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如何提高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的质量

  • 投稿明月
  • 更新时间2015-10-09
  • 阅读量748次
  • 评分4
  • 87
  • 0

吴健英

摘要: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是在理解语言文字和掌握其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主要通过不断地积累和训练来提升小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而这一过程实质上就是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因此,本文立足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分析了当前的语言文字训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提高其质量的具体措施,希望能对语文教学有所帮助。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语言文字训练 阅读教学 策略

一、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存在的问题

I.语言文字训练在阅读教学中所占的比重不高。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当代人必须要具有的素质之一,而对于小学生而言,良好语言表达能力的获得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但是有关调查结果却指出,大部分教师的语言文字训练观念都很薄弱。现在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很难看到教师带领学生一个字,一个词地去写、去理解、去运用,导致对学生进行语言方面的训练在教学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少。这可能是由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语文的“人文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语文工作者们的拥护所造成的。随着“人文性”观点的深入人心,“淡化工具…‘淡化训练”一时间成为大家的共识,越来越多的教师在阅读课上开始高度重视对文本内容、主题思想、作者情感的挖掘,带领学生一遍又一遍地揣摩作者的感情层次与深度,却忽视了对文本语言的琢磨。而游离于文本之外对人物进行大量地解读与分析,这样的语文课是不完整的,它只完成了“人文性”这一部分,却没有带领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也没有使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2.语言文字训练流于形式。很多教师认为如果确定了“语言训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地位,那么就无论如何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在解释词句上,也不管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这些知识,造成课堂时间的浪费。语言训练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语言训练”这一环节,但是对学生的训练结果没有认真地点评,因而得不到训练的效果;二是教师对学生已经了解或者掌握的知识,仍然进行大量重复地练习,这样一来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也得不到训练的效果。当前,我们的阅读课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感悟、轻运用”的问题,这与小学语文发展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目标是不符合的。作为基础工具学科和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学习语文的关键在于运用。而这种运用离不开必要的训练,即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促进其充分理解语文知识并转化为运用技能。“训”指的是教导,是教师的事;“练”指的是练习,是学生的事,二者缺一不可。

二、提高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质量的具体措施

阅读教学是学生积累字词句、增强语感和对书面语言的解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是学生写作的垫脚石。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当然也要包含在阅读教学之中,使他们在具体的上下文之中去体会文法规律,强化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文本阅读训练课可分为以下几步进行:

1.初读,整体感受文章语言。面对一篇新课文,教师首先应让学生通读一遍,在解决生字词的基础上整体把握文章立意及其语言特色。这里一般采用齐声朗读、自由朗读的方式来进行。个人比较偏好齐读,因为齐读时各个学生之间会形成一种带动性,教师也便手观察有没有人偷懒没读。而在朗读前,教师应事先列出学生的阕读任务,避免阅读盲目性,提升阅读效率。例如,在初读《秦兵马俑》时,我就在投影上列出了这几个阅读任务:①圈出生字词;②划分文章段落;③找出文置过渡句;④文章总共写了几种兵马俑?这样,学生在阅读完之后,就基本掌握了这篇课文的大意和结构,为后续的深度解读文章所要传达的思想感情打好了基础。

2.精读,深层理解文章语言。对文童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之后,就该立足文本对文章进行重点分析,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用意,从表达技巧到思想感情都要讲解到。这一阶段主要采用默读、指名读、教师示范读的方式,重在读出韵味、读出感情,还可以适当地辅助音乐教学,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想象力。例如,学生在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进行精读时,我就小声地在教室中播放了《义勇军进行曲》,以其激昂的曲调和奋进的歌词催生学生的爱国热情,与作者产生最大程度的共鸣。学生阅读课文、揣摩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对教材本身的一个认知过程,由文本视觉认识再到与作者思想的交流,其情感升华达到共鸣,还有对情感的把握,揣摩文字,思想感悟,语言积累等过程。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紧紧围绕文本,借助情感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对文章中所描述的场景进行还原,构建人物形象,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而在另一篇课文《老人与海鸥》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针对“饼干丁、很小心、退开一步、撮嘴呼唤”等重点词语展开了小组交流,分析这些举动表现了老人怎样的内心世界。他们通过想象体会了老人对海鸥深深的爱。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也在思想的碰撞中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3.熟读,巩固加深文章语言。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最根本的目的还是要培养学生形成语言积累的意识,这一般通过让他们抄写、背诵文章中好的词语和表达精妙的句子来完成。所以,教师要让全体学生都准备一个能够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用来摘抄美句,在闲暇时拿出来翻阅,利用这种缝隙时间来提升能力,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又一大突破。例如,在课文的《火烧云》中“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这一段描写火烧云的变化多端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而且有很多关于颜色的形容词,应让学生抄写在笔记本中,在描写景物、色彩的时候就能用得上,只有多积累多运用才能逐渐将其转化为自己本身的知识和能力。

4.拓展,积累增强文章语言。要切实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仅仅依靠教材中的文章是远远不够的,还应鼓励和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多读课外书,拓宽知识面、增长见识,使其在对课外文章的阅读中践行自己在课堂上所学到的阅读方法,积累阅读经验,在实际行为中提高自身阅读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保证课外阅读的质量,教师可定期安排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根据近期所学的课文内容为学生制定课外阅读的推荐书单。如学了《猴王出世》后可推荐学生选读四大名著,学了《海上日出》后推荐学生看巴金的作品选集,等等。把课内学习的热情延续到课外,扩展课堂容量。还可以在教室内设立读书角,让学生们互相借阅彼此看过的图书、杂志、报纸等,以此来实现阅读材料的有效共享,并在班级中形成爱读书的良好风气。这不仅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迅速提高,而且对于扩展阅读教学的资源,增强语文教学的文化底蕴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语言文字训练是对字词句段篇的理解训练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长期的任务。若将语言文字训练有机渗透到阅读教学当中,紧扣文字本身去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积累语言,相信对于提高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小池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