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周小平现象”的认识及启发

  • 投稿Crus
  • 更新时间2015-09-06
  • 阅读量754次
  • 评分4
  • 58
  • 0

文/刘 艺

【摘 要】一位80后的网络作家,通过文字抒发着自己的爱国情怀,是一种极其普通的行为。但正是这种极其普通的行为,在现在的网络社会上却有大量的人对其进行抨击,形成了一个“怪圈”。由于受到习主席接见,知名度大增,大家对周小平等类似作家的评论热度有增无减。在阅读过他们的作品后,也形成了自己的观点。本文将对“周小平现象”出现原因的进行分析,并在认识相应作品的基础之上谈论其对自己的认识和启发。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周小平;爱国

一、基本介绍

周小平,一位80后的“草根”网络作家,其作品以抒发爱国情怀和传播正能量为主,文章内容积极向上,敢于对现实社会中的错误现象进行批评,发出自己的声音。在2014年10月15日,以网络作家的身份参加中央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受到习总书记的鼓励和寄语。在此之后,参加了多档由外交部、工商总局以及各省市部委组织的有关“网咯时代的信息与舆论”的相关讲座和交流。

但也有人对周小平进行抨击,称他是“自干五”,认为他的文章存在造谣、不实的情况。随着知名度的提高,网友们的讨论也越来越激烈,大家对爱国、舆论话语权以及对事物的看法都有了新的看法。

二、对“周小平现象”的分析

首先,当我阅读过周小平的文章以及各大网站的相关评论后,我想我是赞同他的观点的。之所以认为他是正确的,并不是因为他的文章得到了许多权威传媒的认可,也不是因为他的“剑走偏锋”,而是因为他的文章是在以事实说话,能够引起我的共鸣,产生认同。

其次,之所以会出现许多反对的声音,我认为存在以下几点原因:第一,周小平的努力和成绩使一些网络大“V”们产生了恐慌。网络上的部分大“V”是以美资平台为后盾,进而发起对中华文明的文化冷战的平台。他们眼看着自己苦心经营的舆论氛围就这样被周小平的正能量所击垮,心有不甘。他们认为周小平是异类、是不入流、是“自干五”,要极力排斥和贬低,甚至处之而后快。因此,利益的损失是产生反对声音的根本原因。第二,有人认为周小平是在献媚,不是真正的爱国。对于这一点,我认为是有些人自己某些不正当目的没有达到,看到他人的努力眼馋罢了。试问,如果周小平的爱国是在献媚,那么献媚何以会产生共鸣,难到大家都是将爱国作为一种手段,进而成为获取利益的工具么。如果是这样,中华文明就不会源远流长,我们的民族如今也不会发展壮大了。

第三,随着对周小平的广泛热议,大家最为好奇的是为什么是周小平和花千芳去开会。正如周小平所说,“中央党校不是说‘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吗?既然互联网已经是一个在文艺战线上非常重要的平台,高层就没有理由视而不见。我们去的一个意义,可能在于我们这些80后,既有强烈的国家认同感和家国情怀,又熟悉当下的民意表现形式,像网言网语、微电影等。”是的,当在繁忙的世界里,大家急需给自己充电,会选择互联网等方式阅读相关文章来丰富自己,享用着“文化快餐”,促使了互联网的发展。但这只是其中原因之一,我认为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周小平等人的文章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符合习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的概念。中国梦的当下使命之一是凝聚共识。如今,国家富强了,人心却散了。改革是中国从一个大一统的一体化结构再次回到了原子化社会结构。因此,如何将分化的中国社会聚合在一起,如何在多样化的中国社会中建立共识成为了一个新的问题。所以,凝聚中国力量,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具体到实践中时,需要找到像周小平这样能够引起大家爱国共鸣的人树立标杆,使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

三、对周小平作品的认识以及支持的原因

打开周小平的博客可以看到他的文章基本上是爱国情怀的表达,其中有些看上去是对时事的评论,但大多落脚在爱国上。从2005到2014年,在将近十年的时间里始终坚持着将自己的爱国情怀寄予字里行间,始终如一。

周小平的文章虽然都是爱国情怀的表达,但表达方式不同,主要的表达方式是通过揭发以前误导民众的谣言来恢复国民的爱国情操。例如,在《少年,你真的了解这个国家吗?》这篇文章中,对以前某凤凰网某著名时评人借助“大陆人在香港路边给婴儿提尿”的新闻进行了反驳,告诉了我们文章决口不提婴儿的母亲使用了纸尿裤并装进塑料袋提走的事实,告诉了我们婴儿父母之所以激动是在于一个“职业闹港”者用手机拍摄婴儿私处的事实。这些类似的文章内容可能有人会评价其有瑕疵,但却给不明真相的群众提供了思考问题的另一个角度;其次,通过批判错误观点来进行表达。在《警察、城管、执法者》这篇文章中,周小平提醒了我们不能因为其中个别人有问题就否定了全部。他在文章开头中就提到“如果一开始他们打死城管,你为其叫好。后来他们又杀死警察,你还为其鼓掌。那么有一天,当他们冲进你的房屋,抢夺你的一切时,同样也有人为之喝彩。”所以,如果连保护自己的人我们都加以排斥,那么出现险情时谁来维护我们?这对一些没有理智的爱国者是很好的一剂药。第三种表达方式是通过揭露某些伪公知的真面目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在《十问李开复》文章中,周小平通过揭发李开复曾经在网络上的各种质疑和各种事件,让公众了解到其实一些所谓的“形象人物”只不过是通过各种手段包装自己,进行理论营销,达到获取利益的目的。

