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瑶族文化及宗教习俗探析

  • 投稿小鱼
  • 更新时间2015-09-21
  • 阅读量211次
  • 评分4
  • 53
  • 0

任富强(文山学院艺术学院)

瑶族文化的历史源流

瑶族共有213.4万多人,世代生息在祖国南方的广西、湖南、云南、广东、江西、海南等省区的山区,是中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这里雨量充沛、森林茂盛,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有得天独厚的植物、动物、矿藏等资源。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文化艺术,勤劳勇敢、能歌善舞。著名的长鼓、铜鼓舞和民间流传的歌谣等等。这些绚丽多彩的文化艺术,在我国的文化宝库中,独放异彩。

文山州内瑶族先人是秦汉时期“长沙、武陵蛮”的一部分。南北朝时期称“莫徭”。因灾荒、战乱先后向南迁徙。唐朝年间,从湖南经贵州迁入州境内,元、明、清时期迁入较多。现居麻栗坡坝子至曼文一带的瑶族入境较早,盘、邓、蒋姓家藏古籍载,瑶族人境定居已30余代,至今已700多年,当为元朝年间。民国《麻栗坡地志资料》记载:“瑶族是明末清初的土著。”富宁牙牌盘廷光家藏《本命书》记载:盘氏祖籍湖南,辗转江西、贵州、昆明、麻栗坡,到越南后又迁入富宁木央,最后到牙牌落业至今,已繁衍14代。富宁县山瑶支系,于清雍正年间(1724~1735年),先后从广西平果、田东、德保及越南迁入富宁龙门、龙绍等地定居,至今已200余年。

受居住地域限制,多数瑶族至今仍保留着原始的狩猎、捕鱼和农耕文化,以及精美的瑶锦、瑶服,古老的传说,动听的瑶歌,优美的舞蹈,独特婚俗和宗教信仰。瑶族妇擅长织染、刺绣,服饰花纹图案精美,富于变化。支系称谓大都以服饰而定,如头饰内以板支托者,称顶板瑶;穿靛蓝衣服的称蓝靛瑶。瑶族语言支系复杂,有多种方言,没有文字,通用汉文。

瑶族经历过封建和半殖民地社会。因入境早晚和自然条件的差别,各地瑶族社会经济形态也不尽相同。猛硐、洞波等条件较好的地区,农林业生产水平较高,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阶级分化已较明显;其他边远散居地区,仍处封建领主向地主经济转化的阶段。民国以前,境内多实行“寨老”和保甲制度,瑶寨的大事都由寨老或甲长主持实施。新中国建立后,人民当家做了主人,保甲制度被废除,多数“寨老”制度自行消失,为民主改革中的村长、互助组长、合作社长所取代。

瑶族以种水稻、旱稻为主,兼以玉米、小米、高粱、豆类、薯类、瓜菜等。经济作物主要有茶叶、八角、草果、砂仁、棉花、蓝靛等,其中茶叶、八角是主要的商品经济收入来源。水果有菠萝、香蕉、甘蔗、桃李等。瑶族地区和全国一样,都是人民公社体制下的集体生产,实行“工分制”的按劳分配。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瑶族地区的生产力水平在改革中提高,正在融入市场经济的轨道。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林果业、养殖业、加工业蓬勃兴起,瑶族群众的收入日益增加,生活不断改善。

文化习俗

史料称瑶族有书名“《瑶簿》(瑶书《过山榜:》《阴阳牒》《祖先簿》《体命书》之合称)皆圆印篆文,其意不解,珍为秘藏”。1983年国家民委曾创造拼音瑶文,以广东乳源县瑶族语音为基础,使用26个拉丁字母,由30个声母、102个韵母和8个声调组成,其中有6个主要元音、20个辅音。1984~1987年,广南县民委在革郎、者六村先后举办瑶文班,学员共157人(女37人),推广新瑶文。

州内瑶族民间珍藏的古籍,已发现的大体可分为历史、度戒、丧葬、教育、本命书、阴阳牒、历书、科技、中医草药、故事、创世歌、婚姻歌、祭祀歌、鸳鸯歌、信歌、新民歌16类,150卷1000多万字。这些瑶族古籍,风格独特,绚丽多彩,具有历史性、资料性和艺术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祖国宝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1.民歌:瑶族文化随着历史的发展,民歌的产生也存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色鲜明。主要内容有历史歌、鸳鸯歌、婚姻歌、开山歌、乐神歌、教儿歌、甲子歌、节令歌、猜谜歌、丧葬歌等。过去多唱古歌、情歌、忧愁歌和诉苦歌。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生活的变化,现在多唱情歌和颂歌及新生活民歌。

