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幼儿园性教育内容体系建构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9-11-09
  • 阅读量87次
  • 评分0
  • 0
  • 0

  摘要:幼儿性教育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建立规范系统的幼儿性教育内容体系。本文基于幼儿性教育内容体系建构的理论及现实基础论证,得出幼儿园的性教育应该包括性生理、性心理及性的社会功能教育,指出应借此引导幼儿获得正确的性知识、性态度、性能力,避免衍生性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幼儿性教育;内容;体系


  作者:彭曦(西华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四川南充637000)


  性教育不仅指卫生教育、生活教育,还包括道德教育、责任教育和人格教育,涉及生理、心理、社会、道德、伦理等诸多方面,不能把性教育单纯地理解为性知识教育,而忽视性态度、性情感、性行为。有研究表明,3-6岁是学前儿童性别意识产生、发展的关键期。而我国由于历史、文化原因,一直忽视儿童的性教育,到目前为止,幼儿园也无规范系统的幼儿性教育内容体系。但现代社会要求幼儿成长为一个懂得性生理特点、性卫生常识;接纳、爱惜、尊重自己,感恩生命;性别行为模式符合性别角色要求,能正确处理两性关系等性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健全的;遵守社会主义性道德,组建美满和谐家庭的人。所以,必须构建幼儿性教育内容体系,科学地对幼儿进行性教育,保障其健康成长。


  一、幼儿性教育内容体系建构的理论依据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健全状态”,性教育是健康教育重要的一环。基于此,我们认为幼儿园的性教育是包括性生理、性心理及有关性态度、性的社会功能等相关知识的教育。


  布鲁姆认为教育目标包括认知、情感和操作三个领域。基于此,我们认为幼儿性教育也应包括幼儿性知识的掌握、性情感的建立、性能力的获得三个不同维度的目标。


  性教育认知领域:包括性生理知识的掌握、性卫生常识的了解等。性教育情感态度领域:喜欢自己的性别(特别是在传统的重男轻女的文化下),接纳不同的性别行为模式,感恩生命等。性教育动作技能领域:在正确的性认知,深刻的性态度、情感的感受下,通过知-信-行这一教育模式,教幼儿掌握性保护方法,规范自己的性别角色行为等。


  幼儿保育教育的主要目标和幼儿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及年龄阶段目标是构建幼儿性教育内容的直接依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强调要“提高保育和教育质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健康教育目标中指出幼儿应“知道必要的安全健康常识,学习保护自己;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教育建议中明确指出:“指导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如穿脱衣服和鞋袜、洗手洗脸、擦鼻涕、擦屁股的正确方法;告诉幼儿不允许别人触摸自己的隐私部位”,这两条建议与幼儿性教育直接相关。但我们发现这三份文件对幼儿性教育的关注明显不够,需要我们对幼儿性教育进行更多的研究来充实完善。可以说,幼儿性教育内容是幼儿教育、幼儿健康教育及幼儿年龄阶段目标达成的途径,幼儿性教育的内容必须为性教育目标服务。


  二、幼儿性教育内容体系建构的现实基础


  幼儿各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是建构幼儿性教育内容的现实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存在很大不同,幼儿的性生理特点是制定幼儿性教育内容必须参考的一个前提:学前阶段的幼儿还没有出现第二性征,并不具备生育功能,这一特点决定了幼儿性教育的内容同青春期或成人性教育的内容应有所区分;幼儿性心理发展主要体现在性别自认、异性意识和性欲意识这三个方面。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幼儿性教育应开展包括性生理基础知识、性别角色及情感的教育,使幼儿能够在认知水平、情感态度及行为技能等方面发生变化,最终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此外,一些既有的性教育内容也给我们提供了参考。美国性教育的内容包括:知道如何防止自己被虐待和伤害,遇到危险时知道向谁求援,以及在什么场合下应该拒绝和如何拒绝。中国台湾地区的性教育内容包括:正确认识自己在性生理、心理等方面成熟的过程,以避免错误知识或态度导致生理、心理损害及社会适应困难;帮助个人深刻认识性别、性、生命等的关系,发展自己的性别角色,学习去爱、尊敬和对他人(特别是性伴侣)负责。这些均为构建我国内地的幼儿性教育内容体系提供了参考。


  通过归纳既有性教育内容发现:性教育不仅是卫生教育、生活教育,更是道德教育、责任教育和人格教育,涉及生理、心理、社会、道德、伦理等诸多方面。。


  三、幼儿性教育内容体系的具体建构


  基于上述分析的性教育内容体系建构的理论与现实基础,笔者认为我国内地的幼儿性教育应包括如下三方面内容:自我保健与保护、性别角色教育、爱的教育。这些内容是幼儿性生理、性心理、性的社会性功能的具体反映,包括这些内容的教育活动能达到幼儿性认知、性情感、性能力的目标。


