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五样》教学案例

  • 投稿Hunt
  • 更新时间2015-09-29
  • 阅读量337次
  • 评分4
  • 19
  • 0

孙荣华

【案例题旨】

《我的五样》是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专题第三板块“设计未来”所选的一篇文章。文章以活动的形式体现出来,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激发他们对生命中一系列重要问题的思考。所以在这节课结束后,无论学生是获得了感性的认识还是理性的思考,目的都达到了。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就以情感和价值观的认识目标为主。这一目标的定位为如何处理教材提供了根据。这也形成了本案例研究的主要问题:1.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确定不同的处理教材的方式;2.如何在“用教材教”的过程中设置课件来推动教学。

【教学设想】

新课标提出新的教学理念,那就是除了传统教学上的教教材,还可以用教材教。无论是哪种教材的处理方式,都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思路来选择教法。对于这篇课文,从它在这一专题里的地位和作用,即被设计成活动体验里的一个方案,我们可以明确,它应该被当作活动体验的一个工具,而不应该被当作经典名篇来处理。本着这样原则和认识,我没有花过多的课堂时间去研讨文本的内容和语言,而是将它处理成活动体验的一个方案,并随着活动的发展设置了另一个全新的情景来深化本节课所要达到的一个价值观和情感教育的目标。整个课堂设计只追求一个目标,那就是让学生体验到人一生之中特别是处于青春时期,对生命以及人生中抉择的思考。

【课堂实录】

片段一:同学们已经理解了女作家毕淑敏在她人生中的选择,她在一连串的选择中追问出,对于她最重要的是写作。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你们一生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现在请同学把你们所想好的五样写到黑板上。

(很多同学主动上黑板写,大概有二十几组,总不能每组都来讲,再一看,发现他们写的很相似,有的同学还写的很具体,比如篮球,电脑,跑车之类,于是我心生一计,叫学生合并同类项,将几十组概括成五组)

师:同学们,现在黑板上只剩下五组,这五样可是代表了绝大部分学生的意愿分别是:情感、生命、金钱、自由、信仰,现在我们要依次从五样中划去四样,最后剩下一样。但是大家肯定有意见不统一的时候,所以采取举手表决的方法来定夺,另外每次选择中有三个名额的抗议权,抗议的同学必须给出充分的理由,其他人可以对他的理由进行反驳。反驳成功将被驳回,反驳失败可以自己保留选择权。现在开始,请同学表决一下,最先划去那一样?

(学生以绝对优势划掉了金钱)

生:我不服气,明明每个人都在乎钱,没有钱什么也不能做,为什么还要最先划掉它,这样做很虚伪。

师:没有钱的确什么也做不成,有句话很流行叫“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生笑),你们同意这位同学的看法吗,有没有反驳他的?

生:没有金钱是不行的,但是如果在满足了基本生活需要的情况下,它比较其他几项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师:能不能具体一点讲呢,或者举一些例子来讲的,有同学要补充吗?

生:就像海子,虽然穷的叮当响(生笑),钱在他眼里只不过是一个馒头,一张床,比到他对诗的热爱,比到他的精神追求,简直就是零。他的一生虽然短暂,虽然穷困,可以却很有意义。

师:是的,所以如果让海子来选,最后剩下的一定会是信仰,信仰甚至比他的生命重要。只要他有了选择并坚定的走下去,即使他没钱甚至失去生命,我们都不能说他这一生没意义,就像他在《诗人和麦子》里所讲“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除了海子,你们还能想到谁,他们不重视金钱,重视追求精神的享受?

生:除了海子,还有梭罗,他对金钱也不看重,他一个人在一个湖旁边住了几年,自己盖房子,只满足自己生活上的最低需求,可那段时间却是他最开心的时候,因为他的精神得到了最大的满足。

师:是的,总有一些人,一些不同与世俗的人,为了自己的最终追求,可以放弃其他,他们往往是人群中的孤独者,精神上的富有者,却也是一个个没钱的人,我们绝不能说他们的人生没意义。那这样看来,那位同学的抗议要被驳回了。

生(嘈杂):抗议无效

片段二:活动依次进行,课堂的气氛有原来的轻松热闹变的沉静了,这时黑板上只剩下“情感”和“生命”两样,有学生说抉择太痛苦了,建议不选了,要求保留两项的学生的情感和思考都被激发出来了,这是下猛药的时机了,于是祭出了一个情景故事。

师:到了这个时候,同学们已经觉得很难选择了,可这是规则,既然进行了就不能够停下,还是表决一下吧。

(结果“情感”仅以几票胜出,生命被划去了,学生们一个个垂头丧气的)

师:大家很难受是不是?其实到了这里,结果怎样已经不重要了,最主要是你们已经体会了抉择是多么痛苦,正因为选择艰难,所以选择后才会更加执着。在生活这场游戏里,现实会逼着你选择,任何一个人也逃不过。我讲述了大学里一个家庭困难的同学的故事给学生听,一个农村出来的同学,成绩很好,年年拿奖学金,临近毕业面临的抉择是考研还是回老家就业,他选择了回家就业以便照顾家人。让大家讨论如果你是他应该如何选择?

生:我同意的他的选择,回去了也许还能东山再起,但如果为了自己放弃了家人,那会内疚一辈子。

生:我也同意他的选择,理想可以等她,只要不放弃,可家人等不了。

生:他应该考研或考公务员或,相信家里人会理解的,再说本事大了,以后可以多帮助家里一点。

(学生议论声很大,意见分两派,甚至有同学提出了解决难题的方案,学生很天真也很单纯,把现实想得过于简单)

师:对于你们的意见我不想给予过多的评价,这是个讲不清的问题,故事讲完了,选择什么,结局怎样,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这种抉择中明白了自己应该去做什么,应该追求什么,我想这就是成熟的代价。

(学生若有所思)

铃响,下课。(一位学生跑来说:“老师,下次不要上这么令人难受的课”)

【案例分析】

本案例力图体现“用教材教”和“情景教学”两大教学理念。“用教材教”从大的方面讲,它既是一种新的教学思想,又是正确对待教材的一个态度。从教学思想讲,它是相对“教教材”而言的,考虑的出发点是传授,是强调如何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是以知识为本位的,所以讲究对文本知识的分析。而“用教材教”立足点放在学习对象身上,注重教学行为学习行为的同步和谐,注重知识传授中的能力培养,注重举一反三,是以知识为线索、潜能开发为重点、能力养为侧重的综合性教学。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尽量把课堂交给学生,这样一来学生的活动范围大了,很容易说着说着就不着边际。这时老师要善于用一些方法引导学生围绕那个主题来思考。

综上所述,本案例是立足于新课标思想下的一次尝试,关键在于探讨如何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来处理教材,以及在“用教材教”的过程中开发新的用件来推动教学,这个课题对新课标下语文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评价与反思】

总的来说,这是具有探索意义的一课,教学设计里渗透了新课标关于教材、教学思想的一些研究成果,整个教学过程令人耳目一新。特别是在设计教学之前能对教材有宏观的把握,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把课文处理成一个用件,并在课堂上大胆生成新的用件,这种大胆的尝试具有探索意义,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当一个用件没有充分的用完就进入了下一环节的活动,导致学生仓促应对。另外,临时在生成的新用件,引发的讨论不太充分等。

作者单位:江苏高淳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