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成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各种因素分析

  • 投稿闲愁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637次
  • 评分4
  • 39
  • 0

孙丽秀 常丽娟 胡桂红

教学模式是将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中间需要一个关键中介环节。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课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型或计划[1],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与一定任务相联系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教学模式既具有理论性又与教学实践紧密相连,是教学活动的指南。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移的过渡,以培养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高等院校办学的首选,高校的教学模式也必须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如何找到新的教学模式,科学合理地组织设计教学过程,形成保质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从我国未来人才培养方向和需求趋势的角度看,新的教学模式应该至少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是融拓宽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二是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三是强化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和对话。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激励着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高校应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模式、培养目标等,以适应社会建设的发展。教学模式看似是一个局部的问题,但是其作为从教育理论通向教学实践的桥梁起着关键的作用。当前,教育界对教学模式进行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已经占据了主流位置,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改革也成为一种大的趋势,期间又衍生出了许多独具个性特色的教学模式,但究其实质都是以理实一体化为基本的路数。实现教学模式的改革也会牵动各个方面、各种要素,那么只有科学、全面地剖析促成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各种因素,才能在高等教育中真正将专业课程中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机组合,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沟通,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将知识学习和技能养成并重,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针对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一种深刻的大幅度的调整和改革,不只是将教学和学生的学时时间进行了重新分配,课堂上增加的练习也不只是课堂的点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有现代教育理念作指引,有相关的科学理论作为基础,又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而且在教学实践中,成功地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不仅仅涉及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观念等的改变,外围的许多因素如果不能进行配套改革,只将改革局限于课堂,那么这种改革是一定不会成功的。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更需要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各个层次的高等教育院校和机构均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现阶段所有的本科第二批、本科第三批录取院校,正在积极转变自我的办学定位,它们逐渐放弃了科研学术的办学定位,而是转向了办应用型大学,这是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同时,为适应普遍提高我国国民受教育程度和综合素质的需要,高等教育大众化也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显得非常适宜,那么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改革也要坚持在这一前提下进行。正确地确定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是顺利推进教学改革的基础。

现代化的教学改革不是盲目的进行,必须经过慎重地研究和论证,本着科学负责的态度做好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工作。任何成功的改革都离不开科学的理论作为依据和支撑,在先进理论的指引下,改革将更为顺利。谈到教育改革,先进的教育理念不可或缺。理念是一种价值观,它昭示着方向、标准,理念犹如舟之航,弓之弦,可见理念对人类行为的先导性意义。王冀生教授在《现代大学的教育理念》说:“科学的教育理念是一种‘远见卓识’,它能正确地反映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的特征,科学地指明前进方向”,当然,“教育理念并不就是教育现实,实现教育理念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结合教育工作我们谈到的教育理念涉及: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发展观等。当今学术界和教育界将现代教育的理念概括为十个大的方面,包括: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创造性、主体性、个性化、开放性、多样化、生态和谐及系统性教育理念。这些与传统教育中保守的部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国传统教育中简单地崇尚道德教育、奉行师道尊严、追求教育的统一化和标准化等片面僵化的教育理念,最终束缚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如果社会一味沉溺于应试教育,教育机构只求大批量的生产像复制品一样的学生,教师缺乏自己的教育理想,那么任何教学改革都是空谈。当代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也应首先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那么一切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才能在正确的航道上前行。

目前不少院校正在积极地探索实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有的已经取得了卓著的成果并总结了丰富的经验,为今后各院校开展教学改革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有不少失败的教训警醒着我们。若要做好这一改革工作,必须有各个部门的配合,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富有强劲的带动力的一项工作,它的变动辐射到教学周围的服务和管理工作,也将促进高校整体工作的推进。

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的工作,其涉及的内容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它其实是包含了“管、教、学、练、评”五位一体的教学改革,至少应该考虑到以下的因素进行配合:

1.首先着眼于课堂改革。以启发式教学为原则改变过去单一的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根据不同性质、种类的课程特点,各种学习方法有机融合。目的不是花样翻新,而是因为不同的教学方法具有不同功能和作用。合理分配课堂时间,给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充分合理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能立即巩固、产生的疑问也能尽快解决。达到这样的效果都需要教师在课前周密地备课,充分地了解学生,制定科学详尽的教学计划。否则,因为多了实践内容而影响了教学进度、分散了学生注意力,就本末倒置了。以往课堂教学中学生和教师均扮演了单一的角色,其实他们既是讲和听的单向关系,同时也是互相合作的关系,教师对学生来说不仅是传道授业的师傅,还是引导者、帮助者、倾听者。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互动的课堂氛围、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师生关系,注重培养和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2.在办学定位明确的前提下,各教学单位必然对各自的专业设置重新调整,如:增加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主抓重点专业,加强课程建设等。专业建设的重点其实就是课程建设,应形成完整的体系、合理安排学时、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对单一的考核办法进行改革、教材选择可以多元化。现在通常的做法是将专业课程建设成为三个体系,包括:专业必修课、公共课必修课、选修课,其中选修课又可以分为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这样可保证学生学习的专业性,夯实专业基础这一部分是占比最大的,公共课保证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质量,选修课既是对专业学习的深入,又能开拓学生的视野、满足学生求知欲。课程建设涉及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制定好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精选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重点,做到教学内容少而精,以传授学生方法为准则,培养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留下更大的空间,教师只要做好指导和评价工作即可。关于教材的选择不能再拘泥于某一本教材,目前教材的推陈出新,各种版本教材均有各自的长处,应该时时关注教材的变动,力求吸收学术界和教育界最新的研究成果,教师的教学也可以参考多本教材。

3.实践学习就不免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管理服务,这无疑对学校的物力、财力是一种考验。尤其是对于理工类学科的教学来讲,由于缺乏相应的物质条件使得有些教学无法正常进行。在实践教学不断强化的今天,还应保证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因此设法增强物质条件和合理安排使用这些物质条件都是学校在投入和管理方面必须攻克的。

4.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其实涉及到课堂以外的不少问题,这需要学校管理的跟进。这涉及到学生管理、师资管理和其它行政部门服务管理以及后勤服务管理这几个方面。学生实践不仅涉及到课堂,在课堂以外是更大的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空间,学校在学生管理方面既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又要保证学生的安全。学校可以多组织一些课外活动,这既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又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另外,对于有意愿到社会上去实践的学生还要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该教学模式将理论和实践教学融合到了一起,这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能够进行理论课程的教学还要对学生进行实践课程的指导,那么教师也必须利用一切条件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学校也必须为教师的成长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也可以改革教师的评价机制,把指导学生实践课程的能力作为考评的一项标准。总之,能成功推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有赖于各教学单位、各管理部门和服务部门协作完成。

以上对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个比较全面的梳理,目的在于分析这一进程中的各种相关因素,力求在改革的实践中能尽善尽美,少走一些弯路,但是该教学模式的改革还在进行中,还存在不少问题。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虽然并非万能,但是它的推广必将对当今应用型高校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力量。

(课题情况:张家口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语文教育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122702)

注释:

[1]乔伊斯.教学模式[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参考文献

[1]赖志奎.现代教学论[M].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

[2]林静.高校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及实现方法[J].中国大学教学,2011,(9).

(孙丽秀 常丽娟 胡桂红 河北张家口学院 07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