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际联盟+学习型网络社区”助推城乡中小学教师伙伴式合作

  • 投稿水水
  • 更新时间2015-09-06
  • 阅读量552次
  • 评分4
  • 25
  • 0

◆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顾淑红 付海波 刘孙芸

【摘 要】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日渐成为我国教育界关注的重点,鉴于我国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严重不均衡的现状,促进城乡中小学教师伙伴式合作就成为了促进教育资源相对均衡的重要举措。文章通过分析农村地区中小学教育的背景,发现城乡中小学教师伙伴式合作存在着编制和保障、人才流通等一系列问题,认为构建校际联盟,成立学习型网络社区是助推城乡中小学教师伙伴式合作的方法之一,有益于助推农村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伙伴式合作;校际联盟;学习型网络社区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6-0017-02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教师教育课题“Web2.0环境下创建区域性中小学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桂教师范[2012]66号);广西新世纪教改课题“港口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2JGB118);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立项项目“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教师网络研修社区的构建研究”(项目编号:师政教学〔2013〕70号)的研究成果。

一、城乡中小学教师伙伴式合作的背景

1.农村教育薄弱。在多年城乡二元化背景下,中国农村教育薄弱的问题日益凸显,在广阔的农村落后地区,中小学教育领域城市“反哺”农村已势在必行。农村教育存在先天劣势,兼又被多年忽视,已呈畸形式发展态势。相对于城镇教育的大投入、大手笔,农村教育投入严重不足,使得整个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师资质量严重落后,办学条件和办学手段也很落后。另一方面,在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观念下,很多农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落后地区,依旧存在着一种“读书无用论”的思想,一些民众认为教育是个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不愿意支持教育的发展,存在目光短浅、单纯追求短期经济利益等弊端。

2.追求教育平等是大众意愿。公平的教育环境一直是民众所奋斗的目标,当代中国,教育资源分配并不均衡:在公共财政方面,更多的资金流向了基础更好的城镇教育,而相对落后的农村则只能分到财政资金的一小部分;而在更重要的师资方面,中小学农村教师没有城镇教师一样的待遇,甚至很多农村教师还只是民办教师,没有政府所承认的编制,师资力量的绝对失衡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由此,如何将有限的教育资源进行更有效率的分配,特别是教师资源的进一步流通利用,是解决农村教育困境的重点。

3.发展三农需要重视农村教育。三农问题长期以来都被国家所重视,解决农村、农民、农业的发展问题成为了社会的热点。基于教育的的基石效应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发展教育成为了重中之重。解决农村的教育问题,不仅可以提高农村地区的整体素质水平,对于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更是具有重大影响。现今,国家出台了多项措施推动农村教育发展,以引导更多的教育资源流向农村地区。

二、城乡中小学教师伙伴式合作的困境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地区将中小学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发展作为促进地区教育均衡的重要方式。如上海市“新农村教师教育新路”中提出加强城镇教师与农村教师的沟通协作,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水平。然而,在整个支援的过程中,依旧存在着些许问题亟待解决。

1.编制问题和保障问题。2006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发布,教育部明确提出中小学城镇教师更多地参与到农村教育工作,甚至将城镇教师在农村学校任教的经验作为评选高级职称的依据。由此,一些城镇教师为了编制和职称,以支教为名,谋取自身利益。而对于支援农村教育的城镇教师保障,如何确保他们的薪水待遇和基本福利,这也是必须重视的问题。

2.人才机制流通问题。支援农村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而人才机制的流通问题长期存在,目前,中国通过实施“农村教育硕士”培养计划,从具有研究生免试推荐资格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中挑选了一批优秀青年赴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学校任教,而在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方面,选取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形成必要的流通机制,从而保证教师资源的长效流通。

三、城乡中小学教师伙伴式合作的策略

1.构建校际联盟。教师的均衡分配在教育问题里成为一个难题,相对于农村而言,城镇更具有吸引力:如更高的薪酬,更好的福利保障等,越来越多的优秀农村教师走向城镇;另一方面,现有的一些农村教师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落后。因此,在整个社会师资力量并不是很充沛的大背景下,构建校际联盟,形成教学协作就成为了城乡教师协调发展的必然趋势。①考虑到农村教师的相对弱势,在教学协作里,应由城镇教师作为主力军,但是他们之间是一种平等的教学合作关系。②加强教师间的互助合作关系,比如,教师师徒结对活动、新老教师的“传帮带”活动等。通过制定方案、参与活动、检查考核等过程,打造一个不断前进的教师群体;③开展伙伴式合作,不仅要求教师之间协作,更主要的是整个城乡教育系统之间的合作,相关教育主管部门要起到领导作用。对于城镇教师而言,发挥自己的业务能力优势,带动农村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改变一些落后、不适宜的教育方式,会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在整个伙伴式合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教师积极性不高的问题,由此,有必要建立相应的考核和竞争机制。竞争机制的建立,旨在促进农村教师学会学习,从被动转向主动。校际联盟的建立及形成城乡教师之间的伙伴式合式,将有利于提高整个城乡教师队伍的水平和质量。

