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西戏曲音乐的魅力

  • 投稿沧海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428次
  • 评分4
  • 66
  • 0

李亚峰 于海花

(山西应用科技学院艺术学院,山西太原030002)

【摘要】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现代人们的生活无论从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有了很大提高。然而就在人们不断进步的同时,好多人似乎觉得戏曲音乐离自己越来越远,可事实确实如此吗?以下将通过对戏曲音乐与人民生活的关系的分析,来说明戏曲音乐并没有远离人们。恰恰相反,戏曲音乐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它的魅力是体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只是被现代音乐元素渗透后在全新地演绎着。

【关键词】山西;民间音乐;戏曲音乐;人民生活

“民间音乐是世界各国、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中存在的一部分既古老又现代的音乐文化类型,是创造于人民大众又供人民大众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口传心承的方式来共同操纵、共同享用,共同演绎和共同传承的一种非专业的社会音乐文化产品。”为什么说山西戏曲音乐魅力无穷?或通俗地来说:为什么民间音乐与我们现代人民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呢?下面就从山西戏曲音乐的发展历史、剧种和表演方式来进行阐述。

一,戏曲的发展历史

早在汉代,山西就出现了戏曲萌芽。到了北宋年间,山西各地到处活跃着滑稽戏、影戏、歌舞戏、百戏、技艺戏等多种土戏,这些土戏在当时已是中国戏曲的雏型。发展到元代,戏曲艺术日趋鼎盛。在山西,不仅名伶辈出,同时还成了全国戏曲艺术的中心。仅以元代戏台来看,目前全国所发现的元代戏台,基本上都在山西的晋南。如临汾魏村牛王庙至元二十年建的“乐亭”、临汾东关村至元五年建的戏台、翼城武池村乔泽庙至元九年建的乐楼等等。到了明代,山西蒲州、陕西同州、河南陕州一带的民间艺人,又大胆地对北杂剧唱腔进行改革,把胡琴、锣鼓、唢呐等吸收入戏曲,特别是出于换板式的需要而加了一副枣木梆子,这样就在山西境内出现了“蒲州梆子”戏,也就是蒲剧。就这样,梆子腔被山西的大小剧种所采用,形成了各地的戏曲。

说起晋南的线腔、锣鼓杂戏,晋东南的对子戏,晋北的耍孩儿(咳咳腔)、赛戏,晋中的凤台小戏,这些小剧种由于流行区域具有局限性,所以晋中的老百姓不了解晋南或晋北的小戏,晋北的老百姓也不一定了解晋北或晋南的小戏,听到这些名词大家会感到陌生,甚至这些剧种连本地区的人也不熟悉。这是地方剧种在继承与发展方面值得深思的问题。但是在山西甚至包括陕西、内蒙说起山西的四大梆子“蒲剧(南路梆子)、上党梆子(东路梆子)、晋剧(中路梆子)、雁剧(北路梆子)”还有河曲的二人台大家一定不会陌生。

二、山西的代表剧种

蒲剧,当地人把它叫做“乱弹戏”,戏曲发展到清代初期,梆子腔形成并逐步占据主要地位, “乱弹”从广义上讲是除了昆腔以外的其他声腔,从狭义上讲,乱弹专指梆子腔。蒲州梆子是在陕西梆子(秦腔)形成后渡过黄河传人蒲州形成的。所以,蒲剧是山西四大梆子中最古老的剧种。蒲剧主要流行在山西、陕西、内蒙、河南、甘肃、青海、河北等地。

晋剧,在外省晋剧被称为山西梆子,可见它的代表性。清代初期,蒲州梆子流入晋中,与晋中民间曲调相结合,经过当地的文人和晋商的参与创作,形成了晋剧。它主要流行在山西的中、北部及陕西、内蒙、河北部分地区。

上党梆子,流行在山西的东南部地区,它的历史文化资格也是很高的,它的发展阶段为:本地土戏(道光年间)——上党宫调(1934年赴太原演出)——上党梆子(1954年)。

北路梆子,又名“上路戏”,被山西戏曲研究家称为“雁剧”。是华北地区较有影响力的剧种。

二人台,俗称“玩意儿班”、“二人班”,起源于山西,发展在内蒙古。主要流行于山西、陕西、内蒙古、河北,分为西路和东路两种:在山西,二人台发展最好的时期是在20世纪80年代。

如此悠久的剧种,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有着休戚相关的联系。在山西,从南到北,几乎所有县市的各大广场、公园都有为群众尤其是中老年人提供的固定活动场所,是一些票友们活动的地方(票友这个词是戏曲界的行话,它的意思是指会唱戏而不以专业演戏为生的戏曲爱好者,它是戏曲和曲艺的非职业演员、乐师等人的总称)。在好多广场或公园每天都能看到戏曲爱好者的活动。

三、戏曲的表演形式(音乐特色)

我们还是以四大梆子和二人台为例,通过阐述它们的音乐特色,来说明人民喜欢戏曲的原因。

蒲剧,分为西路和南路:南路在表演上比较文雅、细腻;西路与之相反,表演火爆、豪放。蒲剧的音乐高昂、强烈,感染力很强。

晋剧,在晋中秧歌的基础上,吸收了蒲剧、昆曲、河北梆子等剧种的音乐成分,形成了既粗犷激越,又柔婉细腻,表演风格通俗质朴。

上党梆子,它的表演,无论从台步还是身段都比较古朴;唱腔高亢、活泼,特别是“花腔”曲调,优美动听,独具一格。

北路梆子,它的唱腔、曲调与念白都和蒲剧比较相近,但演唱起来音调更加高亢,富有塞外的山野味道。

二人台,在山西民间小调和内蒙民歌的基础上形成,表演形式一般为一丑一旦两个人完成,所以被叫做“二人台”。表演内容生活气息特别浓,曲调通俗易懂。二人台的剧目多为表现农村生活的小戏,如大家熟悉的《走西口》《五哥放羊》等。

无论是四大梆子还是二人台,它们的共同点都是高亢、质朴、通俗、真实,这便是戏曲音乐的魅力所在。它的表演形式能被老百姓接受,故事情节与老百姓生活贴近,是老百姓日常娱乐和婚丧嫁娶不可或缺的文化活动之一。所以,山西的地方剧种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

在生活中,没有什么比音乐更能直接表达人的内在情感,戏曲音乐是真真正正人民创造出的口口相传的朴实且有价值的艺术,它贴切地表达着各行各业人们的生活、情感及心态。所以戏曲音乐并不陌生,戏曲音乐无处不在,戏曲音乐的曲调时刻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它需要我们去探索,从而找到更多与民众紧密联系的灵魂文化,让我们一起为之而努力,共同挖掘山西戏曲音乐的魅力。

参考文献

[1]伍国栋 中国民间音乐[M] 杭州:浙江省教育出版社,1995.

[2]章建刚,王亮 山西省民间音乐遗产的传承与保护[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3]肖常纬,刘小琴 中国民间音乐概述[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韩军山西戏曲唱腔体式研究[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