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山乡”资源

  • 投稿Char
  • 更新时间2015-10-09
  • 阅读量144次
  • 评分4
  • 76
  • 0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幼儿园 李绪鸿

【摘要】幼儿园如何结合本园的环境,从实际出发,开展丰富多彩而又具有本土特色的活动,成为幼教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文章从如何将“山乡”资源与教育内容与教育环境、教师的任务、儿童的活动与发展有机融合作以阐述。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资源;应用;合理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21-0061-02

我园(此处指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幼儿园,下文同)地处鄂西北山区县城,作为一所居于城乡结合部的幼儿园,如何结合本园的环境,挖掘利用得天独厚的本土资源,创设丰富的物资材料,开展丰富多彩而又具有本土特色的活动,促进幼儿获得个性化的发展,成为幼教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孩子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做什么、怎么做和追求什么”的要求。如何将教育内容与教育环境、教师的任务、儿童的活动与发展有机融合呢?首先,需要清楚了解我们的本土资源,分析哪些可以为幼儿园教育所用。

一、了解当地特色,梳理山乡资源

通过对本地资源的梳理,我们将其划分为非物质类、物质类、自然类。

1.文化资源。农村幼儿园所处的区域往往会有一些具有特色性的资源,比如本土文化或者是本土产业等,而这些特色非资源往往能够带给幼儿不一样的活动、不一样的体验。比如:我园所处的区域就有源远流长的“诗经文化”、“民俗文化”。在幼儿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开展具有本土特色的主题活动,既能够加强幼儿的亲切感,又能够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2.自然资源。

(1)动物资源。陈鹤琴先生认为:“越是接近孩子生活的东西,也就越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对于城市幼儿园中幼儿只能通过图片来认识的小动物们,农村幼儿园具有更得天独厚的条件。春天屋檐下筑巢的燕子、小溪里游动的蝌蚪、春耕的黄牛……夏天池塘里飞舞的蜻蜓、躲在枝头的知了……这些生动而鲜活的生命让我们的教育也随之生动起来。比如:在认识动物的时候,教师就没有必要画图或者去网上搜集视频、模型。可以直接引导幼儿观察身边活生生的动物,参与饲养,进而再回到幼儿园和大家分享。培养幼儿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发现、表达的多种学习能力。

(2)植物资源。城市里有着规模庞大的植物园供幼儿观赏,农村幼儿园有着大自然这一更为广阔的天地,田间地头的各种农作物、片片森林里的花草树木……春有播种下的嫩芽、夏有接天的莲叶、秋有金黄的麦田、丰收的瓜果……这些资源让教师们充分摆脱活了动室的束缚,比如:春天带孩子们到大自然去,发挥自然的教育价值。孩子们观察桃花的蓓蕾、钻出土地的嫩芽……田间、地头耕种的农民,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不仅增长知识,更能愉悦身心。

二、收集山乡资源,筛选可用资源

面对这样丰富的资源,我们应该怎样合理地开发利用呢?首先要收集具有教育价值且有特色的本土资源。

1.多措并举开展收集。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激发教师收集的积极性。通过“走出去”多种形式加强教师学习,开阔思路,使教师认识到农村地域环境的优势所在,转消极“等”的思想为积极“找”的行动。我园在组织教师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积极带领教师先走出幼儿园、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多方收集资料。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活动,养成收集的习惯,大胆展现自己的收集品,并通过相互交流、研讨,扩展活动思路,明确收集范围与收集的多种途径。既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收集本土材料,又要求对收集的材料进行分类。我们根据当地特色,把乡土材料更详细地分成:文化类、植物类、动物类、沙石类、废旧日用品类,为有目的地应用于幼儿园开展活动奠定了物质基础。

(2)家园携手共同参与资源收集。发动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收集活动。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传收集各种材料对孩子进行教育的重要价值,让他们真正了解各种物品的再造性功能与作用。同时,让家长欣赏一些利用收集的材料制成的成品、半成品教学玩具,以激发家长的积极性。在亲子活动中,让家长利用自己和孩子一起收集的物品,开展各类创作活动,激发家长共同参与幼儿园活动的兴趣。社会的各行各业均有幼儿园的家长群体,他们所从事的行业的不同,也为我们弥补了教师单方面收集的困难与不全面,宣传行业的家长提供了大量文化遗产的资料、中老年家长群体为我们提供了民俗——舞火龙、炸卷卷、黄酒酿造的详细制作工艺、经常在田间地头劳作的家长群体为我们传授了各种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和种植技巧。

