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困惑与策略

  • 投稿VVVV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245次
  • 评分4
  • 52
  • 0

臧文刚

教师专业化主要是指教师在严格的专业训练和自身不断主动学习的基础上,逐渐成长为一名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这一发展过程的实现不仅需要教师自身主动的学习和努力,良好外部环境的创设也是教师专业成长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其自身和外部环境这两方面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教师专业化不仅是教师培养、教师教育的过程,而且是教师培养、教师教育的目标和发展趋势,体现了对教师专业水平和社会地位的一种肯定和认可。

当代教育改革实践中,教师的工作职能出现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没有教师的发展,没有教师专业上的成长,教师的历史使命便无法完成。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提出教师专业化的口号,以提高公共教育质量,推动教学成为真正的专业。1986年霍姆斯在《明天的教师》的报告中将教学从行业转换成专业作为自己的目标;同年卡内基教育促进会发表了《国家为21世纪准备教师》的报告。这两份重要的报告都提出确立教师的专业地位,培养教师达到专业化的标准,进而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美国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具有相应的实际教学能力,同时还主张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的设计,扩大教师的自主权,促使课堂教学合理化。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是课程改革的需要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实施对教师的专业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教师在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的同时,不断吸取新思想、新观念,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教学的需要。

1.教师专业化成长是课程目标的要求

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掌握,只是人的基础教育课程,作为社会合格公民,还要有正确而高尚的个人理想追求。因此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教师不仅要知道传授什么知识,而且要知道怎样传授知识,知道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以,当今教师,不仅要有传统意义上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修养,而这些必须在刻苦学习、严格训练的基础上,经历持久的教学实践的历练才能达到。所以,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更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成长过程。教师专业化,是一种成长状态,是一个成长、发展的过程。

2.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实施新课程的需要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各门课程的专业化程度与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的矛盾日益突出。在课程改革推进的过程中,科学地解读教材、灵活地驾驭课堂、有效地开发相关课程资源以及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等,都是教师面临的挑战。所以,必须提高教师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的修养,尽快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二、学校在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的困惑

1.教师专业化的目的困惑

一个专业首要的社会目的就是服务。任何一个专业获得人们承认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优质的服务。但现在学校把实现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放在了首要位置,却把如何更好地服务学生置于次要位置。这无疑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目的困境。当前,教师的服务意识还比较淡薄,体现在缺乏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缺乏教为学服务的意识、缺乏为家长服务的意识等方面。同时,教师的奉献精神正在日益衰退,而在任何时代对任何职业来说,奉献精神都是一个必备的要素。

2.教师专业化的知识困惑

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科学人文基础知识,第二是学科知识,第三是教育学知识。如果说教师对第一方面的知识掌握尚可的话,那么学科知识的非专业性就是教师专业化的严重障碍,导致了教师专业化的知识困境。一个专业对其知识的要求一般是精深的、复杂的,具有明显的内行和外行的差异,现在教师所需要的学科知识显然算不上是精深的,而只是每个受过教育的人都已经基本掌握的知识,而且存在程度上的差异。

3.教师专业化成长中的权力困惑

专业自主是判断一种职业是否专业的关键因素,而专业自主的核心在于掌握相应的专业权力。而现今学校的科层权力明显压制了教师的专业权力,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权力困惑。原因何在?教师的权力以教育学知识为基础,使得教师的专业权力只能是一种软权力,而学校科层管理人员的权力是一种行政性权力。学校科层权力压制教师专业权力带来的后果是教师工作在一个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压抑的环境中;教育改革总是自上而下绕过教师这个真正的主体,并因此在实践中屡屡流于形式、异化和夭折。

4.教师专业化的制度困惑

专业制度是教师专业化的外在保障。教师资格认定偏重于对申请者的知识水平进行鉴定,而对于申请者的教学技能,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没有进行必要的评估。于是,在现实中教师辱骂、体罚、虐待学生的情况频频发生,这就提醒我们的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绝不能流于形式,而要对申请者的知、情、意、行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查。同时成立专业委员会,负责对教师的聘用、晋级、解聘等工作进行评估和监督,以此来解决上述问题。

三、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

通过学习和反思,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性。新课程改革需要适应素质教育、教法得当、能教会评的“新”教师队伍,让“学习产生兴趣,读书成为习惯,研究融人工作,思考伴随人生”成为我们每位教师的目标追求。

1.以教研组活动为主阵地,培养教师的成长热情

教学是一个学校的中心工作,教研组是完成专业学科教学任务的组织实施者,是教师教学研究的组织,因此,新课程改革中,要促进教师进行专业化成长,教研组就是活动的主阵地。

(1)要创设活动的氛围,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能提起教师的成长热情。教研活动中,对主题的讨论我们允许教师各抒己见,发表有建设性的观点和看法,真正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研究之后,教师的兴趣更浓,行动更主动。

(2)要切实开展活动,让教师做活动的主人。一个学校教研活动开展的扎实与否,体现在教师参与的热情度上,行政领导应深入到各个教研组中,对集体备课、业务学习、教学公开课、评课进行指导和监督.对有成果的教研组进行奖励,以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

(3)要有评比总结,让教师看到进步与成功。教研组的活动中,教师对理论的掌握有了一定的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学校这时就应当让他们看到进步的足迹,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4)要团结合作,共同进步。“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部分老师的成长,不能代表着全校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只有大部分教师在教育事业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才能代表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因此,学校要重视知识型、学习型教师的培养,把学习培训的机会给一线教师,让成功的教师带领其他教师,让进步的教师带动安于现状的教师,开展传、帮、带活动,促进教师的整体进步。

2.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培养教师的创新探索精神

对教师而言,课题研究就是教师对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具体要求每个教研组每学年要有两个以上校级课题,教研组成员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教务处实施课题监控,要求参加人员做好期中小结,做好成果收集的研究记录,并运用有效的评价方法对实验效果进行评价与分析,课题研究结束,研究人提出结题申请,由课题领导小组进行结题验收,评出等级。

3.以评价方式转变为标准,衡量教师教学观念、教学行为的更新

教学评价是根据教育的要求,按一定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描述和确认,是教学各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的目的是检查和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评价的标准要从单一的知识评价转向学习与技能的多元评价,包括学习动机、兴趣、意志品质、心理能力等非智力因素,而学生的知识技能情况很难用数字精确地表示出来,就需要多用自然语言加以描述,在评价中加上激励性的语言,健全学生的品格,锤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学校引导教师对学生实行多元化评价的同时,对教师教育教学的工作评价也实行多元民主的评价方式,体现出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

4.以学习交流、自我反思为动力,促进教师自我成长

不断的学习、交流是获得知识的持续动力,只有这样才能取长补短,激发知识与技能的更新意识,从而提高思想文化素养,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对此我们坚持“走出去,带进来”,外出学习、教学观摩的教师要将先进的教学思想向全体教师传授。要求每位教师订阅并学习一份以上的教育刊物,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进修培训。组织好教师校本研修培训,继续鼓励教师撰写教学反思,及时对教学中出现的偏差进行纠正。自我反思,是自己对自己的行为、思想进行剖析;自我批评,是对自我精神与行为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具体行动。我们要求每位教师要经常进行自我反思,从而弥补不足,发扬优点,让反思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催化剂。

教师专业化成长对于教师来说,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场挑战。我们的教师迫切需要重塑自身形象、提高自身素质,要紧紧抓住机遇,向教师专业化发展不断迈进。

(作者单位:山东青岛平安路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