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语文课程教学体系

  • 投稿西伯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540次
  • 评分4
  • 11
  • 0

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素质载体,语文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令人堪忧的是,语文的重要作用在很多高职院校并没引起足够的重视。语文课程到底该如何开设?已成当下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急需解决的课题与难题。

一、高职语文教学在提升学生职业综合能力中的重要作用

事实上,作为一门融工具性、实用性、人文性和审美性于一体的基础文化教育课,语文教育对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一)高职语文教学可以完善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高职院校生源多半来自基础教育比较薄弱的中专、中职或普通高中,整体语文水平不高。很多学生缺乏的不仅仅是经史子集等传统国学的基本人文素养,就连写一篇文从字顺的现代文或应用文都勉为其难。不能准确精炼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书面写作能力欠缺、错别字连篇等现象比比皆是。高职阶段的语文教学无疑是他们走向社会前弥补语文基础不足,避免在未来生活或职业生涯中可能出现的尴尬,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最后机会。

(二)高职语文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良好的语文素养是提高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和理性思维水平的前提,是提升学生学习方法能力(如信息和筛选能力;掌握制定工作计划、独立决策和实施的能力;准确自我评价和接受他人评价的能力等)的基础,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知识学习能力,尤其是跨职业或跨专业学习能力的重要保障。

(三)高职语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

社会能力主要是指一个人的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和善于沟通的能力。能协同他人共同完成工作,对他人公正宽容,具有准确裁定事物的判断力和自律能力等,是岗位胜任和在工作中开拓进取的重要条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报告中曾明确指出:“21世纪最成功的劳动者将是最全面发展的人,是对新思想和新机遇开放的人。任何把对劳动者的教育计划局限在可能产生短期效益的劳动技能上的企图,都将导致大量长期的结构问题。其代价将是一个僵化的非学习性的劳动市场。这种市场面临快速的不可预测的变化会风险很大。”可见,某些高职院校过度追求工具理性主义,忽视或忽略语文等人文社科类素养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是不可取的。

(四)高职语文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有专家曾就企业对高职学生语文应用能力需求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企业对前来应聘的高职毕业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有相应要求。其中89.7%的企业认为即使应聘者的专业水平等其他方面都符合要求,也会因为其(书面、口头)表达能力差而不予录用。在某些程度上,23.2%的企业要求高职学生有“很高”的语文应用能力,32%和34.6%的企业分别要求高职学生有“较高”的“一定”的语文应用能力。

二、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语文课程教学体系

面对学科地位日趋弱化的窘迫局面,高职语文教学只有顺应时代需求和学生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及时调整课程体系设计,方能于困境中找到一条合适的发展之路与生存之道。

(一)教学目标上,应在充分发挥高职语文人文性与审美性的前提下,强调工具性与实用性的培养

就课程总体目标而言,高职语文课程应强调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有针对性地、系统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尤其是听、说、读、写等职业关键能力,如能灵活运用倾听技巧,正确理解他人言语,具备有效倾听的能力;能熟练运用口语交际规则、策略及技巧,具备灵活应变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能熟练运用应用文写作知识,规范进行相关职业文书创作的写作能力等。

就课程单元目标而言,高职语文应根据课程总体目标的实际情况、各单元(或专题)的具体内容,结合不同的专业能力要求进行分解和细化。比如,将课程总体目标中的口语表达和社会交际能力目标分解为几个单元目标:能说比较标准的普通话;面对不同对象,能得体提问和回答问题;具备一定的与人交谈和沟通的能力;有一定的发言和主持会议能力;有运用语言技巧在人际交往中介绍各种对象的能力;有灵活应用委婉、幽默和模糊言语的能力;有一定的演讲能力;有一定的论辩能力等。