2.成立学习型网络社区。网络技术近年来的蓬勃发展及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让城乡中小学教师找到了与其思维方式、工作方式、行为习惯及表达方式相互匹配的虚拟空间。从最初的E-MAIL、QQ、MSN、BBS、博客到现在的SKYPE、微信等,每一种以学习为目的的网上交互行为,都很好地契合了城乡中小学教师群体追求进步的要求,应建立一个专门面向城乡中小学教师的学习型网络社区,让城乡教师随时可通过网络社区平台相互切磋,共同进步。如通过Blog、RSS、Wiki、SNS、IM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即时传送文字、声音、图像,为学习者的学习和人际交往提供多媒体化、互动性的立体途径。这些技术注重个性化与交互性,该环境中的学习者可自定步调和方式学习,也可与他人协作学习。通过这种“平等互动、多元协同、自主探究、远程开放”的网络社区,让城乡教师广泛、深入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成立学习型网络社区,以信息技术促进教育信息资源城乡共享,可以抓住以下几个着力点:

(1)让志同道合者集聚。城乡中小学教师学习型网络社区,是由一批立志于献身教育事业的“志同道合者”共同组成的,学习型网络社区的每位参与教师,因“志”凝聚而成为网络社区的“魂”。对于不同的城乡中小学教师个体而言,在智力和能力上占优势的城镇教师不一定能激发相关的兴趣和爱好,但是与智力类型相关的兴趣和爱好却能更好地发展智力优势。志趣相投的城乡中小学教师,通过网络社区这个平台,实现各成员通过互动环境交流、研讨,超越时空限制,随时无拘束地彼此表达与相互倾听,实现志趣相投城乡中小教师的相互熟悉、接纳、赞赏、分享、互助,为提高相互合作和协作的能力、水平搭建平台,助推城乡中小学教育更上一层台阶。

(2)以县为单位建设教育信息资源库。建立城乡中小学教师学习型网络社区的关键在于优秀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共享,建议以县为单位,集中主要资金,建设大型的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库,整个区域内,各学校和教学单位集中共享,不再单独组建本学校的教育信息资源库,通过信息资源库,农村教师和城镇教师分享统一的资源,使得整个教育在起点上是公平的。

(3)不断扩充和丰富中心教育信息资源。在整个信息资源库中,信息是处于不断更新的过程中,需要重视资源库建设管理,城镇教师和农村教师在利用信息资源库的同时,也要不断提供最新的教学资源,将教学中创作或完成的资源分享出来,以实现城乡信息资源高度共享。现代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加快农村教育的发展,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供了可能。通过教育信息化,让基层、农村学校的教师也能第一时间掌握最新、最全的教研信息、优质教学资源。

3.建立补给制度。建立补给制度,通过提高教师工资待遇,提供更好的福利待遇等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在国外,普遍存在着这种补给模式,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针对我国国情,在师资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尝试以下两种办法:①师范生免费培养计划。选择基础条件较好、培养能力较强的高等师范院校实施免费师范生培养工作,进行创新性教师队伍培训。将课程安排和实际情况相结合,开展“订单式培养”。所谓“订单式培养”,就是根据农村地区所需要的具体教师类型,开展针对性的培养,剔除不切实际的课程开设和不必要的培养任务,让培养出的师范生更加符合农村教育的实际需要。

②流动岗位制度。在不断扩大教师数量、提高教师整体水平的情况下,适度建立流动岗位制度。在韩国,存在着一种教师互换制度,每隔2~4年,教师都需要在本地区城镇与农村学校之间调动换岗,以保证城镇与农村之间教育质量相对一致,这种制度对我国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该制度一方面能够让城乡中小学生得到相对平等的教育,有利于实现城乡教育的相对均衡;另一方面,在不断流动换岗的过程中,城乡中小学教师需要面对来自城乡不同区域的、形形色色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这将考验城乡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能力,促使他们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刘志耀.以信息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4).

[2]阎亚军.北仑模式:区域教师专业发展探索[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3]马晶.web2.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J].软件导刊,2011,(9).

[4]徐国梁.伙伴合作——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脉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5]李娜.关于城镇教师对口支援农村教育的政策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7.

(编辑:朱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