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投稿止水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694次
  • 评分4
  • 89
  • 0

教育部印发通知要求: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费应以岗定补阳光透明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经费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有关地方各级教育部门高度重视乡村教师生活费补助管理工作,确保严格规范,阳光透明。

《通知》要求,要结合教师实名制管理系统建设,建立以身份证信息为基础的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申领信息库,实行实名制管理,防止虚报、冒领、套取补助资金。要严格落实“以岗定补,在岗享受,离岗取消”的补助原则。补助要重点向条件艰苦地区倾斜,向村小学和教学点倾斜,不能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要充分发挥补助政策对吸引优秀教师到乡村学校(教学点)任教的作用。

《通知》强调,各地应主动通过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公示有关信息,保证各个环节公开透明。要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规范、有效。要对补助实施情况进行全过程监督。各地应设立监督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及时受理乡村教师投诉,广泛接受社会监督。要建立问责制度,对提供虚假数据,存在冒领、套取、挪用财政资金的单位和个人,将依法依规予以处理。

北京:百万中小学生课外活动政府埋单

今年上半年,北京市教委将面向全市百万中小学生推出“中小学生课外活动计划”,让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们免费享受体育、文艺、科技等方面的社团活动,由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等形式埋单。

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说,推出“中小学生课外活动计划”是为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需求。课外活动计划涉及体育、艺术和科技三方面,主要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绝不是学科类补习和竞赛类辅导。北京各区县将统筹本区域内的校内场馆、社会资源,通过学区联合等形式协调引导开展活动,同时与学校特色发展相结合。计划的具体组织形式、筛选机制等详细方案将于近期公布。

山东:潍坊市滨海区实施15年免费教育

从山东省潍坊市滨海区公共事业局获悉,从今年1月1日开始,该区对符合条件的学生,全部免除入读公办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的保教费、学杂费、住宿费等费用,对在民办幼儿园和民办学校就读的学生按照同类公办学校标准进行补助,实施政府全额资助15年免费教育。

据介绍,该项政策将惠及潍坊市滨海区全区1.6万多个孩子,每年将新增教育投入3000余万元。该区还构建起15年基础教育公用经费保障机制和动态管理机制,将学生入读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的保教费、学杂费、住宿费等费用全部免除后,免费项目和标准将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规定适时调整。

河南:周口民办校与公办校同等标准拨公用经费

近日,河南省周口市政府正式印发《关于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若干意见》,决定对民办学校按照同类公办学校同等标准拨付公用经费;对新建的市直属民办学校,市级财政按基本建设资金的15%予以奖励,对新建的县属民办学校县级财政奖励资金不低于10%。

周口市规定,要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市政府每年拿出不少于500万元、县级政府每年拿出不少于200万元,用于优秀民办学校的奖励、培训等。民办校的校舍建设享受同级同类公办校涉及基本建设收费减免的优惠政策。市财政、纠风、公安、国土、税务、工商等部门要主动帮助民办学校解决困难和问题,要重点清理和纠正财政、土地、建设、税收、社会保障等方面妨碍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保护民办学校的合法权益,完善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为支持民办学校做大做强,周口市鼓励民办学校组建教育集团,并将重点扶持发展一批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社会反响良好、具有公益性和普惠性、非营利性的优秀民办学校,并为其选派一定比例的在编公办教师予以支持,选派教师保留编制并发放基本工资。民办学校教师在资格认定、职称评审、进修培训、课题申报、评先选优等方面与公办校教师享受同等待遇。

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评估启动

从2014年起,江苏将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评估工作。今后每年江苏都将对上一年度的监测结果进行审核和统计分析,形成年度监测报告。今年的监测报告预计将在5月发布。

近年来,江苏在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上实现了由理论探索向政策制定、由一般性号召向实质性推进、由教育部门推动向党委政府主导、由以乡镇和学校为单位试点先行向以县为单位整体推进等一系列跨越,至今已有100个县通过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省级评估。

从全国范围看,江苏是首个研制出台省域层面教育现代化建设指标体系的省份,也是首个在全省范围开展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评估的省份。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倪道潜告诉记者,实施对省(涵盖高校)、市、县三级教育现代化建设情况的监测与评估,在以前注重评估的基础上,强化对推进过程的动态监测,并实行动态监测、定期公布和评估认定相结合的方法,有利于确保如期实现更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建设目标。

辽宁:建设中小学名师工作室

辽宁省教育厅日前正式启动首批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建设工作,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学名师成长计划,搭建促进优秀教师专业成长及名师自我提升的平台。

从2011年开始,辽宁省教育厅启动实施“中小学教学名师成长计划”,次年遴选了46名优秀中小学教师作为首批名师培养对象,在2013年初组织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开展专项高端研修的基础上,决定建设名师工作室,由省教育厅授权并挂牌成立,以名师及学科命名,通过个人申报、市级审核、省级评选等程序,最终确定建设45个首批名师工作室。辽宁省教育厅还对首批建设的45个中小学名师工作室进行命名,并对名师工作室建设进行了专题培训。

(以上部分信息选自《中国教育报》,并对原文有编辑改动。)

体罚学生?光危机公关没用!