高职语文课程教学目标制定既要有统一要求,又要体现不同专业特色和学生个体差异。

(二)教学内容上,应注重与专业特色以及职业生涯发展需求的联系,突出重点,多能力并行发展

在一项关于企业对高职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具体要求的问卷调查中,在研究者将语文应用能力细分为听、说、读、写四项具体能力的前提下,91.4%的企业表示对高职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有要求,17.8%的企业表示要求高职学生有一定的文学修养。而权衡听、说、读、写四项语文能力的重要性,82%的企业认为说的能力最重要,会严重影响毕业生将来在企业的发展,以下依次为写、听、读。

基于现实需求,高职语文教学内容的设计应遵循突出重点,多能力并行发展的原则,构建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训练一个或几个相关的职业能力。

1.基础模块:侧重人文性和审美性教学。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能力目标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选用相关经典作品。作品编排上宜打破按文学史线索、国别或体裁进行编写的教材体例,并根据课时总量,设计成若干个教学专题(或常规学习任务),以任务来整合相关作品,引领教学,拓宽学生的人文视野,实现学生研究性地运用文学鉴赏知识和多种阅读方法阅读、鉴赏、审美经典作品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2.听说模块:侧重听说能力的训练,强化学生的交际与沟通能力。宜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对应的语言能力训练内容。如乘务专业的语言模块,应强调航空服务口语交际基本语言技巧;航空服务口语交际与播音普通话语音基础;空乘播音与表达技巧;航空服务口语交际与播音综合技能等方面的训练,构建一个有乘务专业特色的语言训练模块,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体现工具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

3.应用模块:侧重常用应用文书的写作技巧及训练。主张针对不同专业选择相对应的教学内容。如针对商务专业的学生,宜强化市场调查报告、市场预测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意向书、合同、商业广告文案、商品说明书、经营专用书信等应用文书的写作与训练;而针对安检或空保专业的学生,则应偏重规章制度、计划、总结、请示、报告(事故征候调查报告)、事故(或事件)记录以及安检(或空保)法律文书等应用文书的写作与训练。

三个模块不可偏废,而应有机整合,形成一套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有专业特色的教学内容体系,充分体现高职语文人文性、审美性、工具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应注重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性研究学习相结合,强化学生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

高职语文教学应变以教师为主体为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性研究学习的结合,以能力(如知识、技能和相应经验)培养为目标,以任务引领性教学、多元智能训练教学、模拟情景教学等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基础,引导学生心、手、脑并用,教、学、做结合,身体力行地获取知识与技能,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评价上,应以能力考核为主,构建一套既能充分发挥知识考核功能又能较好检测学生能力发展状态的评价体系

高职语文教学应弱化记忆性知识的考试,构建一种以能力考核为主,既能充分发挥记忆性知识考核功能又能较好检测学生能力发展状态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和手段,应多管齐下,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力避单一化的终结性评价,倡导面向未来、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注重专业能力(知识与技能)和职业关键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的整合,运用测试性评价(笔试、论文等)和非测试性评价(展示、演示等),在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其他方面,如积极的学习态度,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与沟通的能力及正确的人生观等,从评价学生学到什么,到评价学生是否会学习、会合作、会做人等;采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形成平等、友好、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按照定量记录与定性描述相结合的要求,采用百分制与等第制相结合的评分方式。以应用写作模块的教学为例,其考核评价组成可以百分制为标准,其中知识、技能考核(包括阶段性测试与终结性测试等)占40%;知识、技能实践评价(包括作业及课堂表现、创造性利用材料及结合实践体验进行写作等)占40%;职业态度与素养(包括课堂学习态度、课外实践及拓展积极性、团队合作能力等)占20%。

总之,高职语文教学应顺势而为,以就业为导向,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评价标准等方面全方位进行课程改革,从而构建一套符合高职教育规律与特点的课程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李祥贵.提高高职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是企业对高职语文教育的要求——人才市场对高职学生语文应用能力需求情况调查报告[J].今日科苑,2010,(6).

[2]薛晓螺.语文课程目标概论[J].当代教育科学,2006,(12).

[3]高山.以就业为导向理念下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探究[J].实践与探索,2010,(1).

(张 莹 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20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