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辩证的眼光看待文本解读个性化的四个统一

  • 投稿南小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1038次
  • 评分4
  • 51
  • 0

江苏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210000) 曹海永

[摘 要]文本解读个性化是以生命作为终极关怀对象,着眼于生命健康、积极和可持续的发展。然而,在个性化解读的过程中,总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元素。因此,要以辩证的眼光来看待文本解读的个性化,实现解读过程中自由与严谨、开发与保护、尊重与引领、生动与有效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文本解读 个性化 辩证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37

“文本解读个性化”已经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命题和实践共识,自然也成了课堂教学的生命化追求。作为理应坚守的一种观念,理应秉持的一种策略,理应追寻的一种境界,“文本解读个性化”教学基于生命、始于生命,但更重要的是为了生命、发展生命、润泽生命。它以生命作为终极关怀对象,着眼于生命健康、积极、可持续的发展。然而,教学现实中,我们总能在“文本解读个性化”课堂上听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看到一些不和谐的细节,感受到有些不和谐的氛围。尤其在新课改思想潮席卷教学之时,一些教师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思想与时俱进,急于“照葫芦画瓢”,于是课堂自由了,拓展了,温情了,却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应有的严谨、保护、引领和全效。任何事物都存在一定的“度”,真理再向前走一步就可能变成谬误。其实,我们应以一种辩证的眼光看待文本解读的个性化,努力实现解读过程中自由与严谨、开发与保护、尊重与引领、生动与有效的有机统一。

一、自由与严谨的统一

自由是人精神的本性,把自由的精神贯穿、融合于课堂教学,是“文本解读个性化”教学的根本诉求。黑格尔说:“只有消除人精神的束缚,精神才能生长。”自由体现在与知识的“相遇”中,就是一种对知识的向往、喜悦和由此激发出来的创造欲;体现在与教师的“相遇”中,就是一种主体间的平等交流和对话。自由使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体验到自在、和谐、安宁、怡然。学生的发展需要自由。这种自由是学生主体精神的焕发、民主思想的解放、创造心灵的飞翔。人只有处在放松、自由状态时,才会产生创新的激情,迸发创新的灵感,流淌创新的思想。然而,若是自由“过了火”,是否演化成“松散”“散漫” “涣散”呢?“文本解读个性化”教学倡导自由,于是自由的精神在课堂遍地开花。一些教师似乎理解为把一切的条条框框抛弃掉,就是还学生以自由了。可是,这样的自由又给学生带来了什么呢?学生想说就说,却不见了课堂应有的倾听;想学就学,却不见了课堂应有的自觉;想动就动,却不见了课堂应有的稳重……这种过度、过火的“自由”带给学生的负面影响将是终身的,是不可弥补的。正如克雷洛夫提醒的那样:“不要过分的醉心于放任自由,一点也不加以限制的自由,它的害处与危险实在不少。”其实,对课堂教学而言,自由与严谨并不矛盾。“文本解读个性化”教学正是需要建构一种新的秩序,这种秩序的实质应该是自由的,而其形成应该是以“严谨”为保证的。严谨并不一定意味着约束、限制、捆缚等,严谨的真正的、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学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自由的梦想,由“自由王国”走向“必然王国”。自由而严格,规范而解放,课堂将引发智慧有节律的碰撞,萌发思想有韵致的声音。

二、开发与保护的统一

人作为“万物之灵长,宇宙之精粹”,天生蕴藏着巨大的道德潜能和智力潜能。但由于教育环境和种种条件的制约,人的潜能往往处于“半醒”状态,即人类自身的资源,只不过被开垦和利用了小小的一部分。因此,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全部技巧和艺术,在于使每一个儿童的潜能发挥出来。潜能开发,理应成为文本解读个性化教学的价值取向,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潜能开发的要义在于使学生具有热爱创造的自由意志,丰富明敏的内心世界,独立自尊的人格力量。文本解读个性化教学呵护、关怀并张扬学生的生命冲动意识,使其在已有的现实规定中奋然而起,大胆地去追寻自我,实现自我潜能的充分、自由而和谐的发展,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和“高峰体验”的理想境界。发挥优势,发挥潜能,发展个性——这样的开发是必要的。然而,开发也应该适度,切不可一味地关心眼前、当下的利益。急功近利的开发是短命的,带来的是“后劲不足”,或许最终收获的只是“昙花一现”的伤感与吁叹。成尚荣先生有一句教育名言:“教育,首先是一种保护。”是的,我们要像对待荷叶上的小露珠那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表现欲和创造性,无微不至地保护学生的人格、自信、勇气、兴趣等。一句话,教学的保护,是对学生想做“好孩子”的愿望和意识的积极稳妥的扶植。保护的对立面是“挫伤”“扼杀”“泯灭”,我们切不可盲目追求教学的“立竿见影”“简单速成”,让教学这支“双刃剑”封杀学生的可塑性发展。基于保护的开发,要求我们以平和的心态原谅学生目前的落后,并用真诚的期待、发展的眼光相信学生日后的优秀。任何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追求,都只能是“欲速则不达”。其实,教学是一种“慢的艺术”。“文本解读个性化”也要顺其自然、顺势而为。