2.分门别类进行筛选。丰富的教育资源怎样合理利用呢?我们在广泛收集的基础上又进行了筛选,对资源应用的领域和方法做了要求。如图所示:

三、合理应用资源,实现师生共进

1.创设独具匠心的环境。新《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只有将幼儿熟悉的、本土化的资源充实到幼儿园来,才能将本土资源为幼儿园教育所用。因此,要求在环境创设上独具匠心。比如:我园在户外活动场地规划出小山坡,上面种上不同的树种;规划出一片小菜园、小农场,种植各种收集来的瓜果蔬菜种子供幼儿观察;用成串的红辣椒、玉米棒、丝瓜蒌、小葫芦做悬挂装饰;用豆子、麦秸等农作物制作的手工作品做墙面装饰……这些由教师和孩子共同参与的建设、共同制作的作品,让幼儿与环境互动起来,使环境真正为教育服务。

除了在公共区域的环境创设外,与此同时,各班结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点创设不同的区角,投放不同的材料。比如:在大班为幼儿创设手工区角,投放各种种子供幼儿做粘贴,提供蔬菜供幼儿做蔬菜造型等,开辟“班级小厨房”让幼儿加工种植出的食材,让幼儿体会收获的成就感。

2.开展特色鲜明的活动。适宜的材料能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一是本土文化资源的利用。独特的本土文化和产业使得农村幼儿园的孩子们拥有与众不同的活动区域内容。我县被誉为“诗祖故里”,具有独特的民俗文化资源。鉴于此,我们创设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活动。比如:在表演区幼儿开展的“诵诗经”,让幼儿体会到诗经的韵律美,带领幼儿走进尹吉甫镇和当地农民亲密接触,了解诗经文化的源远流长;元宵节前带幼儿欣赏独具地方特色的舞“火龙”,邀请民间艺人来教幼儿做龙灯、舞龙……幼儿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也挖掘了幼儿潜在的创造力、表现力,同时激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的真挚情感,发展了幼儿的社会性与交往能力。

二是本土动物资源的利用。比如,春天把小蝌蚪带进自然角,教师与幼儿探索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记录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详细过程。养殖蚕宝宝,让幼儿亲历蚕宝宝化茧成蝶的过程。对幼儿来讲自然界中的小动物特别具有探究性。观察这些动物的特点,并产生好奇、提出问题,幼儿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探索结果和与同伴分享。

三是本土植物资源的利用。除了开辟种植区种植当地的农作物——油菜、玉米、土豆、花生……在手工区利用种子等材料制作手工作品外,我们结合本土特色开发了“小花菇实验基地”、“黑木耳实验基地”,让小花菇在幼儿园基地生长,使幼儿在培育的过程中增涨知识,增强对家乡的热爱和身为当地人的自豪感。

3.提供丰富多彩的材料。材料既是教育意图的物质载体,又是孩子与知识之间的桥梁,更是诱发孩子兴趣、促进其个性发展的媒介,由此可见,材料的投放是区域活动开展的核心。因此,在材料的投放上首先要注重多用性。比如,农村各种的种子可谓是随手拈来即是,教师不仅将各种种子置于透明容器内给幼儿观察,还进行种植,又在手工区进行手工制作,还开展“夹豆子”游戏。使得材料在幼儿的活动中多变而不单一,激发幼儿不断操作的兴趣。其次,要注重探究性。只有既有探索性又有操作性的材料才会吸引幼儿。幼儿通过对材料的探索,发现问题,体验一次次解决问题的喜悦,也只有在新材料的不断刺激下,才能使幼儿对区域活动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比如,在探索区投放曲别针、麦秸、木块、石头等物品,让幼儿利用磁铁实验,幼儿在一次次的操作过程中了解判断,从而获得知识。第三,简单而具有可操作性。比如,我园还收集了大量的废旧日用品,并邀请幼儿家长制作小火车、宇航员服装、环保时装等,让家长和孩子共同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引导家长自觉参与支持提供资源。使本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步入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教师们逐渐正视农村幼儿园与城市幼儿园的不同,认识到立足本土,挖掘本土资源,结合实际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创设具有本土化特色的活动,既能丰富幼儿的知识结构,又能让幼儿感受到家乡提供的无尽的财富,获得成功地体验、和谐地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编辑: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