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中的“放”与“变”

  • 投稿无哀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961次
  • 评分4
  • 94
  • 0

文/丁大玉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以及“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感到快乐。课堂教学达到这样的一种境界,学生就能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激发起主观能动的学习需求,增强积极学习的效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和仅靠强迫维持的学习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学习是不会维持长久的”。由此可见,怎样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高低。怎样使学生对语文教学产生兴趣,感到快乐呢?我觉得,在语文课堂中应做到“放”和“变”。

一、“放”

首先,教师要“放”。教师要放下自己的架子,不要站在高高的讲台上发号施令,高高的讲台会助长教师的威严,学生就会以老师的要求为准,总是服从老师的意愿。作为老师,要走下讲台,要接近学生,要有和学生同等的身份,给学生充分的权利,让学生享有全程参与权;让学生享有发言权,无需教师“恩准”,自由表达学生自己的见解和困惑;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分享快乐。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益友。要知道学校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拷贝”到另一个头脑里,而是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师生之间的心灵的接触。只有平等的对待课堂,才能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

其次,让学生“放”。要让学生放开手来学习,就先要他们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成就感是学习中非常宝贵的情感体验,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师应不断的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更多的体会到成功,能使他们更大限度地去投入学习。教师要鼓励学生有大胆猜想质疑,敢于向教材质疑,向教师质疑,敢于向“标准答案”质疑。教师在课堂中能给出错的学生给予宽容,允许他们在求知的过程中有错误,并给予开放的心态,对待学生的错误。同时也要让学生有一定的“越”的权力,让学生在课堂中敢想、敢问、敢说、敢做的学习习惯。当学生在课堂中与教师有平等的关系时,在一种自由的又不失约束的课堂环境中去探索学习,有助于学生的创造性发展。

最后,课堂要“放”。课堂教学结构的开放,要构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多向思维为特征的创新性教学结构,放手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过程。一个课堂,可以放在室内,也可移到室外,应让学生也与自然相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探索的兴趣。这样,可以让他们有更大的学习热情,不断地去激发、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想创新,会创新,善于创新,做真正创新的主体。

二、“变”

首先,“变”教学观念。教师要改变旧的观念,真正确立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在现代教育理念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而应是学生的伙伴,是与学生彼此平等的对象,其教学目的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获得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从传统教学来看,教与学的关系不是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关系,而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教师是权威的代言人,他们将各种概念法规与理论强制地灌输给学生,学生则是记忆、背诵这些现成知识。现代教学更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通过教学意图和策略等影响学生,把学生置于主体位置,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行动者,教师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激发者和引导者。因此,只有进行角色转变,教师才能在备课、上课时不只从教者的角色去考虑教什么、怎样教,才能从学生的角度来研究怎样教,把重点放在怎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上来,才能取得切实有效的教学效果。

其次,“变”教学方法。教学应与学生思维发展相适应,甚至走在学生思维发展的前面,在课堂中要特别关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果我们还恪守单一的教学方法,就必然禁锢学生的思维创造力。教学方法的本质,就在于它是教师与学生二位一体的活动。每种教学方法,都是相互联系着的,师与生一定活动方式的构成体。

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学习的最佳情景则是课堂教学过程中较为好的一种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诱导学生自学时应充分调动学生心理因素的能动作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的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本学科自身的特点,创设一个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景,激起学生心理上的需求,以造成学生“心求其通而未得”的最佳心理境界,使学生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

最后,“变”作业方式。1.作业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要有梯次性、自由性、创新性。一部分是必答题,在定性上我称它为“地基”,对于本课的知识有巩固和补充的作用,起到把所学的知识进行消化的作用;一部分是选做题,分为第一楼,第二楼,第三楼,难易上逐渐加大,但在学生知识范围内,这一部分题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其中一道或多道;此活动我把它叫智者登山行。同时这些题要突出知识和能力的训练,要新颖、精简、适宜,形式和内容要有创新性。2.布置作业要体现开放性。作业的内容不能只限制于文字式的题,可以变文字为图画,如诗歌所描写的内容画成一幅画;把一些乐府诗和词曲变为歌声等艺术表演。这样真正的形成了处处皆学问,处处皆语文,在无意有意中形成一种语文意识,进而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生命需要色彩,语文更需要生活的色彩。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管什么样的课堂,只要有了教师的乐教,学生的乐学,师生才能共同创造一个优化的课堂。

(作者单位:淮安市西宋集镇汤集九年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