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生活激童趣亲近经典乐阅读——小学低段儿童“亲近经典”课外阅读实践策略探析

  • 投稿Ener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297次
  • 评分4
  • 82
  • 0

江苏南通市通州区二爻小学(226300)  褚冬梅

世界上较为发达的国家,几乎都在国家层面,从时代的高度和长远发展的眼光来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如美国的“阅读优先运动”,芬兰的“学生阅读工程建设”以及日本“儿童阅读日”等。同样,我国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非常重视,不管是教育部,还是学者,都为此不懈努力。如朱永新教授倡导的“书香校园”构建等。但小学低段儿童还处于思维发展和阅读能力建构的起步阶段,缺乏自身独立的阅读实践和阅读体验的能力。因此,对这个特殊群体,除了施以系统、严谨的课内阅读教学外,我们应当积极联结生活,引入生动有趣、贴近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经典文学作品。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起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引入生活清泉,消减阅读距离感

经典文学作品反映作者对生活的追问和思考,寄托作者超越现实生活的思想情感。我们只有怀着生活之心细细品味、慢慢斟酌,从生活出发寻求与作者沟通交流的契合点,才能读懂经典,发现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审美情趣,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小学低段儿童基本上还处于形象认知阶段,直观感性的生活表象是学生认识世界、熟悉生活的基本载体。阅读不仅作为一种知识建构的过程,而且还是读者特有的一种审美体验活动。小学低段儿童如果没有从生活本源出发,确实难以理解经典文学作品所蕴含的超越生活的思想认知。因此,要在小学低段儿童中开展“亲近经典,培养阅读”的活动,语文教师必须引入生活这一汪甘甜的清泉,将经典作品或情节生活化,将抽象的人物形象具体化,让儿童觉得阅读经典就如生活般美丽、自然。例如,为了引导学生阅读《伊索寓言》,我们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寓言中的故事展现出鲜活的生活背景,缩小寓言故事与小学低段儿童的生活差距。在引导学生阅读完“狼来了”这一则故事后,教师可以请学生谈谈“阅读完这则故事,你学到了什么”,也可以请学生讲讲自己在生活中所遇到的类似事件,以此巩固寓言故事中所蕴藏的生活哲理。

二、巧设问题悬念,提高阅读兴趣度

对儿童来说,感兴趣或者好玩的东西,他们便爱不释手;而对不喜欢或缺乏兴趣的事情,他们往往会无条件地排斥和厌恶。而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需要儿童花费一定量的时间来完成。儿童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又往往比较短暂,加上许多经典文学作品又比较抽象难懂,甚至有些枯燥乏味,低段儿童如果没有得到外界的持续刺激,很难真正实现“亲近经典”,达到培养阅读兴趣的目的。问题是指引人类不断前行和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我们可以结合具体经典文学作品的特殊性,设计出一个个能够诱发起学生阅读动机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阅读、不断探索,从而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例如,在引导学生阅读《格林童话》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孩子们,假如狐狸和猫同时遇上猎狗,你们猜猜谁最后不会被猎狗咬住呢?”这样,为学生制造了认知冲突,诱发他们阅读“狐狸与猫”故事的需要和动机。在引导学生阅读“灰姑娘”时,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孩子们,我们今天要阅读的作品是‘灰姑娘’,但老师不明白:为什么故事中的小女孩会被叫做‘灰姑娘’呢?而且灰姑娘的家人那么坏,她又为什么会变得那么漂亮,而且还与王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样的问题让学生陷入迷惑状态,急切地想要知道问题的答案。教师便顺水推舟,拉上学生一把,共同进入“灰姑娘”这一故事的阅读之中。

三、妙用声音图片,深化阅读体验情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教师不仅能够将平淡无奇的教学内容转换为视听结合的内容,而且能够获取前所未有的教学信息,加强教育教学之间的经验交流沟通。因此,经典文学作品很多也得益于此,在网络上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存在空间,电子版文本格式、各种宣传片、人物形象图、经典解析等都是其在新技术条件下出现的新生事物。小学低段儿童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好玩、好奇、活泼的天性仍未褪去。如果单纯地以书本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会由于枯燥和无趣使他们无法提起兴趣;相反,如果教师能够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传输有关经典的有趣图片、小品表演视频以及动画宣传片等,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捧起书本,渴望进一步了解其详细的内容。

例如,在阅读《西游记》时,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结合网络上丰富的素材,如孙悟空、猪八戒的形象图片,符合文本内容的剧情,孙悟空独特的声音等,让学生或观赏,或猜测,真正地走入文本;也可以根据文中的一定情节,请学生进行现场表演,在观、听、读和演中体验经典的美。

总之,经典所蕴含的特有的文学艺术美,所具有精彩的故事情节和画面,正符合小学低段儿童的心理发展需求。让小学低段儿童亲近经典,就是为给他们提供心灵的滋养和幸福体验的“游乐场”。要想达到这样的目标,还必须依靠生活情境这个媒介,需要教师将经典内容生活化;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能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去探究的问题,以诱发学生阅读实践的动机,促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从而亲近经典,走进经典。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