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 投稿BB姬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637次
  • 评分4
  • 32
  • 0

浙江临海市括苍镇中心校(317027) 何华英

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倾听”也随之被提上日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逐渐重视对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这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俗话说:“会说的,不如会听的。” “说三分,听七分。”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著名的“听”来的钢盔的故事足以说明善于倾听的魅力。只有会听才能真正会说,才能更好地了解对方,进行有效的交流。那在课堂上,我们又该如何教会学生“倾听”的学习技巧呢?

一、抓住典型,正确认识倾听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答非所问,还有的学生不知如何开口等,倾听能力较为薄弱。虽然,倾听是孩子获得的第一种语言技能,在他们开口说话之前已经发生。但如何做到善于倾听却是需要后天培养的。我们教师一定要正确认识倾听的重要性,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倾听行为进行指导和调整。

例如,有一次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坐在后排的几位学生在接头接耳,没有认真倾听作业要求,导致写作业时张冠李截、偷工减料。为此,我抓住典型,在班内进行了集中教育,并把我在网络上无意间看到的一则关于乔·吉拉德的故事,作为典型事例讲述给学生听。故事的内容大致是这样:乔·吉拉德在一次推销中因为没有自始至终倾听对方讲话的内容,认同顾客的心理感受,导致了原本洽谈顺利的客户最终变了卦。通过真实的故事教育学生、启迪学生,学生明白了倾听的重要性。

二、营造氛围,调动学生倾听的兴趣

莎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 学生倾听的细心程度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教师应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努力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倾听环境,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倾听的兴趣。这样,倾听才能真正走向丰富和深刻,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

例如,在每节语文课上,为锻炼学生听与说的能力,我都在课前设置“家庭新闻播报”这一环节,要求学生播报时尽量使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并尽量做到语速较慢、吐字清晰、发音准确。学生们都会兴致勃勃地向大家讲述前一天家里发生的有趣、有意义的事情,或者说说自己在上学、放学路上的所见所闻以及到公园等环境优美的地方倾听到的自然界的声音,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在这个活动中,师生、生生之间的多重交流与倾听尽情展现,使学生体验到分享和倾听的乐趣。

三、明确礼仪,教给学生倾听的技巧

小学生活泼好动,常常会不守规矩。教师除了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外,也要懂得与学生沟通技巧,提醒他们如何做一个文明的小听众:当别人说话时,自己一定要保持安静,要有礼貌地倾听,不乱插嘴。同时,要教给学生倾听的技巧,要抓住别人发言中的优点和不足,要边听边比较异同点。只有做到安静、专注、积极思考,才能正确地理解别人所表达的意思,于片刻的沉静中点亮思维的火花,于正确思维的发展中提升综合能力。

例如,在语文课上,我经常采用“耳听八方”的小游戏来引导学生掌握倾听的技巧。每一次活动,我都会强调:“每个题目老师只说一遍,你们要仔细听,听错了、听不全或者记不住的话自己要负责噢!”接着,我说几句简短的话让他们仔细听,学生复述,并找出准确无误的“顺风耳”重点表扬。经过几次练习后发现:学生都能在关键时刻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认真倾听起来,效果比以前一遍遍地重复来得好。

四、有的放矢,有效落实倾听训练

每个人说话都有他想表达的意思。我们应该采用多种训练方法,如听说训练、听后质疑、听后辨别等形式来培养学生善于听他人的话,思考他人的话的能力。这不仅能够有效地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也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记忆力、理解力,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荔枝》一课时,我在课上讲述了历史上有名的杨贵妃吃荔枝的故事,即杜牧在《过华清宫绝句》中描写的场面。故事说完,我随机点名让学生复述。有个学生说:“杨贵妃喜欢吃荔枝,唐玄宗为了博杨贵妃开心,就让快马日夜兼程送到皇宫,累死了很多战马,民怨很大。”在这段复述中,故事内容没有太大的差别,但学生漏说了一个重要信息:荔枝产在海南,皇宫在长安。如果能将“快马日夜兼程送到皇宫”这句话改成“将产在海南的荔枝快马日夜兼程送到长安”,这样一来,信息就更完整,引出的后一句“累死了很多战马”,也就显得顺理成章。训练学生倾听能力的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提高倾听的质量。

孔子云:“倾耳而听之,不可得而闻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正确地指引和训练学生良好的倾听能力会对学生的未来产生我们无法估计的巨大作用。我们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设置课堂教学环节以增强学生倾听的效果,将倾听能力的训练渗透在语文教学中,以促进学生在倾听中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