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

  • 投稿灵活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641次
  • 评分4
  • 43
  • 0

巫万雯

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项简单的教学任务,如果采用的方法不当,反而会出现阅读效率、质量与阅读投入不成正比的问题。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必须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借助科学的阅读方法徜徉知识的海洋。

一、以课文阅读为范例

许多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偏颇地认为学生必须多读课外名著,阅读水平才有可能提升。其实不然,学生对课外书目的爱好不一致,教师很难做到逐个指导。因此,教师可以尝试利用讲解课文的机会传授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技巧。

例如:学习《荷塘月色》时,笔者在进行示范朗读时,利用语调的抑扬顿挫和节奏的缓急变化来展现荷塘中荷花的摇曳生姿,学生普遍表示这样的阅读让自己的感受更加丰富,比黔渎的效果要好很多。这种诵读与默读的选择性使用就向学生传达了一种阅读技巧。

同时笔者让学生用不同的线条去勾勒课文中的句子,用直线画出文眼,再用波浪线去画出修辞手法,并且标注出来,找出文眼也就意味着找出了文章的中心意思,修辞手法的评注则可以让学生在自我表达时借鉴学习。

教材选人的课文大多是名家手笔,他们在文本的表现形式或是价值情感方面具有典范特色,方便学生感受,也利于教师教学

二、不同类型的阅读

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一次对话.阅读的主体不同,阅读感受也不尽相同。学生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书籍的特色去选择阅读模式,从而尽可能地吸收书籍中的营养。

1.注重主体感悟

对于抒情性的文字,教师要多多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的感悟,运用自身经验产生阅读共鸣。例如:在推荐学生阅读沈从文的《边城》时,学生对沈从文笔下风景优美、民风淳朴的湘西世界神往不已。具体到每一个学生又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以自己的童年乡村生活去类比湘西世界,感受到的是温情脉脉;有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城市,因此对书中那种带有乡土气息的自由非常羡慕。

尽管学生的体悟具有局限性,但看法都言之成理,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带有主体特色的阅读表达,使阅读更富有乐趣以及个性色彩。

2.注重问题研讨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学会释疑,这样才能有所收获。文本如果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学生要带着问题进入文本,然后通过解读语言、讨论交流等途径解决它。

例如,在学习《相信未来》一课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诗中不断地出现《相信未来》,每一次出现的含义都相同吗?”’这个问题很有价值,但是简单地阅读并不足以解决它。于是我首先带着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然后向学生介绍了食指的生平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让学生在全面了解了这首诗歌后谈一谈自己的体悟,最后回到学生的问题上,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给出自己的答案。

阅读的个体不同,阅读过程中也会遇到不同的疑问,要让学生投入到问题产生与解决的阅读行为中,推动他们不断深入文本,积极思考,与文本、作者进行沟通的同时去解决问题。

三、强调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的重要工具。例如:学生应该学会在阅读时做好评注和摘录之类的读书笔记工作。教师在提倡写读书笔记的同时,也要注意因材施教。有的学生评注和摘录的速度较快,则可以边读边做;有的学生速度较慢,停下来可能影响阅读效果,因此可以做好记号,等整本书看完后再进行笔记整理。

对于质量较高的读书笔记,教师也可以向全班同学进行展示,让学生在交流中发掘文本中的思想价值。当然,教师还可以在班级中提倡笔记的“二次重温”,通过重温自己的读书笔记来回顾阅读过的书籍,加深印象,对文本营养进行深入吸收。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定期举办阅读交流活动,让学生通过讨论、表演、诵读等形式展示自己的阅读收获。让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完善自己的阅读体验,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阅读上的不足,促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阅读行为。

总而言之,阅读教学的重点在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需求,将灵活的阅读模式和优秀的阅读方法教给学生,提升学生阅读的质量。

(作者单位:江苏仪征市陈集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