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童心,构建快乐课堂

  • 投稿千里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1038次
  • 评分4
  • 10
  • 0

福建龙岩市武平县实验小学(364300) 张艳

[摘 要]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普遍存在教学形式呆板、方法单一,学生学得索然无味的现状。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建立平等对话的平台,采用生动活泼的教法,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的妙趣横生,充满快乐。

[关键词]低年级 课堂 儿童 快乐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4-028

儿童是一张白纸,一泓清泉,一株嫩芽。天真无邪的孩子带着美好的幻想,充满期待和激情走进课堂。而想象总是比现实美好。对于低年级的儿童而言,心理上他们还不能完全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较差,容易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同时,一些教师教学形式呆板、方法单一,导致孩子们学得索然无味。纵观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牵住孩子的手。教师始终“小心翼翼”地牵着孩子的手,先“滔滔不绝”,怕漏讲了什么,要求孩子顺着教师的思路走;接着就是“问题轰炸”。这样学生疲于应付,被动应答。

2.堵住孩子的嘴。孩子们年龄小,自控力弱,心里所思往往脱口而出,爱插嘴。有些教师觉得这样扰乱课堂纪律,因而加以斥责。这样泯灭了儿童思维的灵性,浇熄他们创造的火花。

3.锁住孩子的心。一些教师一味地追求“权威”,居高临下发出指令,让孩子俯首帖耳不能异想天开,只能读背教师的“标准”答案。

这样的语文课堂,只能让孩子越来越怕,无奈、恐惧、紧张、盲从……不良心理接踵而来,又谈何学得好语文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教师要在课堂上要充分尊重儿童的天性,呵护稚嫩的童心,努力构建妙趣横生、充满快乐的语文课堂,让童真、童趣尽情释放,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老师是朋友”——建立师生对话的平台

“亲其师而信其道。”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空间。师生之间的心理相容、和谐互动、平等对话是成长的前提。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更渴望一位富有童心的老师和他们共学习、同成长。作为教师,课堂上应该充分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孩子,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

(一)用儿童的眼光看待孩子

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思想交流,“视界”的冲突在所难免。因为儿童的思维接近自然,未曾雕饰,不受限制,往往具有更为独特的视角。一次春游后,班上有一个孩子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我们一起去春游,多快乐呀!花儿来了,草儿来了,太阳也跟着我们一起跑,一起笑。”在成人的眼中,这样的句子是不合常理的,但在孩子的眼中,那就是他快乐的心情。这时,教师就要用儿童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珍视他们的独特感受。

(二)课堂语言富有童真

课堂上,教师要以大朋友的身份、语气说话,或启发,或鼓励,或期待,使儿童感到亲切、新奇、有趣、自信。首先,教师生动活泼、明了简洁的口头语言能激起孩子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处于兴奋的状态。如,“字宝宝跳出来了” “小蝌蚪变变变”“瞧,一幅文字画!比比谁的眼睛亮,能找出字来”等富有童趣的语言,让孩子有一种亲切感。其次,得体大方的体态语言、辅助教学工具,能够更强烈、更丰满、更确切地表达意图,强化教学效果。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点头、一个手势……都能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心灵震荡,期盼着语文课的到来。

(三)呈现方式富有童趣

课堂教学中,呆板的呈现方式,容易让学生疲惫、分神。用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方式进行呈现,化抽象为形象,充满童趣,孩子们学起来就倍感轻松。如,教学j、q、x和ü相拼省略ü上两点这一拼写规则时,就可以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故事来帮助他们记忆:“小熊‘愚愚(ü)’跟j、q、x是好朋友,‘愚愚’在路上遇到了j、q、x,就很有礼貌地先摘掉太阳镜,再跟好朋友握手。”孩子们听完故事,轻而易举就把拼写规则牢牢记在心里。

二、“学习真有趣”——采用生动活泼的教法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时刻把学习者“学得满意不满意” “学得高兴不高兴”放在心上,既是我们进行语文教学的前提,也是我们在教学中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机动灵活地处理教材,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学得兴致勃勃、轻松快乐。

(一)创设情境,以“境”引趣

低年级孩子年龄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因此,在课堂上,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创设童话情境,让孩子们在童话世界里学习,充满乐趣;创设生活情境,让孩子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充满自信;创设活动情境,在孩子们在活动中尽情展示,不断创新

(二)表演游戏,以“乐”促趣

表演和游戏永远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形式。它们可以使孩子在愉快的活动中学到知识和技巧,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识字教学中,要不断创新游戏形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如,“看动作,猜字谜”,请一名学生上台指某个字,另一名学生背对黑板猜字,其他学生用动作、神态提示猜字的同学。这样孩子们积极踊跃,在快乐中掌握了字音、字形、字义。常见的识字游戏还有“比动作”“搬砖头”“滚雪球”“玩转盘”等。在游戏中,孩子们沉浸在快乐中,学得饶有兴趣。

(三)借助电教,以“形”激趣

儿童的形象思维活跃。对没有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事物,他们很难有真切的感受。利用多媒体展现逼真、形象的画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同身受。如,教学《云房子》时,我用多媒体展现自然界中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云朵,让他们眼前一亮,引起了他们无限的遐想。

(四)竞赛活动,以“赛”增趣

小学生一般都具有好胜心强、喜欢自我表现的特点。开展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如查字典比赛、认字比赛、古诗背诵擂台赛等,不但可以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还可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五)实践活动,以“做”品趣

语文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内涵丰富,能充分锻炼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深受学生喜爱。比如,学习了《兰兰过桥》一文,让孩子动手设计未来的桥,介绍未来的桥。在活动中,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体会到动手实践的乐趣。

三、“成功伴我行”——增强积极学习的信心

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工作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只有让孩子体验到了成功,他们才能对学习产生兴趣。

(一)语言激励

作为低年级的教师,不难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对做小动作的学生,如果教师批评,其他同学会不以为然,也分散了注意力;如果通过表扬某个同学来提醒他,效果会更好。这就是语言激励的作用。对班上一个书写能力相对差的孩子,我常常鼓励他:“别着急,用心练,瞧!像这样练下去,你准能超过大家!”后来,他认真练写,找到写字的规律,终于写得一手漂亮的字。

(二)批语激励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发挥榜样的作用和情感的功能。学生年龄小,善于模仿,教师首先要“身正为范”,力求每次批改作业都不出差错,每个文字符号都要清楚漂亮,这也是对学生的尊重。其次,要“情”字当头,努力架起师生情感的桥梁。批改作业时,写上鼓励的话语,画上可爱的笑脸,盖上各式的印章……细致入微的关注,润物无声的激励,会让每个孩子努力表现自己,精益求精地完成好每一次学习任务。

(三)其他激励

评价激励应来源于方方面面,有来自教师的、同伴的,也有来自家长的、社会的。只有全方位的评价,才能充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语文的天地很大,孩子们所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个标准答案、一篇篇课文、一本本语文书。我们应蹲下身来,呵护童心,静静地倾听花开的声音。

(责编 韦雄)

同类热门论文
本类最新论文
本频道最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