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习作一”教学实践的追问

  • 投稿周赛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768次
  • 评分4
  • 35
  • 0

江苏仪征市都会小学(211400) 李正宏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部分的实施建议中对写作教学提出这样的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让“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落到实处呢?我结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习作一”的教学实践进行了一系列追问。

第一问:为什么选三年级上册“习作一”追问?

这是我要解释的第一个问题。一、二年级都是写话,暑假一过,学生就要开始写习作了,不仅学生,就连家长都感到恐慌。学生从这时候开始,不再用方格本写话了,改用作文本,有些学生在周末也开始上作文辅导班了。种种现象表明,以往的三年级习作教学与低年级的写话教学有断裂带,有一种让学生和家长大跃进的感觉。

从理论上讲,循序渐进是基本的教学原则,但是在写作教学中,这个原则贯彻得并不彻底。所以,我的这篇文章想以三年级上册的第一篇习作为切入点,探讨一下低中年级从写话到习作的衔接问题。

第二问:课标是如何体现写话和习作的循序渐进的?

课标对作文有了新的叫法,一、二年级叫做“写话”,三至六年级叫做“习作”,七至九年级叫“写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新名字呢?课标是这样解答的: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回顾一下低年级的写话,要求并不是很高。任教老师的教学重点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勾起学生表达的欲望。所以,低年级写话时,并不强调写多长,一句话也可以,两句话也行。

中年级学生习作技能训练的重点是进行片段以及最简单的篇章的写作。这里所说的片段是指句群和篇之间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形式上表现为一个自然段,也可以表现为几个自然段,相当于平常讲的层次和片断。由此看来,低年级写话是通过句子来表达,中年级习作是通过段来表达,而高年级作文则通过篇来表达。课标是这样循序渐进地安排的。

第三问:教材和编者是如何体现写话和习作的循序渐进原则的?

首先我们来看看“习作一”的开场白:“从今天起,我们要开始习作了。习作并不难,只要把自己做过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就行了。有好多同学上学期的写话,就已经是习作了。”这个开场白的第二句话体现了课标“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这一教学要求。第三句话是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习作”这个概念提出的,是为了减缓学生内心对习作的冲击而说的,换句话说就是:“还是按照二年级的写话要求来写,写话和习作差别并不大。别怕,你可以的。”

再看看“习作一”例文后面的话,第一句:“这就是习作!”学生读完例文,想:哦,原来真的和写话一样,不用怕了。第二、三句:“读了这两篇习作,你有什么感觉?你一定会说:‘这样的习作,我也会写,说不定写得比这还好呢!’”这是教材和编者为了落实课标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精神而设计的语言。学生会想:既然这么简单,又能比例文写得还好,那还不赶紧试一试?内心的表达欲望被编者这些“煽动性”的语言给激发出来了,学生的小宇宙终将爆发。

三年级的第一次习作就在“习作并不难”“这样的习作我也会写,说不定写得比这还好呢!”的背景下开始了。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习作一”就这样串联起了低年级的写话和中年级的习作。

第四问: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循序渐进地落实写话和习作?

下面我结合“习作一”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谈谈如何落实“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要求。

教学目标

读懂例文《好阿姨》、《假如我有一支神笔》,让学生明白写作文就是把自己的见闻记下来,把自己所想的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1.导入谈话(消除对习作的陌生感)

亲爱的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升入三年级,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有了一个新朋友——习作。二年级,我们经常写话,写了好多生活中的故事。我们的新朋友“习作”并不可怕,只要把我们以前听到的、看到的、做过的、想到的写下来,让其他人看明白,就是“习作”了。其实呀,好多同学上学期的写话,就已经是习作了。习作并不可怕,也不神秘,你们今后一定能轻松地写出精彩的习作来。

2.学习例文(初遇习作)

(1)例文阅读

阅读例文一:《好阿姨》

师:首先让我们读一下《好阿姨》,考虑一下,小伙伴笔下的阿姨好在什么地方。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师:好阿姨热情吗?再读一读,和同学讨论。

总结:小伙伴留心观察日常生活,真实地记录下了他去商店买牙膏的所见所感,通过阿姨的动作和语言再现了一个热情待客的阿姨。所以说,习作不难。

阅读例文二:《假如我有一支神笔》

师:首先读一读,要一边读一边想,小伙伴有了神笔以后,他想干吗?

总结:小伙伴奇特的想象,说明小伙伴充满自信。所以,习作可以写自己的想象,只要充满自信,自由想象,习作就会精彩。

(2)交流感受:同学们,读了《好阿姨》和《假如我有一只神笔》两篇例文后,你们对习作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3.确定内容(其实就是不确定范围,打开思路,任其选择)

4.学生第一次习作(关注生活,亲身经历)

(1)明确写作要求

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轻轻松松地写出我们的第一篇习作。写什么呢?

(2)回顾生活:开学时,同学们买钢笔的事还记得吗?

①指名学生回顾买钢笔的经过。②学生评议,给予补充。③写一写其他事。

(3)同桌交流各自的回顾内容

打开了思路的学生,写出的内容很有趣。有的写《放学》,有的写《打电脑》,有的写《美丽的秋天》,有的写《奇怪的梦》,有的写《闯祸了》……贴近生活的习作思路让学生五彩缤纷的生活跃然纸上。张庆老师在《谈谈国标本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习作部分的编写意图》一文中谈到苏教版作文编写意图时用“三多一少”来概括。其中,第一“多”就是多一些情趣。他说:“乐于表达的前提是对习作有信心。为此,我们在三年级写作伊始,就给孩子排除认识上的障碍,让他们知道写作并不难……”

第一次习作指导中,老师以鼓励为主,增强学生“我能行”的意识。评价中适当增加优星比例,并及时和家长沟通,指导家长在欣赏孩子的第一次习作时只表扬不批评,把兴趣和自信放在第一位。《语文教学参考用书》这样表述起步阶段的习作教学:习作教材以“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实践、体验”为宗旨,在内容安排上富有儿童情趣,在呈现形式上力求灵活多样,在操作练习上提供多种选择,在习作评价上强调要求适度。教材的上述特点,有利于解除师生的思想束缚,让学生轻松愉快、自由自在地走进习作的起始阶段,并在习作过程中不断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

孩子们在“习作一”中体验到自信和快乐,面对习作多了一份亲切,少了一份畏惧。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只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紧扣学生的喜怒哀乐的习作训练,才能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教者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握好中年级第一次习作的坡度,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在习作上不产生畏难情绪,从而进入快乐习作的境界。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