2 故事:瑶族经历了700多年的历史发展,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有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故事。先秦《山海经》中就有“盘古开天地”的瑶族故事。唐宋以来瑶族成书的故事发现36个,口头流传故事数百个。将故事进行分类,大概有人类起源的创世神话传说故事、忠贞爱情与反对包办婚姻的故事、孝敬分母的故事、反对侵略的英雄故事等。

3.舞蹈:按照舞蹈反映的不同内容,可分为三类:

一是反映瑶族宗教文化的祭祀性舞蹈,按大、中、小斋坛等级仪程,师道公身穿师道服,各持锣鼓、铜鼓、铜铃、长刀等,随着锣鼓节奏斋舞。

二是反映瑶族青年男女婚礼性舞蹈,由男方接亲的堂婆、姻姑、媒公、礼公、主人,对女方的正堂、二府、三府、相请,按婚礼仪式,宾主相对,边歌边舞,一唱一和,通宵达旦。

三是反映瑶族青少年男女日常娱乐性的健身舞蹈。

4 服饰:瑶族妇女心灵手巧,会纺纱、织布、色染,基本能解决家人的穿、戴所需。有的从小就学绣、挑、织、染技艺,能用红、黄、蓝、绿、青、白丝线刺绣五彩斑斓的服装、头饰和彩带,图案取材于生活,内容广泛,栩栩如生。瑶族银匠能打制银顶盘、银簪、银钗、银项圈、银耳环、银扣、银牌、银链、银龙、银凤、戒指等精美饰品。瑶族铁匠能打制精巧的瑶刀、斧、锄、火枪等。一般男人都会制犁、耙,编背篓、挑箩、晒席、篾箱等。

5 婚姻:瑶族实行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一般不与他族通婚,氏族5代以外即可结婚。婚姻有的由父母包办,也有自由恋爱结合的。由父母包办婚姻者,往往幼小就被父母许配他人,假如父母已经死亡,便由兄嫂、叔伯做主。自由选择配偶的主要方式是对歌。

(1)蓝靛瑶一般是在日常生活、节日、对唱鸳鸯歌等交往中寻找伴侣,情投意合后互赠银饰等定情物,经父母同意后,请媒公和主人到女方家说媒“送红书”、传槟榔,商定彩银、彩礼、婚期等。结婚时新郎不去女方家接亲,而是新郎的父亲或兄长为主人,还有媒公、礼公、堂婆、姻姑及歌手,共6男4女,穿上盛装,带上礼金,选好女方寨子一家做“房东”,接亲队伍先到房东家,举行“拦路歌”仪式后,进房东家吃饭,房东主人引接亲宾客到女方家门前,对唱“门前见客奉贺歌”“门前答堂婆歌”、而后开门请接亲宾客进家,按男上筵女下筵就坐,摆好婚筵酒席,唱“开筵迎客歌”宾主男女按议程对唱“问称歌”“怀丹歌”“谢银歌”“礼坛歌”“挂红歌”“送带歌”“谢货歌”“良利歌”“谢食歌”“辞别歌”等,直到次日出发前唱“封筵歌”。发亲时,接亲人先走,新娘由媒人陪同向祖宗、父母跪拜哭别。途中要吃“晌午饭”,到男家要举行“进门”“合婚”“认亲”等仪式。次日下午散筵后,陪郎陪新郎新娘回门,在娘家住一夜即返回。

(2)大板瑶和角瑶婚姻多由父母请介绍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父母同意后,再由男方父母和介绍人去三次,第一次去订婚,第二次去开女方的生辰八字,第三次去定彩礼和结婚日期。每次去时要带上鸡、酒和一些米。结婚前一天介绍人将彩礼送到女方家。结婚时新郎不去迎亲,迎亲队伍人数为奇数,回来时加新娘为偶数。新娘父母和请来主持婚礼仪式者为新娘陪伴送亲。到男家寨边时休息,吹唢呐通知男家,男家介绍人带领吹鼓手到休息处迎亲,当晚只许送亲人进新郎家,新娘则在门外住一夜。次日寅时新娘才进新郎家拜堂。拜堂前举行合婚仪式,陪郎从洞房中牵出新郎,由介绍人斟两杯合婚酒,用剑在酒杯上划3道合婚令,念3次合婚咒语后,将两杯混合后又分成两杯,介绍人左右手各执一杯酒交叉倒进新郎新娘口中。然后介绍人吟诵祝词,合婚仪式结束。拜堂时,双方父母就座正堂受拜。介绍人指挥新郎新娘一一跪拜,并朗诵拜词:“一拜风吹落地,二拜父母养生,三拜三男四女,四拜三朋四友,五拜五方大君,六拜六路同行,七拜七子团圆,八拜八路同生,九拜九龙同春,十拜人丁兴旺,十一拜五谷满仓,十二拜金玉满堂。”拜毕,吹唢呐、打锣鼓、放鞭炮,新郎新娘抢进洞房,拜堂仪式结束。晚上新郎新娘吃“爹妈鸡”,表示双方父母结为亲家,成全儿女姻缘。

