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写作教程编写构想(下)

  • 投稿织锦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409次
  • 评分4
  • 78
  • 0

程翔

“技法”训练是基本方法

传统的写作技法训练侧重于对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忽视程序性知识。前者在提高写作素养方面起作用,后者在形成写作技巧方面有效果。二者同样重要。写作技法训练,就是将陈述性写作知识与程序性写作知识结合起来,按单元有规律、有梯度地分布在各个年级,从而形成系统的技法训练教程。

先说陈述性写作知识。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侧重于“知”。朱德熙的《写作指导》、何家槐的《作文基础知识讲话》、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写作知识》、复旦大学中文系的《写作基础知识》以及刘锡庆的《写作基础知识》都对写作知识有所构建,形成了由“绪论、主题、结构、表达、语言、修改、文风”构成的知识体系,即所谓“八大块”。在中学,则有文体统摄下极其详细的知识体系,并与阅读相结合,构成了所谓“知识树”。另外,陈子典主编的《写作知识辞典》将写作知识分成十七类,收辞目两千多条,可谓写作知识大全。这些知识总体来看属于静态的,对于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有益,但不能很快地转化成写作技能。

再说程序性写作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侧重于“行”。程序性写作知识就是我们常说的写作技法,很多学者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如秦亢宗的《写作技巧杂谈》、谭兴国的《写作技巧探微》、洪威雷的《写作技巧教程》等,都是这方面的代表。另外,毕桂发主编的《写作技巧词典》、林三松主编的《写作艺术技巧词典》、阎景翰主编的《写作艺术大词典》,也都为构建程序性写作知识体系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还有一些专门对付考试的所谓“亮点”技巧,比如“审题、立意、拟题、选材、扣题……”等等。这些知识介于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之间,操作性略差,稍加改造,就可以变为程序性知识。

理想的程序性知识有操作步骤,学生接受后可以立即尝试。笔者举几个例子来说明程序性写作知识的操作特点。1.“脉络句构篇法”,就是先确定脉络句,串联文章的段落,再具体写段落内容,使每个段落都紧紧围绕中心展开。脉络句一般放在每段的开头,从不同的角度、层次上来表情达意,像一条绳索紧紧搁住文章的中心。无论何种文体,都需要脉络句;无论初中生还是高中生,都需要有这样的训练。2.“分歧式构思法”,这是在记叙类文体的写作中使用的,就是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分歧”来构思,形成“出现分歧一消除分歧”的基本思路。3.“联想·分类·层进表现法”,这是议论类文体的写作方法,就是先联想,后分类,再按层进的逻辑关系确定写作顺序。4.“选取空间立足点”,这是说明类文体的写作方法,主要指在说明空间物体的过程中,首先确定一个立足点,然后以此为参照,按照前后、上下、左有的顺序,使用方位名词进行说明。5.“捕捉动情点”,就是先叙述自己被感动的背景故事,然后描写感动后内在和外在的表现,最后揭示感动的原因,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6.“寻找寄托心灵的绿洲”,这是散文写作中咏物作品的写作方法。散文讲究意境,意境需要情景结合。使用这种方法要先写事物的外形,展示“文学符号”的表层含义,然后揭示其内在意蕴(也可以不揭示,让读者去领悟)。描写“形”是为表现“神”服务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技法训练要按单元分布,体现写作教程的编写体例。陈述性知识一般作为“写作导语”置于单元的开头,阐明基本原理;程序性知识则作为“技法点拨”将原理转化为具体的操作步骤。还可以附上学生写的“参考例文”,供学生交流、讨论。如果一个学期安排练习3个技能点,每个技法重复训练一次(不一定每个技法都重复),实际上就是6次写作(期中、期末考试除外)。3次技法的练习应各有侧重,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这样,一学年就有6个技法,12次写作。三年大约18个技法,36次写作。一个“法”就是一个“点”,由“点”成“链”,构成写作技法体系,有梯度,呈单元分布,写作教程的科学性或许就体现出来了。技法的梯度区分是复杂的,须专门研究。

