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 投稿鱼头
  • 更新时间2015-09-29
  • 阅读量747次
  • 评分4
  • 67
  • 0

李秀芳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要提高其有效性,应恰当渗入情感教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课堂上应提倡质疑,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从而有效地提高农村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不断深化,老师们靠过去拼时间的做法已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就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有效性的方法而言,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人在近十年教学过程中,也进行了一些摸索和总结,现就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是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应注重情感教育,让每位学生自始自终地保持良好的心境,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语文教学质量才能事半功倍。

(一)我们在导入新课时可以渗透情感,以情引情,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时,我先播放电视剧《水浒》主题曲《好汉歌》,学生立刻被激昂动听的歌声吸引,这时教师再辅以简短导入语,很大程度上有效地唤起了学生学习这篇小说积极性,情绪激昂地进入语文学习。优美奇妙的导语,往往能像磁铁一样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进入教学环境,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戴望舒的《雨巷》时,我先让学生听唐磊演唱的《丁香花》,音乐结束后,讲解了音乐背后的动人故事,学生被故事打动了,紧接着我又说:“江南的烟雨朦胧,青石小巷上踏足的痕迹……,在这烟雨中,丁香幽幽开放在看不见的地方。只听见那一声声近了又远的足音,慢慢地,慢慢地波动静默的心弦……那样幽怨,那样芬芳,让我们回首驻足,让我们凝望。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寂寥的《雨巷》去拜访那丁香一样的姑娘,看一下丁香花在本文中有何象征义?”学生迫不及待地打开了课本开始读诗,真正达到了“我要学”的境界。

(二)我们可以用多媒体教学来熏陶学生的情感。在高中语文课本中,不少作品既展现了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也融进了作者的喜怒哀乐。这些文章语言优美、立意新奇、境界开阔,既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又能发展其思维,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教这些文章时,要想让学生理解作者之“情”,就必须让学生入文本之“境”。所以,学习课文之前,教师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阅读情境。如,学习李清照的《声声慢》时,我就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随着安雯《月满西楼》旋律的响起,作者相关图片开始播放,使他们如闻其声,如见其物,如临其境;又如对《苏武传》的教学,学完文章内容后,同学们被苏武忠君爱国的情感打动,接着让学生边听屠洪刚的《精忠报国》,边看与课文情节有关的图片,从而激发他们类似的情感。真正使学生“耳醉其音”、“身醉其境”、“心醉其情”。

二﹑在教学中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课堂上应提倡质疑,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我在教学中尝试“自学—质疑—讨论—点拨—自结”的方法,从每次学生的成绩中,可以看出他们每个人都在进步。让我记忆犹新的就是对《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为何被休”的讨论,有同学说“刘兰芝没有生孩子”;有的说“刘兰芝不能生育”;这时另一个组的学生吵着说“你咋知道刘兰芝不能生育,只能说焦仲卿有问题”?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这时又有学生发言说“焦仲卿太忙了,没有时间和刘兰芝在一起”我又引导那哪位同学能在文章中找到相应的语句,有一位同学说文章中写到“‘卿但暂回家,吾今且报府’,还有他们在大道口分别时焦仲卿说‘誓不相隔卿,……誓天不相负!’当焦仲卿听到刘兰芝要改嫁时才请假暂时回来,可见他很忙。”我又追问那从焦母出发再有原因吗?稍后一位同学发言说“焦母不给刘兰芝和焦仲卿在一起的机会,怕刘兰芝生下孩子特别是男孩,代替她在家中的位置,这样她就会失去了家庭中的权利”。于是我乘热打铁引用《礼记·本命》和《礼记》中的相关规定。焦母压制焦仲卿用的就是孝顺这一条。刘兰芝回娘家后,也受到家长制的威压。可见,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度的冷漠与残酷。这样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就可以把学生从不会质疑﹑不愿质疑,逐渐培养成为勤于质疑﹑敢于质疑﹑乐于质疑,真正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这样就可以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总之,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一定要主动去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模式,突破那种方法论的严密和教学方法的绝对性,做到因时、因地、因人施教,语文教学才能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作者单位:甘肃武威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