——张树伟撰文指出:有网民反映“昆明市财经商贸学校某班班主任大清早在操场上罚跪全班同学”,并贴出几张学生低头跪在地上的图片。事后,学校回应,为了对该班学生进行警示、提醒、扭转班风,班主任对部分纪律散漫的学生采取“做10个俯卧撑的方式”处理。

罚跪还是俯卧撑,或者二者兼有?这显然不是同种性质的问题,也涉及教育的底线。如果不去学校实际调查,我们显然很难凭学生或学校的说辞抑或网上的照片就断定事情的真相。尽管如此,其中教育者的粗暴都是无法回避的事实。

粗暴的教育方式不但无法实现所谓的扭转班风,相反,还会扭曲学生的心灵。教育需要的是春风化雨的力量。当前,对涉事学校而言,重要的不是危机公关,而是要拿出勇气面对被罚跪或被俯卧撑的学生。粗暴的教育方式之下,无论怎样辩解或者文过饰非都将给学生带来新的阴影。学校和教师承认错误的勇气,将是学生面对未来的一面镜子。

“男子汉”课程多多益善

——房清江在《新京报》上撰文指出:北京市朝阳实验小学为从小培养有阳刚之气的“爷们儿”,特为男生增设了足球、攀岩等7门“男子汉”课程。孩子正在长身体阶段,现在许多学校却只看重成绩,给孩子留下一副柔弱的身板。阳刚气缺乏,其实正是现在学校教育不重视体育的结果。很多发达国家小学阶段有大量体育课程,孩子从小就打好了基础,有副好身板。开设“男子汉”课程是补上应有环节。不过也需要考虑避险措施,如健全学校教育无过失责任的保障机制。

改革不动真格,择校热不可能降温

——熊丙奇在《新闻晨报》上撰文指出:做好“小升初”就近免试入学,首先需厘清义务教育均衡与就近免试入学之间的关系。正常的就近免试入学,是义务教育均衡的结果。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需要政府部门加大投入(增加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和放权。我们并不怀疑“跨区择校率不超过10%”的目标能够实现,但实现了又如何?如果没有义务教育均衡作支撑,择校暗流会依旧涌动。探索增加投入并放权的改革机制,才能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

“高材生”的人生可以精彩亦可平淡

——邓海建在《重庆晨报》撰文指出:从外企白领到地产公司,再到小区保安,与其说是清华高材生张晓勇在选择命运,不如说是命运无时无刻不在对高材生的能力与际遇作出选择。高材生的人生未必就不能平铺直叙,往深处说,这不是缺憾,恰恰是进步。开放而多元的人生通道,不会为你安排按部就班的生活,能力与学历、常识与素养,情商与实践,随时可能跳出来考验你、折腾你——至于纸面上的分数,固然有“成王败寇”的逻辑,但终究不再是人生“最后一役”。

弟子举报院士:事实胜于立场

——王石川在《中国青年报》撰文指出:弟子举报曾经数年授业解惑的导师,确显绝情。但现代社会中的师生关系,毕竟不是古典意义上的师徒关系,更没有父子关系中的血缘纽带,因此不存在所谓“亲亲相隐”。即便事起利益纠葛甚至是“分赃”不均,也无碍于举报行为本身的正当性。就事论事,最需厘清的问题是,举报的内容究竟属不属实?某院士在参评院士时究竟有没有问题?

复旦研究曹操DNA怎样才有意义

——单士兵在“新浪评论专栏撰文”指出:复旦偏爱古人DNA这件事,有争议不是坏事。越是别人说不清的东西,当事人以及参与争议的主体,越应该获得最大的自由表达空间,越应该坚守自己的独立性。那样,真理才会越辩越明,才会在争辩中重新发现事情的意义。关键是各种主体都能从争议中检阅自身是否存在有悖科学与理性的东西,最终释放出应有的公共价值。让科学的归科学,价值观的归价值观,公共监督的归公共监督,这样,复旦大学摆弄古人DNA的热闹,才会有意义。

(以上部分信息选自《中国教育报》,并对原文有编辑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