  (一)自我保健与保护


  该部分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幼儿获得基本的性生理常识,改善幼儿对个人卫生特别是对外生殖器和排泄器官的卫生态度,形成自己也有责任保障自身健康的初步意识,避免性侵害的发生。


  一是认识隐私部位。人极具好奇心,幼儿会对自己的身体及异性的身体产生好奇心,对身体隐私部位产生疑问。幼儿时期是教育幼儿认识自己的最好时机,可开展如下活动:学习男孩和女孩外生殖器的科学名称;了解男孩、女孩生殖器官的不同;初步了解外生殖器的功能。


  二是性器官的卫生与保健。培养幼儿良好的清洁卫生习惯使其终生受益,可将幼儿隐私部位的清洁方法、正确的排泄方式教给幼儿。如让幼儿掌握小便的正确姿势,便前、便后洗手;学习清洁外生殖器和排泄器官的方法;生殖器异常要及时告诉家长、老师。


  三是自我保护。使幼儿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保护自己。可开展防范性暴力的教育;告诉小女孩不要接受陌生人尤其是男性给予的食物;未经父母等监护人许可,不能单独进入陌生人的房间;不准外人触碰自己的性器官,防止坏人进行性侵犯。同时,教育幼儿不在别人面前脱裤子,除上厕所、洗澡、看病时。


  (二)性别角色教育


  通过活动要求幼儿确认他人和自己的性别;理解性别的稳定性,表现出具有性别化的行为等。


  一是性别概念教育。幼儿性别概念主要包括三部分:性别认同、性别稳定性、性别恒常性。这三部分是递进发展的过程,只有在理解性别概念的基础上,才能作出适宜的符合性别角色的行为。可开展辨识自己及他人性别的教育活动,并使幼儿明白外在的衣着打扮不会改变人的性别,性别一生是固定不变的。


  二是性别角色教育。性别角色概念是指人们对男、女性别角色总的看法,不同的性别角色有被大家认可的不同价值观,它决定着父母对不同性别儿童的教养态度,影响个体的自我概念、生活态度,规范个体行为。教育应使幼儿明白女孩一般都喜欢穿漂亮的衣服,喜欢化妆,而男孩一般都喜欢穿简洁大方的衣服,剪短发;告诉幼儿搬运、建筑等工作一般由男性承担,照料病人等需要耐心的工作一般由女性负责。虽然不同的性别角色有不同的基因特质、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行为趋向,但教育不能走向极端,应认识到两类性别特质都有自己的优缺点,认同社会性别公平的理念,同时应两性兼容,取长补短,开展“双性化人格教育”,使幼儿明白男孩女孩也可以承担对方的工作,女孩也应该有男孩坚强、勇敢的一面,男孩也应该有女孩温柔、细腻的一面。


  (三)爱的教育


  在性知识的了解及性行为规范的过程中融入爱的教育,即由性衍生出社会道德教育,可引导幼儿体验生命诞生的过程,从而了解生命的意义,进而尊重生命,表现出爱自己、爱他人的情感。


  一是教育其热爱大自然一切生命。了解动植物的繁衍方式,知道性的自然性,知道人与其他动植物一样,都是通过性的繁衍而生生不息。教育幼儿要珍惜动植物生命,与它们和谐相处。


  二是自尊、自爱教育。自尊、自爱是一种美德,是促使一个人不断向上发展的原动力。帮助孩子建立自尊、自爱意识,使其因自爱而自立、自强。如引导女幼儿认识自己作为女性的优势,培养自尊心与自信心,不为少数人的偏见所左右;使幼儿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可以做男孩子(女孩子)能做到的事情;尊重自己的生命等。


  三是男女平等教育。关爱异性就是关爱自己,组织男孩女孩共同参与的游戏,开展合作教育,告诉幼儿世界上有男也有女,男孩和女孩之间应该友好相处、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四是引导其关爱家庭。主要使幼儿了解爱、性与人类婚姻之间的关系;一夫一妻制度;了解自己是爸爸妈妈相爱结婚后生出来的,可结合动植物生命的孕育及诞生过程让幼儿体验父母之间的感情及生产、养育自身的辛苦,培养幼儿爱父母的情感;了解家庭的功能,包括物质及情感的提供等。


  四、结语


  总之,我们需由健全的性教育使幼儿获得正确的性知识、性态度,以免衍生性的社会问题,但幼儿性教育是由性生理学、性心理学和性社会学等领域组成的一个综合的、全面的、多学科的理论体系,与生物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伦理学密切相关,且与文学、艺术、美学、法学等也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要想建立一个理论性与操作性较强的,科学的、全面的性教育内容体系实属不易,需要每个幼儿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