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案例选择原则之我见

  • 投稿卿卿
  • 更新时间2015-10-09
  • 阅读量415次
  • 评分4
  • 94
  • 0

陈然

创设情境、案例解析是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常用手段。目前所使用信息技术教材编制已近十年,虽有所改版,但所举案例已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课堂。加之目前学生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已非常熟练,并且能够通过网络接受最新的信息。如果照搬教材案例,难免会让学生感到无趣。在信息技术课堂能够选用合适的案例,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笔者经过在教学中研究发现,可以遵循以下五个原则来选择合适的案例,提高教学效果。

一、贴近生活的原则

知识源于生活亦高于生活,教学中所选择案例首先要贴近学生生活。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将其和信息技术教学整合起来,学有联系、学有所用。例如学习信息及其基本特征时,通过鉴别实验,让学生体会在生活中是如何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实践学习时,可以这样描述案例,若有三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杯,分别装上醋、酱油和水,根据液体所表达的信息来进行鉴别,并要求学生用语言说明鉴别的方法和操作过程。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教会学生认识到通过人类的感官可以根据颜色气味来鉴别。学生了解信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同时要因地制宜地根据需求和物质条件选取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表达信息。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亲切、更容易理解。

二、与时俱进的原则

信息技术的发展可谓“光速”,面对这样的发展速度,案例当然需要最新的,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讲述文件的存储时,让学生要学会在本地计算机进行存储,杜绝下载或存储找不到文件的现象。同时与时俱进,引导和介绍云存储技术,让学生对目前存储方式的改变进行深入了解和试用。再比如课本中介绍计算机配置时还停留在2003年,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当然要与目前的流行配置相结合,因此教师可以收集当前手机、平板、手提式电脑、台式机的相关配置,和学生共同研究学习,以便学生在日常购机时使用。当然在教学中也要将目前流行的新兴技术不失时机地介绍给学生。例如3D打印技术,“三维(3D)打印”一词持续在网络中升温,美国时代周刊已经将3D打印产业列为“美国十大增长最快的工业”。另外,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利用3D打印技术进行机械制造已成为令人激动的现实……如果将这些先进的信息技术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发展趋势,畅想未来,可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激发兴趣的原则

兴趣是老师。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用他们自己的生活经历来创设情境,用与他们的学习内容相关并且富有情趣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中以故事情节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中讲解文件属性时,可以对文件或文件夹进行隐藏,让学生去寻找隐藏的文件,学生会很好奇,想方设法地寻找。再根据文件的扩展名辨识文件的属性,将图标和扩展名及属性结合起来,进行归类小游戏,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就象学习打字,可以让学生练习打击字母游戏,小组、全班展开集体比赛,同时在教学中也要注意训练、纠正学生的指法。通过兴趣延续潜能,让这项枯燥的操作技能成为学生的潜在素质。

四、注重技巧的原则

举例要让学生迅速理解掌握复杂或者不易理解的知识,便于学生识记。教师可采用适当的案例开展教学,降低知识难度。比如,在进行图片处理教学中,学生对Photoshop的使用还是非常感兴趣的,但是对图层的理解却有难度,因此,笔者采用透明薄膜演示,对这样一个抽象的概念进行了具体化,有了这样一个小技巧,学生理解更加简单了。另比如在学习数据交换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对这一理论知识的理解效果一般,因此教师授课时可以采用一定的技巧帮助学生来理解电路交换技术、报文交换技术和分组交换技术。笔者教学时采用角色扮演技术演示数据传输过程,让三名学生分别扮演发送者、传输者和接收者,通过学生绘声绘色地表演,通过这一小技巧,学生对枯燥的理论学习变得生动易懂。

五、教育引导的原则

信息技术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对学生需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比如网络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是如何更好地运用网络却是教师应该教育引导的问题,让学生健康上网、文明上网,这样才能更好地使用网络。初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辨别能力,因此可以从自身的经历和行为开始对正确上网行为进行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如何文明上网,这就是教育引导原则。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让学生一生受益。

高效的课堂是当下教育教学的追求,案例在课堂中充满生活性、时代性、兴趣性、技巧性和引导性,可以让课堂变得更加精彩有味道。因此我们信息技术老师要不断学习,不断拓展视野,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多变地运用准确生动的案例,丰富课本知识,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从而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作者单位 江苏省海安县海陵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