内容、文体、技法的关系

内容、文体、技法的关系,内容是根本.文体和技法是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也就是为思想、思维发展服务的。编写教程,要先确定写作内容,再考虑选择文体和相应的技法。单纯进行文体和技法训练的写作教学,只有写作的空壳,没有实际意义。学生写作的心理过程是,首先被内容所激发,然后才考虑采用何种表现方式,技法就更在其次了。特别是初学写作者,更应该高度重视内容。

内容是如何决定文体的呢?首先,学生成长规律决定了内容决定文体。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是未成年人,思想、情感以及思维都比较幼稚、单纯,驾驭语言的能力也比较弱,因此,所写的内容从小学到高中依次应该是“物、事、人、情、理”。小学阶段重点写“物”和“事”,初中阶段增加“人”和“情”的内容,高中阶段再增加“理”(意)的内容。写“物、事、人”,主要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写“情”是以记叙为主,写“理”则采用议论为主的表达方式。其次,从各种表达方式之间的逻辑关系看,记叙是抒情和议论的基础,抒情和议论都源于事实,没有无缘无故的抒情和议论;要想写好抒情和议论的文字,必须先写好记叙的文字。以《游褒禅山记》为例,王安石先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叙述了进出山洞的过程,这是客观存在,然后以此为基础展开议论,变为主观评论。如果抽去前面的过程部分,后面的议论就成了无本之木。即便是为情造景,景也是必备的基础。

因此,在初中阶段以记叙类文体的写作为主,高中阶段以议论类文体的写作为主,这是科学合理的。记叙类文体是一个庞大的家族,除了消息、通讯、传记、回忆等写真人真事的文章外,还包括小说、寓言、童话、剧本(剧本能否列入记叙类文体可以讨论)等虚构的文学作品。议论类文体也很丰富,政论、文论、史论、读后感以及学术论文都在此列。至于说明类和应用类文体,初、高中可分别涉及一点,数量要适中。

文体是如何决定技法的呢?技法依附于文体,没有独立于文体之外的技法。技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共性的,一类是个性的。所谓共性的技法,指的是在各种文体中都需要的,比如“脉络句构篇法”,古今中外,各类文体概莫能外。所谓个性的技法,指的是依附于某一种文体的,比如“选取空间立足点”,多用于空间描写的说明类文体。因此,确定了文体,相应的技法也就确定了。

基于以上三者的逻辑关系,写作教程的编写思路就比较清晰了:1.按单元分布,确定单元体例;2.按照物、事、人、情、理的逻辑顺序确定单元写作内容;3.根据写作内容确定文体训练顺序;4.根据文体顺序确定技法的分布。这就是关于编写“内容、文体、技法”三维中学写作教程的基本思考。

结束语

构建中学写作教学体系,使之早日走上比较科学的道路,这是众多语文工作者的梦想。特别是在20世纪初,语文独立设科后,有梁启超、陈望道、夏丐尊、叶圣陶、阮真、蒋伯潜等一批文化大家为此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起到了奠基的作用。新中国成立至今,又有一批专家学者耕耘在写作教学的园地里,继往开来,成就斐然。笔者在撰写本文过程中深受他们的启发,参考了他们的成果。本文拎出三条线索:内容、文体、技法,构成编写中学写作教程的三个维度。

笔者认为,无论怎么改革、创新,这三条线都绕不开,它们是编写写作教程的基本内容。这三条线各自发挥不同的作用,合起来就构成了写作教学的框架。本文对这三条线做了粗线条的阐述和梳理,许多实际问题需要在编写过程中加以解决。笔者梦想,写作单独排课,考试单独命题,提高写作教学的地位,使之成为独立的学科。笔者期待着有更多的同道加入到探索写作教学科学化的行列中来,群策群力,共同实现美好梦想。

(北京101中学 10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