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偏旁化过程演变

  • 投稿图伦
  • 更新时间2015-10-09
  • 阅读量314次
  • 评分4
  • 83
  • 0

文/刘 婕

【摘 要】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任何语言都具备语音和语义两个要素。记录语言的方式不同,因此产生两种性质不同的文字体系。根据汉字的构形原则,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本文主要是对偏旁化的现象进行分析,论文首先介绍偏旁化的提出,分析产生偏旁化的原因,最后论述偏旁化的规律。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汉字;偏旁化;演变

一、汉字偏旁化的提出

许慎《说文解字·叙》:“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文”是通过取形而造的字,都是独体字,“字”是文与文的结合滋生出来的合体字。“字”含有“文”,“字”里边的“文”有时会写在方块的一角上,这就是偏旁化。王玉新认为,汉字偏旁化是汉字的一种历史演变现象,是汉字隶变过程中发生的一种普遍的形体变异现象。汉字的偏旁化,是指一个独体字当用作偏旁构成的合体字时所发生的一种形体变化现象。一个独体字,当用作合体字偏旁使用时,隶变之后其形体往往会发生某种变化,如当“火”字作独体字时,隶变后写作“火”,但当作偏旁时常常变作“灬”、“火”等。通过这种变化,取消了一个汉字作为独体字独立的资格,由一个独立使用的汉字变成了一个偏旁。【1】汉字经历了从产生之初的以独体的“文”表词的具体意义到表抽象意义,再到后来以音义组合的方法为主的发展过程。

《说文解字》根据小篆字形分析字义,以表意的偏旁作为部首。偏旁和部首常常连在一起说,但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偏旁是合体字的构字部件,古人把左右结构的合体字的左边称为“偏”,右边称为“旁”,现在合体字的部件统称为偏旁。部首是偏旁,但偏旁不一定是部首。胡朴安《中国文字学史》:“有专书部首以为学篆者之研究,或谓之字原,或谓之偏旁。唐李腾有<说文字原>一卷,林罕有<字原偏旁小说>三卷,宋释梦瑛有<偏旁字原>,元周伯琦有<说文字原>。” “以上诸书,后人谓之偏旁学。偏旁学者,言识此五百四十之偏旁,而八千余字之孽乳,皆由此偏旁而出,即不难据偏形以求之。从鱼之字,不是鱼之名就是鱼之事,从鸟之字,不是鸟之名即是鸟之事。清儒教学童,每先以五百四十之偏旁,成书颇多,理虽浅近而事实重要。偏旁学遂成为文字学史之一名词。”【2】

二、汉字偏旁化的成因分析

(一)汉字形体变化对偏旁的影响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将汉字形体演变分为古文字和隶楷两个大阶段,隶书以前属古文字阶段,主要包括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以及秦代小篆;隶书以后属今文字阶段,主要包括隶书和楷书。古文字阶段的文字由象形到图形化、线条化再到笔画化,使象形程度大大降低。隶书是从古文字到今文字过渡的字体,从小篆变为隶书,是汉字形体演变的分水岭,向上说,它打破了“六书”的传统,把秦以前的数千年的象形文字,变成了“不象形的象形字”。向下说,它开始定型了近两千年来的汉字形体,隶变把古文字的曲线形体和小篆的匀圆线条变成了方折的笔画。隶变使汉字削弱了原有的象形和图画意味,逐渐走向线条化和符号化,最初的构形理据面目全非,这也促使了汉字偏旁化的进程。

(二)汉字结构变化对偏旁的影响

文字要便于书写,书写要求便捷。汉字最早构形模式是以表意为主体,随着汉字发展,构形的形声化成为方向。据统计,在甲骨文中,形声字只占20%左右,到小篆时期,形声字的总数已经超过了80%,到了现行汉字中,形声字占到90%以上。裘锡圭先生在谈汉字结构上的变化,提到形声字的比重逐渐上升,所使用的意符以形符为主变为以义符为主,记号字、半记号字逐渐增多三点,看得出汉字象形程度的降低,使表意字形也无法再起原有的表意作用,形声字比重上升,促进汉字发展。汉字结构变化,也促使了汉字的偏旁化。

三、汉字偏旁化的规律

汉字系统中的一个独体字,往往会偏旁化成若干个不同的变体。至于分化成的变体,常常是受方块形构造的制约,也有较严格的规律可循。蒋善国认为是隶变造成了字形的“分化”与“混同”,“隶变消灭象形文字原形,主要是它臆造偏旁,混同了形体不同的字,同时也分化了形体相同的字,强异使同,强同使异,造成了汉字形体的巨大变化。”

王玉新认为,从发生学的角度看,偏旁化最初可能是不自觉的,但却反映出了汉字功能变化的一种规律。他将汉字偏旁化过程中汉字形体变化的特点,分为异形、省形、拆形和缩形四种情况。异形指通过形体的变化偏旁化为一种同原来不同的新的形体的偏旁化现象,常常通过改变原字形的结构、笔画或简化得来,变形方法不同,形成不同的变体,如“水—氵、氺”。省形指通过省略原字符的一个结构部分或笔画,从而改变原形体形成新的变体的方法,如“虎—虍”。拆形就是把一个字符分离开(中间嵌入其他偏旁)形成不同的变体方法”。缩形是相对汉字是方块字而言的。一个独体字,无论笔画多少,都占满一格。缩形后,要么变窄,要么变扁。

何琳仪采用了“异化”这个名称,是指文字的笔画和偏旁有所变异,认为异化的结果,笔画和偏旁的简、繁程度并不显著,而笔画的组合、方向和偏旁的种类、位置则有较大的变化。组字字形的异化和同化的结果,确定了汉字偏旁的构形,在这个过程完成后,偏旁才基本上在确定的位置上有了确定、统一的构形。

汉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体不断演变,符号化程度不断提高。汉字偏旁化反映着今文字同古文字的本质区别,体现着隶变之后的今文字的特殊构造规律,认识偏旁化现象对认识今文字尤其是现代汉字的构造、构形规律意义重大。

注释:

[1]参看王玉新2000《汉字认知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101页

[2]参看胡朴安1983《中国文字学史》,中国书店,239-241页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中华书局,2012

[2]胡朴安.《中国文字学史》[M].中国书店,1983

[3]裘锡圭.《文字学概论》[M].商务印书馆,1988

[4]王玉新.《汉字认知研究》[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

[5]蒋善国.《汉字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

[6]何琳仪.《战国文字通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刘婕(1989.12-),女,吉林省白山市人,硕士,研究方向:文字学。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