6.节庆:正月初一春节,正月十五上元节,二月初二祭龙节,三月初三清明节,五月初五端阳节,六月初六祭神农节,七月十四中元节(目莲节),八月尝新节,九月初九重阳节,十月十六盘王节。盘王节是瑶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届时杀猪、鸡祭献盘古王,男女老少欢聚一堂,青年男女设歌台对唱,跳长鼓舞、铜鼓舞、打花棍、放鞭炮等,表示对祖先的崇拜和缅怀,祈求村寨平安、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盘王节原不定期,有三五年、12年或结愿后还盘皇愿才举行。1984年全国瑶族代表在广西南宁共同商定每年农历十月十六为统一的盘王节,并于当年在南宁举行首次盘王节。1985年云南省首次盘王节在富宁举行。

瑶族的宗教信仰

瑶族宗教信仰复杂,巫教、道教和原始宗教因地而异。瑶族世代信仰祖先和道教多神,崇奉共同始祖盘古圣皇、伏羲兄妹、三五代祖宗、玉皇、太上老君、三清、三元、雷王、社王、神农等,宗教仪式由道公、师公按大小斋坛议程进行。主要宗教信仰活动有度戒和受戒、做斋祭祀、开亡超度、祭献=代、五代祖先等。

(一)祭祖:节日重祭,并献刀。正月十五、七月十五是祭祖节日,杀鸡献酒,制作纸衣、纸钱,写上高曾祖父的4代老妣名字,献毕烧给祖先。正月十五日更隆重,各户请道师来请诸神降临保平安,把家神(祖公婆名字)、皇母娘娘、财神、土地神、禾苗神、灶王神、药王神、寿星神、三清大仙、社神、盘古……一一请来献祭。其次三月三或清明节,以酒肉花糯饭上坟祭祖。

(二)祭神。瑶族信奉多神:盘古、神农、社皇、城隍、玉皇、瘟王、灶王、花王、境王、山神、谷娘、雷公、地母、三清、三元、民官、牛官、四师、五雷、真武、威德等几十种神。瑶寨均立土地神,20户以上的建有神庙,置于村边树下设香炉并写: “上世立极先生盘古大皇”“本山境主罗依岑史大皇”“上界昊天玉皇大帝”“本村爱民李社大皇”。

(三)还愿:年年举行。祭祀“四大神”(即盘王、玉皇、境王、社神),年初许愿,祈祷四大神保佑吉祥;年底还愿,在社主家举行,称为“三竹青楼玉皇青宵‘筵会堂”’。“青楼”是用竹子制成一座四方楼台模型,宽一尺,高3.5尺,顶上用妇女头帕装饰,早晚由青年男子向“三青楼”唱歌,表示向“盘王”祝愿快乐。还愿结束,将“青楼”焚烧以献“盘王”。还愿一般两天两夜,结束后三五天内全寨人共同禁忌:寨内不准舂米磨面,不做针线活,不晾晒衣服和杂物,如无法避免者可到村外去办,否则“神”会怪罪。

(四)扫寨:一年一次,二月初举行,各户捐资集物,杀猪、鸡,每户一人到场参加祭祀活动,一说驱邪赶鬼,人丁健康;二说求龙王放水,风调雨顺,好按季节种庄稼。是日由道公率领度戒的数十人,由一人端一碗饭,其余的人各白手执大刀、棍棒、铁链、粪箕、纸钱在寨中游行,边行边舞、边呼吼,由端饭人将饭撒于村头村尾,谓之驱鬼除邪,各户同时开展大扫除活动,以此消祸得福。

(五)祭龙:三月择吉日祭龙。是日各户捐资捐物,杀猪、鸡敬献“四皇”,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户均一男人参加,敬献后分享,妇女不能参加,否则四皇会怪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有的群众对神的信仰逐渐淡漠。

瑶族为了纪念先祖,主要信仰原始宗教,祭祀寨神、家神、山神、风神等,对生活和生产中的活动也要占卜吉日、祭祀神灵。因此,瑶族将每年的农历十月十六日定为“盘王节”。

参考资料:

[1]县志办文山县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

[2]县志办富宁县志 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

[3]县志办广南县志中华书局,2012

[4]县志办麻栗坡县志云南民族出版社.2010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