综合周小平的文章来看,虽然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瑕疵,但仍然是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的。就像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所说的那样:“周小平的文章,当然还有诸多缺点和问题,带着年轻人的不成熟,但这些文章给我们的是中国年轻人的志气和梦想。这种志气没有被舒适的生活消磨,没有被虚幻的忽悠所沉迷;这种梦想没有被生活的浮躁所摧毁,也没有被物欲所困顿。而是努力认清自己的命运,承担自己的责任。”

其次,对于周小平的认同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他的写作目的并不是哗众取宠,不是为了一己私利在那里夸夸其谈。他写作的主要目的是爱国的,是在为我们年轻人这一代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而呐喊,这也是值得我们反思的。第二,传播正能量,宣扬积极思想。曾经网络上曾出现一些“反鸡汤”的段子,虽有时可能出于让大家努力时要认清现实的目的,但看多了难免会产生抵触的情绪,这其实对我们当代大学生和研究生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越是在竞争激烈的年代我们越是要发奋图强,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和抱负,而不是得过且过。现在,我们大多数人的内心并不足够强大能支撑自己的理想,所以,更需要这种文章来激励我们。第三,周小平的文章说出了我们这一时代年轻人的心声。我周围大多数人都怀揣梦想,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地走在前进的路上,相信经过自己的努力会闯出一片天地,并不像网络水军说的那样每天怨天尤人,抱怨体制不好,满腹牢骚。所以,他的文章能够引起我们的共鸣,使自己进步,产生认同。

四、启发

首先,在还没有仔细了解周小平的文章之前,最大的印象是他敢于站出来说话,敢于在网络怪圈现象中坚持自己的观点。网络早已成为了我们了解信息的主要渠道,但是却存在着歪曲事实、贬低英雄、污蔑国家的歪风邪气,久而久之影响了网民的看法。当有人公开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时,遭到的却是鄙视和谩骂,使正确声音越来越少,使我们越来越不敢表达。而周小平和花千芳等作家,却敢于站出来进行反驳和澄清。对此,我认为对自己要进行反省。每当自己想要发表观点或者评论时,都会思前想后,会担心大家是不是不认同我的观点,尤其是当自己的观点属于少数时。当谈论到爱国时,明知道自己胸怀祖国,但在网络上对于错误的观点,也只能在心里默默的批判。太过于在乎别人的看法,以致于忘了我们的思想是独立的。所以,我们年轻人更应该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让网络不再是水军的阵地。

其次,周小平告诉了我们如何理性爱国。曾经每当看到有关伤害民族情怀的报道时,总有一种想扛着武器去战斗的冲动,而没有仔细认真的考虑问题。爱国不是打打杀杀,不是口水战,而是需要理性思考,以实际行动去报效祖国。更不能被网络上的谣言迷失了心志。就像其他网友评论的那样,我们要感谢周小平,他有力的回应让我们从中清醒,明白爱国并不是那些所谓的“JY”、大V渲染的那么羞耻。

第三,他的文章让我坚定了自己实现理想的信心。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没有战争,没有饥饿的年代里,可以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可以在安静的图书馆里阅读,不能因为网络水军说些体制不好、没关系就没未来等内容就对自己的理想和未来就失去了信心。外国的月亮也有阴晴圆缺,只要我们坚定信念,辨别那些别有用心的谣言,也能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

五、总结

周小平的文章虽然还存在一些瑕疵,但是却能够引起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共鸣。可能我们内心曾经也挣扎过,对自己的国家产生过疑问,但种种事实告诉我们,国家是爱我们的,我们对祖国也怀有满腔热血,只是在信息快速传播的今天,被一些无良的公知夺去了话语权。在今后,我们要形成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敢于坚持和发表正确的观点,让这个时代看到我们这些年轻人的努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烨泉.《周小平惹着谁了》.法制网.2014年10月23日.http://www.legaldaily.com.cn/xwzx/content/2014-10/23/

5811033.htm

[2]孙华.《为周小平说几句公道话》.中国青年网.2014年10月24日.http://pinglun.youth.cn/ttst/201410/t2014102

03260.htm

[3]张涛甫.《“中国梦”的文化解析》.重庆出版社.2014年6月

[4]周小平.《警察、城管、执法者》

[5]张颐武.《周小平的意义》.人民网-环球时报.2014年10月17日.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4/1017/c100

3-25858415.html

【作者简介】

刘艺(1991.10-),女,黑龙江人,外交学院2014级国际法硕士,院系:研究生部,专业:国际法,研究方向:国际经济法。

(作者单位:外交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