放矢、合理适度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道德感和美感。

创设必要的情境。情境是指能激发学生情感的环境。情感的培养与触发与一定的情境有关,一定的情境总可引起某种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情绪体验。比如:新奇陌生的东西可产生惊讶感;事实与看法不符可产生怀疑感;自然景色、艺术作品可产生美感。在思想政治课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情感,创设一定的情境,渲染学习气氛,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以触发学生某一方面的情感,从而有助于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把握理论实质。比方说,运用电教手段,通过形象、生动的彩图、音乐、文学作品作用于学生感官,使学生进入一个诗化的情境,既可避免“身在教室心在外”的局面,又为讲解有关的内容创设了良好的情感氛围。

总之,我们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理结合,方可实现追求真理、教书育人的目标。

2.意志因素及其培养。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因素。意志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集中体现,是成才成功的内在动力。良好的意志品质表现在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四个方面。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和培养学生这四个方面的品质。

学习目标化。目标的实现依赖于人的意志和能力。但是,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怕动脑筋、依赖性强、兴趣不持久、自制力不足等问题,因此要提高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将教学内容按其内在联系和教学需要分成若干小目标,然后按照由低到高、由浅到深的原则,议一步,讲一步,练一步。在低起点上,一点一点地学,使学生易于接受,也能维持其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若干小目标解决后,大目标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实践证明,目标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

要求规范化。在做到教师授课规范化的同时,学生学习也要达到规范化。学生的每一项活动,从目的、态度、要求以及作业、练习的书面格式、字迹等,都应提出严格规范的要求和标准,并且要求其坚持下去,不符合要求须及时纠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形成良好意志品质的前提和基础。

检查经常化。检查,一方面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另一方面也是学生行为是否符合要求的信息反馈。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的检查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做到一次要求,一次检查,长期坚持,不仅有助于养成良好意志品质,也有利于培养和增强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人才。相对中学其它课程的学习来说,非智力因素在思想政治课学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更深入地研究和探讨,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努力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责任编辑:罗松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