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DN技术的新媒体高校思政教育交流机制研究

  • 投稿崔胖
  • 更新时间2016-06-15
  • 阅读量368次
  • 评分4
  • 99
  • 0
 摘 要:CDN技术的新媒体高校思政教育交流机制研究有着广泛的研究意义,通过提出微信公众号思政教育的过程模型,分析了新媒体思政教育交流的优势,指出了思政教育在微信公众号的传播特点,接着对CDN技术下新媒体思政教育过程模型进行概述,对新媒体思政教育交流过程模型概述分解分析。最后对微信公众号思政教育交流平台问题进行分析及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CDN;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模型 
  一、研究意义 
  CDN是Content Delivery Network的简写,翻译成中文就是内容分发网络。CND的理念是解除有可能影响数据传输的相关锁定,使得数据稳定高速。通过放置服务器集合组成云服务器网络,该技术能实现地根据使用者需求访问最近的服务器节点上相关数据。该技术能够让用户可最近获取相关数据,解决互联网的瓶颈锁定,提升访问用户数据载入速度。[1]新媒体同电视、报纸、电台这些传统媒体来说,其使用数字移动技术,互联网等媒介以及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脚等平台,对使用者提供数据的媒介形态。[2]通过新媒体思政教育交流研究,把控思政教育的交流流机制,对于相关高校构建相关思政教育体系,能起到范式作用,有利于思政教育科学共同体的构建。 
  二、新媒体思政教育的过程模型 
  (一)新媒体发展概况 
  通过统计2014年一年的微信和微博App月度覆盖人数对比可见,微信在月度活跃用户数上和增长量上均远超微博App。微信2014年12月不年初相比增长了1.05亿,远超微博App的2778.9万。从月度覆盖人数上看,微信的月度活跃用户在2014年的12月份达到了3.3亿,是微博App活跃用户数的近3倍。从月度总使用次数的变化趋势看,微信和微博App均呈现上升趋势,但微信2014年12月不年初相比增长了159.8亿次,远超微博App的10.5亿次。 
  从月度总使用次数上看,微信在2014年的12月份达到了547.5亿次,是微博App的10倍。从总有效使用时间的变化趋势看,微信和微博App均呈现上升趋势,但微信2014年12月不年初相比增长了7亿小时,远超微博App的0.8亿小时。从总有效使用时间上看,微信在2014年的12月份达到了20.6亿小时,是微博App的近7倍。[3] 
  从人均单日使用次数看,微信用户的为7.8次,远超微博App用户的1.8次,用户使用频繁度高从人均单日有效使用时间看,微信用户的为18分钟,远超微博App用户的4.2分钟。微信已成为移动互联网用户生活中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4]微信,不仅是个App。微信平台化的目标是连接一切,连接人、货币、物、服务。它既是公众平台,有O2O特性,也是即时通讯,是一个社交平台。同时提供微信支付,并向商家开放支付入口。其中微信公众平台还具有开放设备接入能力。 
  (二)CND技术在新媒体平台的主要特点 
  CDN技术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用户的访问速度,节省了视频等大型文件的传输流量。其基本思想是:采用价格低廉的存储空间来缓存经常被访问的文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高昂的传输费用,也提升了用户的实际访问速度。 
  CDN技术的相关优势如下,本地数据缓存加速、数据远程加速、服务器带宽优化、云服务器的集群抗攻击,同时能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数据质量。[5]新媒体类资源的核心也是相关服务器提供的服务,要增加用户粘度,必须提供相关新媒体服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应用CDN技术有利于解决稳定和降低服务器负载的双重问题。 
  (三)新媒体思政教育过程模型概述 
  由于新媒体思政教育交流具有一定的粘度优势和优点加上微信等APP的规模上亿的用户群,目前各宁波高校无法再忽视这一新兴的学术资源。为能较好的熟悉了解新媒体思政教育交流过程,本文是以新媒体中的微信公众号为示范,来解释和分析思政教育过程模型(见图2-3)。此模型讲微信公众号思政教育交流阐述为,以思政教育信息发表者及使用用户为主体,以微信公众号为平台支撑,由微信公众号思政教育信息素材发布、微信公众号思政教育信息需求、微信公众号思政教育信息取得、结果评价与分析利用等过程进行作用,组成一个完备的开放式的思政教育交流系统[6]。 
  (四)微信公众号思政教育交流过程模型概述分解分析 
  1.微信公众号思政教育交流主体分析 
  微信公众号思政教育交流主体分为内容发布者与订阅者,发布者为高校微信公众号运营团队,其发布质量和数量及相对影响力都大于思政工作者,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之一。宁波大红鹰学院微信公众号的周数据(以2015年11月21日至11月27日及2015年10月29日至11月27日为区间)可见(图2-4-1、图2-4-2),在周数据统计中,11月25日的阅读数最高为2925次,其中发布时间集中为16时、18时及20时。在月数据统计中,11月20日的阅读数最高为3951次,其中发布时间集中为16时最频繁、18时次之。本文对宁波相关高校的微信公众号展开调查研究,研究其主体特征。 
