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优秀文化熏陶感染和谐发展学生策略谈

  • 投稿我最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359次
  • 评分4
  • 74
  • 0

【摘 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应提供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教育教学的实践给人们的启迪是形成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需求语文教育的实践性。本文作者从自身语文教学的实践所谈及的话题值得人们去认真思考。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优秀文化;熏陶感染;和谐发展

语文教学多少年来备受人们的青睐,其课程的某些诸多的优势已为人们所有目共睹。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将如何去形成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和谐发展学生的优良态势呢?笔者经过平时的教学实践探索出一定的经验,现拙笔于此企求得到行家的教正。

一、利用优秀文化熏陶感染需求充分挖掘文本优秀文化的深刻性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如何去力求优秀文化熏陶感染于我们的学生,首当其冲的是要去充分挖掘文本优秀文化的深刻性。我们可以这样去思考,语文教材中的篇篇目目都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但是,作为初中语文它所包含的思想性一般说来已不是那么十分的明显,它总是隐含在作品的字里行间。尤其是诸多的文学作品显得更为突出。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要想使得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的更为完美,我们则必须通过对学生的引领去把作品中诸多深刻的东西挖掘出来。

譬如我们教学初中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木兰诗》就可以利用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去挖掘出文本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来。一般说来对花木兰我们总是这样去认为:木兰的代父从军凝聚着女英雄对父亲的爱心和对国家的忠诚,是否就能这样去简单地理解呢?笔者以为这样的理解是不尽妥贴的,作为在当今这种极具创造性的年代以及极具创新活力的学生而言就显得极不得体了。因此,在教学时笔者借鉴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曹津源的古诗文创新阅读的经验,则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木兰诗》的当代思想意义,增加了古代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度。

二、利用优秀文化熏陶感染需求努力提高文本优秀文化的感悟性

我们的教材每册书都分成三大块:整合优化单元,专题,名著推荐与阅读。这样的体例以及结构的安排较之过去的教材是有所突破和创新的。应当肯定的说这样的教材利于我们的学生去探究,实践证明使用这样的教材具有较高的教学效应。

我们捧起教材走进教室或者说是和学生一起解读文本时,总要去扪心自问,解读文本时让学生接受到了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了吗?又让学生充分接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了吗?如果打了折扣我们则将去严格自责自策还要为我们的学生补上。所以于平时的课堂教学,我总要去静心思考这样的问题,今天让学生去鉴赏的这篇文学作品我将要得到哪些方面的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我这段教学程序中为学生得到哪些方面的优秀文化的系统性熏陶感染呢?尤其注意的是经常性的思考让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熏陶感染的效果。

譬如我们教学著名作家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这是一篇描叙共和国首任总理的诗,表现了周总理与人民心连心,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质。可以这样去说,学习这首诗我们不能就这样让学生得到这点熏陶感染即已大功告成。窃以为让学生接受的优秀文化熏陶感染绝不仅仅就在此等层面上。比如引领学生鉴赏时为了提高学生创新阅读的效果,首先让学生进行充分的阅读,在此基础上在让学生去思考周总理已经逝世了,可作者所极力铺陈的却是共和国总理的“他刚离去,他刚离去”这充分说明了什么?然而,如果我们共和国的总理身前不是在日理万机,在广大的人民大众面前能够建立或者说是永远建立起“他刚离去,他刚离去”之深刻而又永远的印象吗?看到这样的总理你将会产生怎样的感慨?你有多少话要说?要对哪些人去说?如果是对自己去说,你将会怎样说或者说是说些怎样的话呢?

三、利用优秀文化熏陶感染需求创新阅读文本优秀文化的多元性

教育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又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我们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要尊重我们学生的独特体验,让他们凭着自己的创造性去深刻感悟优秀文化熏陶感染的价值,去自觉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在平时的语文教学我们所必须要主要的问题是如何由学生去感悟文本中所蕴含着的诸多优秀文化。

譬如教学《多收了三五斗》,人们都对旧毡帽朋友持有着诸多的同情,尤其是我们的学生对作者当时的同情心尤感钦佩。但是,也有学生持有异议,旧毡帽朋友怎么就一点点的反抗之意识的呢?学生的怒其不争之心油然而生,也对作者表现出怀疑,他向我们所宣传的是什么?这也是一种精神,如果说是一种精神又将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呢?学生的这种想法也自有其道理,我们不便去予以指责。但是,我们可以引导我们的学生运用一定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即站在一定的时代去观照作者笔下的人物形象特征。因此,为了让学生去形成比较正确的理念,笔者应用一些自然现象去引导学生做了如下的思考:人有生亦必有死,就像草木枯荣一样,又有谁能够抗拒这个自然性的规律呢?地震是一大无情的自然灾害,吞噬去多少人的生命,一瞬间人们是那样的悲欢离合且痛不欲生。可人们只能去防震,震后再去抗震,又有谁能够不去接受这个残酷而又无情的现实呢?再说旧毡帽朋友,难道他们就不思反抗,或者说就没有其反抗的意识,只不过是无效的反抗还仍然是无效的。当我们的学生领略到了这些以后,他们亦便不再去求全而责备于我们的旧毡帽朋友和同情其的作者了。

实践告诉我们要想让学生去真正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既要看到优秀文化的独自性,又要去认真思考优秀文化的多元性。既要去引领学生创新阅读深刻认识文本中的优秀文化,又要比较理想的尊重我们的学生,因为只有在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比较完美地接受的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那样的熏陶感染其价值性比较强,效果亦比较之大,而对我们学生的终身学习亦会有着深刻的影响。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二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