三、尊重与引领的统一

教学的本质不在传授,而是激励和唤醒,是一种价值观、人生观的引领。缺乏引领的教学,会导致自由精神的禁锢,独立个性的压抑以及创新思维的摧残和健全人格的没落。文本解读个性化教学是基于智慧的智性引领,是基于尊重的德性引领。一说到“尊重”,有的教师就不敢否定学生,不敢纠正学生,怕背上“伤害”“冒犯”的罪名。事实上,真正的尊重,是建立在维护学生人格尊严基础之上的“严格要求”,是对学生精神世界的信任和尊重。如果“尊重”是对学生的表达不置可否,这是对“尊重”的狭隘理解;如果对学生的偏颇解读不加以引领,让学生错误的思想泛滥,这是对“尊重”的人为扭曲。尊重学生,并不意味着我们对谬误也可以熟视无睹,听之任之。学生想对没有,说对没有,做对没有,这些都是需要直面和评判的。对孩子作出的任何无关痛痒的迁就、低俗的认可和廉价的表扬,只会让学生的认识领域和精神天地里“星星还是那个星星”,给他们精神世界的提升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教师应与学生平等对话,但教育的目的和方向决定着教师对学生成长所承担的责任。教师不能做放任自流的旁观者或毫无价值倾向的中立者,而应成为对话中的价值引导者。文本解读个性化教学呼唤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尊重,更渴求教师必要的、科学的、睿智的价值引领。精神唤醒、精神培植、精神建构,是文本解读个性化教学的应有之义。这就需要教师理直气壮地用智慧引领智慧,用人生感召人生,用真理启示蒙昧,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我们应该通过对学生生命至真至诚的关怀,细致入微的体察,促使学生生命之魂发生质的转向,从而无愧于“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无愧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神圣职责。

四、生动与有效的统一

生动的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氛围也因此其乐融融、高潮迭起。文本解读个性化教学需要生动,需要美轮美奂的课件,灵活多变的手段,精彩别致的形式,行云流水的过程……但是为什么许多精彩的公开课教学结束后,教师还不放心,还要再补课呢?在那些生动的教学中,是否存在着人为制造课堂亮点、回避必要教学内容的嫌疑呢?其实,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有效”,有效的合作与讨论,有效的拓展与补充,有效的思维密度与长度……综观那些被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课堂,真正的“有效性”却似乎被淡忘、漠视和遗弃了。执教者考虑得更多的往往是课改理论的焦点、专家学者的评点、观摩教师的看点,至于教学内容的重点、学生学习的难点,则只是象征性地带过,一如蜻蜓点水般轻巧、迅捷。有效的课堂教学追求一种“简单的深刻”,从内容上说,应该是真实的;从形式上说,应该是朴实的;从目标上说,应该是扎实的。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远离演练、彩排、渗透,坚决摒弃“作秀”!现在的一些公开课、赛课追求“完美的壮观”,完美得让人无懈可击,壮观得让人叹为观止。这种精心“打造”的课堂,“漂亮得就像假的”,留给教师的只有深不可测的感慨和遥不可及的羡慕罢了。本应充满情感沟通,洋溢智慧生成的“文本解读个性化”教学,没有了智慧交流的浪花,不见了思维撞击的火星。这种流畅有序的平衡课堂,只是在维持着一种惰性的应和,低层次的和谐,教学的有效性不幸沦落为“雾里花”“水中月”。当然,生动的教学应该是为了教学的有效,有效的教学也离不开教学的生动。“生动而有效”,我们的“文本解读个性化”教学将变得愈加成熟而和谐,愈加美丽而永恒。

(责编 韦 雄)

同类热门论文
本类最新论文
本频道最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