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童话中快乐成长

  • 投稿浣浣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317次
  • 评分4
  • 64
  • 0

江苏盐城市义丰小学(224022) 杨志萍

童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小学生天性活泼、爱幻想,童话故事对孩子们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目前的童话教学,不少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或是生字词的品读,而忽略了童话的艺术性和童话的寓意。这样童话的感染力和价值难以被发挥出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那在童话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童话的积极作用呢?

一、正确引导学生思维

在语文教材中,童话多是认知类童话,目的是让学生们明白生活中的某个道理,或是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我们该去做什么、不该去做什么。这些属于理性思考。而小学生们的理性思考能力尚未形成。如果过早地向他们灌输这些思想,很容易压制孩子们的天性,如《蒲公英》一文,课文讲述了两颗蒲公英种子没有听太阳公公的劝告,一颗飞去了沙漠,一颗飞去了湖泊,最终这两颗种子都死去了。在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飞到沙漠和湖泊里的两颗种子最终死去了。是什么造成了它们的死亡呢?

生:它们没有听太阳公公的嘱咐。

(如果课堂教学中只将问题停留在此处,那么必然会在学生们的潜意识中种下“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思想。诚然,在生活中长辈们的忠告有时能使我们少走弯路,但如果事事都依照长辈嘱咐行事,循规蹈矩,那何谈创新?)

师:这两颗蒲公英种子为什么会不听太阳公公的嘱咐呢?

生1:沙漠金光闪闪,湖泊银花朵朵,太好看了。

生2:还有太阳公公没有告诉它们为什么不能去,种子们不知道沙漠和湖泊很危险。

师:如果你是蒲公英种子,听了太阳公公的嘱咐后你会怎么做呢?

生1:我会像其他种子一样,找一片肥沃的土地扎根生长,因为落到沙漠和湖泊里没有办法生长。

生2:我还是会飞到沙漠和湖泊中,因为那里太美了,而且谁说沙漠和湖泊里就不能生长呢?沙漠里不是有仙人掌吗?湖泊里不是还有水草吗!

生3:我会从沙漠和湖泊上飞过去,看看沙漠和湖泊的美景,再找个可以生长的地方落下。

通过问题的引导,充分发散孩子们的思维,让孩子们心灵中的绚丽花朵尽情地绽放,培养孩子们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的精神,而不是过早地用条条框框将学生们束缚起来。

二、发挥学生想象力

实践活动是儿童认识客观事物的开始。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拓展延伸、情境创设,不仅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童话内涵,掌握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在《青蛙看海》教学中,青蛙跟着松鼠跳过了很多台阶,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课文到此戛然而止。

师:青蛙经历了千辛万苦之后终于看到了梦想中的大海,它和松鼠会有怎样的对话呢?

生1:青蛙会说:“大海真美啊,真想以后都能天天看到。”

生2:青蛙还会对松鼠说:“谢谢你陪我一起来看大海,让我明白了只要肯坚持,就算是看起来几乎不可能的事情也能做到。”

让学生们模拟课文的情境进行对话,既能丰富教学的内容,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习的趣味性,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使学生更加明白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应脚踏实地、坚持不懈,鼓励孩子们应像青蛙一样树立信心,追求理想。

三、引导学生多元价值观

课改倡导培养学生多元化的思维,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孩子们“异想天开”。童话故事最基本的特征是充满幻想。利用童话的这一特征可很好启发学生的思维。《三袋麦子》一文的大致的内容是:土地爷爷在快过年的时候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袋麦子作为节日礼物。小猪迫不及待地将麦子吃完了;小牛将麦子保存起来,并常常将麦子搬到外面透风晒太阳,到第二年还剩下一半的麦子;小猴将麦子种到了地里,第二收获的很多麦子。在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三个小动物中你们最喜欢哪一个?

生1:小牛,它是个勤俭的好孩子。

生2:小猴。小牛太死板了,为了防止麦子生虫还要不停地搬出来搬进去。小猴很聪明能干,虽然开始的时候没有吃到麦子,但收获了更多的麦子。

师:那没有人喜欢小猪吗?它身上有没有可取之处呢?

生1:小猪懂得享受生活,而且麦子吃完了也不用担心会生虫子。

生2:对,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

课文的主旨是赞扬小猴有长远的打算。但是,如果照本宣科,就会压抑学生的个性,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更新思维观念,尊重孩子们的个性选择,给个性自由发展的空间。

童话独特的艺术特征十分符合小学生爱幻想、爱思考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它,能更好地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多元化思维,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