  作者利用datastory可视分析工具对相关宁波高校微信公众号进行分析,通过数据归纳分析得出,宁波大红鹰学院微信公众号阅读数总和为20472次,更新文章数为14篇,其中带原创文章标志为2篇,点赞数共329个,平均阅读数为1462次,平均点赞数为24,平均头条读数为1878次,质量指数为135,影响力为24(见表2-2)。其中平均阅读数为30天的平均阅读数,平均点赞数为30天的平均点赞数,平均头条读数为30天的平均头条读数,质量指数为平均阅读数、平均点赞数、点赞率的加权平均数,影响力是总阅读数、总点赞数的加权平均数。 
  作者利用datastory可视分析工具对相关宁波高校微信公众号进行分析,通过相关数据评价情况分析得出,宁波大红鹰学院微信公众号月阅读数为20472次,总阅读量排第三,前两外的分别是宁波诺丁汉大学微信公众号微28992次,及宁波大学微信公众号26304次。其中宁波大红鹰学院微信公众号月平均阅读数为1462次排第二,宁波诺丁汉大学为1705次位居第一。用户对平均头条阅读数的统计可见,宁波大红鹰学院微信公众号微1878次,宁波诺丁汉大学微信公众号为2184次,宁波大学为1587次(见表2-2)。用户平均点赞数宁波大红鹰学院微24次排名第一,比浙江纺织服装学院高2次。宁波诺丁汉大学微信公众号总体的综合影响力实力最强,月发表文章数宁波大学最多,点赞数也是最多。 2.微信公众号思政教育交流内容 
  通过datastory可视分析工具数据采集的方式,对校园活动、校园生活、毕业与校友活动、各类比赛和校史介绍等项目的喜好进行了数据采集。其中学生用户对宁波高校微信公众号最为关注的是相关校园生活相关的内容。微信公众号用户关注度除了最热门的校园生活外,校园活动是用户关注最高的,此外学生还关系毕业及就业相关的内容,说明学生关注自己未来今后的发展。 
  三、微信公众号思政教育交流平台问题及建议 
  新媒体思政教育交流在思政教育实践过程中有着传统媒体及中介无法比拟的优势,然而由于宁波高校微信公众号平台,同传统思政教育交流平台的系统兼容性还存在一定问题,在具体思政教育过程开展当中时,还是存在着许多不足和问题,大致有以下方面: 
  1.微信公众号思政教育交流的传播的制约 
  微信公众号发布者和内容订阅者的身份有不可逆转的对立,一方面压制了其系统的开放互动,另一方面,微信公众号发布者又难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实时的适应。实时信息每页能够观看五十个信息,其实对于很多微信公众账户而言,不可能每天看着信息的内容,实时信息有个搜索功能不错,唯一的缺点的只能按照粉丝发送的内容搜索,不能按照微信号或昵称搜索,但是微信团队用另外方式代替,就是点击粉丝,就能够查看粉丝回复的所有内容。[6] 
  2.微信公众号思政教育交流内容碎片化 
  碎片化的概念最早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本世纪中国学者黄升民把碎片化概念引入传统的传播学,使碎片化概念用于媒体研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媒体、云技术、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大大提升了用户作为传播个体处理数据信息的能力,碎片化现象让用户群体风化形成碎片化现象,使得用户个性化得到加权,新媒体传播表现为碎片化。微信公众号内容更新较快,内容大,信息量来不及消化,导致快餐式的文化消费,这是对思政教育的负作用,相关教育流于形式,实际效果不佳。 
  3.微信公众号下的思政教育建议 
  在思政教育者研究相关微信公众号平台的过程中,新机遇和新挑战也会不断涌现,需要不断的进行科学的实践,进行证伪。由于高校微信公众号内容更新速快,比较适合热点问题同思政教育相关热点想结合,起到很好的隐性教育的效果。互联网+下的信息是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有原来无可比拟的优势,可以采用人工筛选及机器采集多种方式进行资料获取。利用CDN技术对相关服务进行分布式云加上,提示微信公众号的服务能力及稳定性。 
  通过相关微信公众号后台及批量分析工具等应用分析微信公众号时代下思政教育交流中的重点热点问题。通过分析数据图谱,分析出该区域领域的思政教育热点重点难点问题,并对相关问题进行长期动态的跟踪分析及数据处理。通过运用HTML5技术及CDN云加速技术,使得通过第三方API接口维护的微信公众号更好更快的响应订阅者需求。 
  参考文献: 
  [1][5]百度百科.CDN[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1895.htm. 
  [2]郭俗丹.浅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教育探索,2011(07) 
  [3][4]艾瑞咨询.2015年微信公众号媒体价值研究报告[R].艾瑞资咨询,北京,2014. 
  [6]速途网.微信公众平台缺陷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